“咚……”
魂鐘初響,聲傳九里,震落飛檐瓦塵。
整個皇城在一息之間,陷入死寂。
封壺臺上,霍思言緩緩收掌,掌心的血痕尚未干透。
她盯著壺蓋上那道微不可查的裂縫,像是盯著一張將要翻開的鬼面。
謝知安站在她身后,望向夜空,低聲:“第一響,起魂?!?/p>
“也是最容易引動殼反噬的一響。”
“你若再晚一息,今夜尸橫遍野?!?/p>
霍思言眸色不動。
“可我寧愿尸橫,也不愿一朝滿殼?!?/p>
她抬頭看他,語氣微涼:“你若那日替我擋殼,也該知道,殼中人,不知自己是魂?!?/p>
“他們還會笑,會哭,會在朝堂上立誓忠君,甚至替你我擋刀?!?/p>
“可他們,不是人?!?/p>
謝知安眼神晦暗。
他忽然問:“你信太傅嗎?”
霍思言眉眼一挑:“不信?!?/p>
“他太聰明了,一個太聰明的人,永遠(yuǎn)不會只做一件事。”
“他布魂籍清查,不只是為朝局,也是在排他自己人?!?/p>
謝知安沉默片刻道:“今早三司已派人入戶查籍,至午時,已有三位高官識潰?!?/p>
“你猜,都是哪一類人?”
霍思言淡聲道:“魂籍修改過的人?!?/p>
謝知安點頭:“且改得十分小心,只有“一號之差”。”
她嘴角緩緩勾起:“殼換殼,連號都換不掉?!?/p>
“真拙?!?/p>
太傅府,內(nèi)廳
“老爺!”
親信奔入,聲音急促。
“魂籍榜上,林平大理卿已查無此人!可今日他剛在詔獄驗印,親口說審?fù)暧裆窖浮!?/p>
太傅靜靜飲了一口茶。
“那不是林平……那是“林平的殼”?!?/p>
眾人齊聲倒吸一口涼氣。
太傅將手中茶盞重重放下。
“傳令下去,魂籍榜第一批,一百七十三人,不許進宮,不許出城?!?/p>
“若有殼暴走,誅、若有真魂察覺,庇、若有人阻令……”
他瞇起眼睛,語調(diào)冷若深淵:“先下手為強?!?/p>
御極宮,內(nèi)朝
新帝面前攤開一封密詔。
詔中只一句話:“霍氏舊門,疑藏破識之法?!?/p>
“即日起,徹查霍思言所有過往軌跡?!?/p>
他指節(jié)輕扣桌面,像是在醞釀某種沉思。
“霍思言……你是唯一活著的“未識之識”?!?/p>
他忽地起身,轉(zhuǎn)向殿后密閣。
“來人,取昭陵帝最后一枚御璽,我要驗識?!?/p>
內(nèi)侍猶豫了一瞬:“陛下,那枚御璽……自先帝崩后已封鎖,不宜啟印?!?/p>
新帝目光一斜:“那更要啟。”
“先帝若真死于識散,那枚印章里……該有殘息,若印有魂,便是我、若印無識……他還活著?!?/p>
北門城樓處,一位衣衫襤褸的京外來使被押進守門大營,手中緊攥著一封血書。
副將皺眉:“你說你從天西關(guān)來,卻一身寒霜?”
那人嘴唇泛紫,眼中卻透出堅定。
“我過的是冥嶺,那里……有人送我這封信?!?/p>
副將接過一看,臉色頓變。
“昭陵帝未死,死的是……他的魂。”
封壺臺內(nèi),霍思言伏案繪圖,紙上紅線已連成三角,直指一處宮殿。
那便是洗識司。
她低聲道:“謝知安,我要你幫我拿一件東西?!?/p>
謝知安挑眉:“何物?”
“李常炳的識囊?!?/p>
謝知安心頭一震:“你懷疑李常炳?”
霍思言不答,只低聲道:“他臨死那句“壺中第三魂”,不是說別人,他說的……是自己?!?/p>
“他,就是那夜取殼者之一。”
謝知安凝視她半晌,點頭:“明白?!?/p>
“你小心,魂鐘還剩兩響。”
霍思言合上魂圖,眼中冷焰乍現(xiàn):“他們響鐘,我就砸魂。
“咚……”
魂鐘第二響,比預(yù)定時間提前一刻,撕開了整座京城的寂夜。
那一瞬,百官夢中驚坐,靈臺劇痛。
魂識如被烈火炙燒,一些早年曾修識術(shù)的老臣甚至吐血當(dāng)場!
霍思言猛然起身,披衣推門,只見空中浮現(xiàn)一道模糊紅光,瞬息閃滅。
不是鐘聲,是“識海投射”。
她臉色變了。
魂鐘已非單純器物之聲,而是配合“識文”進行大范圍入侵。
“魂文術(shù)。”
她吐出三個字。
這世上,極少人能練成此術(shù),需將識力化文,植入千人千心。
“藏在朝章之中……”
她抬眸望向夜空。
“是誰下的筆?”
洗識司,暗室內(nèi),謝知安避開三重封識陣,終于抵達內(nèi)閣。
一具冷尸躺在矮案下,正是李常炳。他雙目緊閉,面容扭曲,口鼻已無氣息。
謝知安小心地從他衣內(nèi)摸出一枚暗紅色小囊,識囊。
他正要起身,一道極輕的響聲自左耳邊傳來。
“識術(shù),藏音陣?!?/p>
他瞬間反應(yīng)過來,腳尖一挑,一柄匕首飛出,斜斜刺入案旁簾縫,一聲低哼傳來。
謝知安一掌撕開簾帳,一名身披內(nèi)侍袍的男子跌出,眼神冷然。
“你不是司中人?!?/p>
那人冷笑:“嚴(yán)格來說,我不是人。”
他抬起右手,手掌裂開,骨肉之下,露出魂鈴咒紋!
識術(shù)武者!
謝知安冷喝一聲,翻掌擊出,一式“鎮(zhèn)魂裂氣”,將那人轟出丈外,撞在石柱之上,碎骨成粉!
但他的魂識已悄然散入四周。
謝知安回頭看李常炳的識囊,囊口已破,魂息緩緩逸散……
來不及細(xì)看,他將剩余魂絲收入玉匣,轉(zhuǎn)身就走。
朝堂東廂處,太傅親筆撰寫“九連質(zhì)問”,以“魂籍未查”“御璽未驗”“鐘律亂響”為由,聯(lián)合朝中八部三院,發(fā)起“臨朝質(zhì)證”。
這是舊制中最重的質(zhì)疑形式,若帝王三問不應(yīng),太傅可代帝主持朝政三日。
“老狐貍終于出手了?!?/p>
霍思言看著奏報,神情古怪。
“可他未必想真問得出結(jié)果,他更想看……新帝如何不答?!?/p>
謝知安趕回封壺臺,臉色難得一沉:“我確認(rèn)了,李常炳的識囊里,有殘識圖文,圖中有三點,呈鼎形排列,對應(yīng)的是兵部尚書,工部侍郎……還有,太傅?!?/p>
霍思言唇角一抿:“太傅不是布局者?!?/p>
“他,是第一任執(zhí)行者,曾為先帝起殼,如今為新帝試識,他才是魂鈴三環(huán)中最內(nèi)的一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