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科學院,導體研究所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實驗室,
主任李銘站在觀察室中,看著再一次失敗的實驗,輕嘆一聲,對身后的首席科學家朱寧華說道,“那篇數論幾何化的論文,你看了嗎?”
“看了。”
“沒看懂。”
朱寧華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雖然是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但以前研究材料學的化學家,是不需要懂太高深的數學,朱寧華的拓撲學還不錯,但想要看懂陳輝的論文,的確還差不少。
“最近他們可是搞得熱火朝天,連上面都驚動了,你覺得,我們要不要跟進?”
李銘有些拿不定主意,身為國內頂尖的半導體團隊負責人,他對于消息的風吹草動還是很敏銳的,但具體到學術前沿,他沒有真正一線的科學家有把握。
“我們現在跟進,就只能喝湯了。”
另一邊的院士樊曉明皺眉說道,“并且我總覺得他那個什么計算機模型有些太玄乎了,材料學真的能用這樣的方式研究?”
“既然他們都做出成果了,想必不會有錯。”
朱寧華反駁到,“我跟鄂維南院士接觸過,他不是那種會進行學術造假的人。”
“我當然知道老鄂不是那種人。”
樊曉明趕緊說道,他跟鄂維南關系還不錯,“但是有沒有可能,是瞎貓碰死耗子?”
“是時候做決定了!”
李銘打斷了兩人的爭論,“現在科研經費都往那邊流去了,我們要是再不做決定,晚了可就連湯都喝不上了。”
一般來說,像他們這種頂尖的團隊,搞材料學研究是不太會缺錢的,除了郭嘉經費的支持,各大企業也都愿意往他們身上投錢。
但企業就是資本家,資本都是逐利的,現在他們都一窩蜂的去贊助研究陳輝那個模型的團隊了,已經有很多企業在咨詢他們這方面的事情了。
那意思很明顯,你們要是不搞,我們可就投其他團隊了。
至于郭嘉的支持,在某個領域總歸是有限的,投到了一邊,另一邊自然就少了。
“我還是覺得應該繼續我們之前的研究,不能半途而廢,否則前面的努力豈不是都白費了?”
樊曉明堅定的說道。
李銘的目光看向了朱寧華,他的意見幾乎決定了實驗室未來的走向。
觀察室內的氣氛開始凝固,朱寧華陷入了長考。
就在這時,觀察室房門被推開,朱寧華的博士生邱晨闖了進來。
樊曉明皺眉看了過去。
李銘也不悅的看向這個不速之客。
邱晨卻沒有退縮,而是來到朱寧華身旁,將手中的雜志遞了過去,“老師,你看最新一期的《自然》。”
《數論幾何化的應用,一種超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的合成》
都不用翻開,雜志封面便出現了論文的名字,以及論文的作者,陳輝!
自然不僅刊登了陳輝這篇論文,還選它做了這一期的封面。
“我覺得可以試試用他這個模型來解決我們的問題。”
沒有去翻自然的內容,朱寧華終于做出了決定。
“好,那就這么定了,老樊,你聯系一下鄂維南院士,能合作最好,不能合作的話,至少爭取讓他們派個人過來指導我們訓練模型。”
既然做出了決定,李銘也不再有其他想法,認定一個目標,然后全力以赴朝著這個目標奮斗,這是他們實驗室這么多年來能夠成功的原因。
“沒問題。”
樊曉明雖然并不是很贊同,但當大家都做出決定后,他也沒有唱反調。
三個人,幾分鐘的交談,就決定了一個實驗室的命運。
……
吉林大學,錢偉超剛從浙江回來,走進辦公室就看到了同事桌上那本最新一期的《自然》雜志,以及雜志封面上的那篇論文。
“天才!”
喃喃自語一句,在自己座位上坐下,錢偉超一時心緒紛亂。
他一直覺得自己天賦還行,但在那個人面前,他感覺自己像個小孩,搞理論,那個人連續發了幾篇數學年刊,搞應用,現在人家連《自然》都發了。
這怎么比?
陳輝論文在《自然》刊登的消息在學術圈掀起了一陣不大不小的風波,尤其是在材料學領域,有人認為陳輝的模型是劃時代的理論,立即掉轉方向跟上。
有人認為不過是投機取巧的歪門邪說,棄之如敝履。
命運就在這一刻發生了微妙的分岔。
不僅是學術圈,江城和蓉城的媒體都著重報道了這一事實,就連華夏新聞,都在午間快訊的地方提了一嘴。
比起《數學年刊》,《自然》在普通人中的知名度更高,討論度也更大,即便如今華夏能發自然、科學的學者也不少了,但含金量依舊是很高的。
原本因為證明楊米爾斯方程存在性問題,被華夏媒體推上風口的陳輝,熱度才剛下去沒多久,就再次復蘇。
【陳神牛逼】
【陳神我要給你生猴子】
【所以陳神到底什么時候入駐B站?陶神都入駐YouTube了】
【陳神這是開掛了吧?《自然》都上了?這材料要是真能量產,臺積電連夜改PPT!】
【樓上別吹,實驗室數據和量產隔著十個馬里亞納海溝,先讓子彈飛一會兒。】
【呵呵,又是“劃時代”,上次這么吹的還是石墨烯,現在連手機電池都沒搞定(流汗黃豆)】
【課代表來了:禁帶寬度提升50%,最高擊穿場強提升240%……華為或成最大贏家】
【有沒有懂哥說一下,陳神這波到底什么水平?】
【數據看了,確實頂,但工業落地至少10年,類比當年LED從實驗室到普及】
【別扯虛的,我就問一句——能讓我4090降價不?】
【諾獎級成果,但JRs更關心能不能打游戲】
【樓上的,你們那不用首字母說話判幾年?】
【諾不諾獎我不知道,但是陳神已經拿到陳省身數學獎了,不知道明年能不能拿到菲爾茲,史上最年輕菲爾茲獎得主,好期待】
【這一屆恐怕希望不大,下一屆吧,就算是下一屆,也是史上最年輕的菲獎得主】
從微博到小紅書,再到B站貼吧虎撲,無數網友參與到討論之中,一時間,【#陳輝教授登頂《自然》!或終結硅基芯片時代?】成了華夏互聯網的頂流熱點,光是微博熱搜都是好幾個,各種討論帖熱度居高不下。
通常來說,一篇《自然》不至于引起這般熱度,但誰讓陳輝已經在互聯網上刷了好幾次臉,原本就有不錯的話題度,再加上那傳奇的成長經歷,已經成為不少網友津津樂道的話題了。
再加上一位華夏科學家在國際上備受贊譽,扭轉華夏科學弱勢的形象,這讓大多數網友都感到與有榮焉,激發出了強烈的情懷。
當然,不論是哪里都有鋼筋存在,
【《自然》又不是封神榜,早就爛大街了,有什么好吹的?什么新型半導體,數據造價又不是什么新鮮事,前兩天不是還在研究楊米爾斯方程嗎,怎么突然就跑去研究材料學了,是質量間隙太簡單了嗎?】
【《自然》有什么了不起的,拿到諾貝爾獎了嗎?】
網上也不缺乏這樣質疑的聲音,當然,這樣的評論如今已經極少,往往很快就淹沒在眾人的口水之中,或是自己扛不住大家的火力選擇刪評,或是選擇裝死。
蓉城二中大門外,趙德峰看著大門上的幾條橫幅,一時有些憂愁。
那上面已經沒有半點多余的空間了,但陳輝最近又搞出兩件大事,這個優良的傳統可不能丟。
皺眉苦思間,趙德峰忽然左右看了看,頓時眼前一亮。
校門上方是沒有空間了,但左右兩邊,還有很多空間嘛!
早晨六點五十,
七點二十才開始上早自習,但這個點蓉城二中門口已經學生絡繹不絕,大家似乎都習慣了早半個小時到學校,學校沒有任何硬性要求,大家反而就這樣堅持了下來,成為了一種習慣。
蔡京京更是六點四十就到了學校門口。
站在校門口,他總感覺哪里有些不對勁,在門口站了好一會兒,他才注意到,校門兩邊多出來了兩條橫幅。
左邊的是【祝賀我校陳輝同學論文當選《自然》期刊封面】
右邊橫幅上寫著【祝賀我校陳輝同學榮獲第二十一屆陳省身數學獎】
“好嘛,那家伙這是要逆天的節奏!”
蔡京京嘖嘖稱奇,他現在已經沒有要跟那個家伙爭雄的想法了,跳出來看,反而能夠從中找到樂子。
看了看校門口所剩不多的空位,蔡京京有些好奇,那個家伙還需要多長時間來把蓉城二中的校門徹底占滿,如此想著,蔡京京走進校門,心思已然完全收斂,不再多想。
在他身后,陸續有同學走進小院,他們當然也都發現了校門口左右兩邊的變化。
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還是很大的,尤其是陳輝這一屆的同學們,馬上就要高三了,獲取訊息的速度自然沒那么快,如果不是學校門口的橫幅,他們還不知道他們這位同學又做出了何等驚天動地的事情。
七點十五,李海孤零零的站在學校門口。
以往這個時候學校門口人流如織,他隱沒在人群中毫不起眼,但現在,就他一個人,就顯得相當扎眼了。
“《自然》,陳省身數學獎?”
輕嘆一聲,這位好朋友真是越飛越高了。
梁沛軒也不在學校,而是去京城參加CMO去了。
也是邪門,去年安老師還說老梁能拿省一就是超常發揮了,沒想到今年還混進CMO了。
李海罵罵咧咧的走進校園,倒也沒有因為好朋友們各自騰飛而嫉妒,因為他也有自己的目標,當大家都在為自己的目標奮斗時,自然不分高低貴賤。
……
【恭喜宿主,獲得國際重量級獎項,自由屬性點 1】
報告會結束,陳輝也沒想到陳省身數學獎竟然還能為自己拿到一個自由屬性點,看來,在面板眼中,陳省身數學獎至少是跟歐洲數學會大獎是一個級別的。
陳輝原本是沒抱希望的,這倒是個意外之喜。
“判斷力,給我加點!”
沒有猶豫,陳輝在獲得屬性點的第一時間就完成了加點。
讓他意外的是,在完成加點的瞬間,判斷力從2.8變成了3.9,竟然增加了1.1。
那多出來的0.1是哪來的?
陳輝愕然。
或許是因為他這么果斷的選擇加判斷力,本身也是自身判斷力的體現,就像熟練度一樣,因為某一個剎那的頓悟而獲得提升,只是基礎屬性提升的難度更高而已。
一個理由就這樣突兀的出現在他腦海。
基礎屬性能夠在日常鍛煉中得到提升,這是陳輝早就知道的事情,但這樣的提升,還是讓陳輝有些錯愕,但終歸是好事。
經過接近兩個月的學習,陳輝各個學科的熟練度同樣取得了巨大的提升。
心念一動,喚出面板,
【宿主:陳輝
語文2級(31%)
數學4級(49%)
英語3級(58%)
物理4級(33%)
化學2級(77%)
生物2級(0%)
體育2級(0%)
地理2級(0%)
歷史2級(0%)
政治3級(57%)】
數學的增長速度不及預期,環比下降了近50%,在3級時,陳輝就已經能夠做到一天提升1%的熟練度,沒想到洞察力和創造力提升后,熟練度的提升速度依舊下降了,接近兩個月的時間,才提升31%。
當然,這也跟陳輝浪費了一部分精力在其他學科上有關系,這兩個月,物理的熟練度也提升了30%,甚至比數學都提升得快。
化學的熟練度更是坐了火箭一般,嗖嗖狂飆,眼看著就要達到3級了,這是陳輝預料之外的。
更讓陳輝看不懂的是,政治的熟練度,都已經在向4級狂奔了,可他明明什么都沒做啊。
早知道這樣,當初要是選擇文科,不知道是不是還能升得更快些。
不過這個念頭只在陳輝腦海中冒出一瞬間,就被他拋在了腦后,探索真理的樂趣,并不比升級帶來的樂趣少。
完成報告會后,根據大會議程,陳輝跟隨華夏數學學會游覽了當地的紅色經典,重溫誓詞,浙江不僅是,也是陳省身先生的故鄉。
讓陳輝深刻體會到了先輩們為國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堅定了對gm精神的傳承和發揚,進一步激發了為實現華夏民族偉大復興的華夏夢而不懈努力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