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善登為何自信以文藝片入局,是真的很有信心啊。
絕對可以一臭百里。
國家發展越好,外部要求越來越變態,能滿足的導演不多。
五代導演早已功成名就。
除非歐美開放市場,單純獎項帶來的收益,對于頭部五代導演來說,根本不算什么。
頭部之下的五代,也有一番事業,不可能豁出臉面,都穿上鞋了。
而六代導演主觀上想要迎合,但是客觀上,他們日子也越來越好了。
房地產、煤老板,有些老板發了財,想沾點藝術,投個資,植入廣告,或者需要洗一下米,再加上國內經濟發展,國內版權價格進一步推升。
六代導演嘴上很服從,行動上總是忍不住踩西方的雷。
往后,更是會搞城市里的同性戀,或者微生物時期國外人媽都死了然后他抱怨只能吃外賣,自以為舔,卻把人氣的要死的爛活。
沈善登覺得這是撿漏,人家外面喜歡的是敏感題材,電影不重要,立場先行。
多么適合新人導演開局!
電影拍的稀爛也沒關系,權當積累經驗。
稍微得個獎,還能被一幫媒體吹捧。
“我真傻,真的?!?/p>
沈善登現在明白了,80后,或者連帶著75后,那幫新生代導演,為何集體在西方電影節失聲。
沒辦法。
完全沒辦法。
查資料,寫劇本的時候,旁觀者視角還好點,當樂子看。
比如對于太監制度的分析,不少強調特殊性,不談物質基礎,看的沈善登想笑。
明明農業時代,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為了維持穩定就需要統治者血脈穩定,有了宦官制度。
羅馬也有宦官制度,只是后來羅馬碎了,沒有重新聚合,之后達不到這個發展水平。
但這個方向是古代西方發現水平夠不到東方,是輸的方向,肯定不行。
于是一些人開始談皇權異化,從統治者情緒做心理描寫。
往皇權的異化、統治者的殘暴、歷史的循環、穩固的社會結構......這都是要點邏輯,要點臉的研究方向了。
屬于好的。
不乏直接憑空生輸,從人種、土地入手的。
如“中國本土優越的自然環境使中國具有天然雄厚的農業經濟基礎,所以統治者的著眼點不是生存問題?!?/p>
“在中國,如果不是遇到重大災害,一般都會正常的過下去。統治者的中心任務就是如何鞏固和加強自己的權力,而在其它國家不一樣?!?/p>
“比如在阿拉伯國家,自然環境比較惡劣,國家統治的中心往往是農業,水利工程,利用國家**力量來建筑較大的工程,以保證統治的經濟基礎,所以中國更具有宦官制度發展的土壤。”
黃河:???你是否有點不尊重我了?
黃河:肘擊每一個不注重水利的王朝,騙你的,注重水利也肘。
有些話看似反智,其實不是。
說到底是兩套標準。
和西方,不管是古代的還是現代,不管是時間的還是地理的,哪怕離著近一點,那也要贏,贏是必須的。
從恐龍開始,侏羅紀開始,都要贏。
沈善登作為旁觀者,可以樂。
真走到文藝片這條河里面,對于他這個比較正常的人來說,他只有一個感覺,糞坑!
做海外沖獎的文藝片,真他媽不是人干的!
中國的歷史不是設定不是編的故事,各方面是環環相扣的,是一步步發展過來的。
講太監制度要講皇帝制度,講皇帝要講大一統,而大一統還能追溯到周禮,從禮儀開始凝聚的共同意識,環環相扣。
隨便一個點切入,就有可能窺到后面的制度,后面的文明痕跡。
如大一統最初的秦朝,秦朝的時候就能統計縣里人口,參軍入伍,前線的士兵可以寄信寄戰利品給家里,家里也可以往前線寄衣服。
這樣的物流能力,現代很多國家都做不到。
生活在一個文明國家,受此浸染,很難完全割裂。
嘗試割裂,就帶來了痛苦。
哪怕是偽裝,也挑戰自己的認知常識。
但凡不靠赤石能活著,或者不是養成了這個習慣,都受不了??!
沈善登做好了記錄,以后弄個紀錄片可以表示自己沒有赤石,但......
圖什么!
為了入個行,犧牲這么大,收益沒有多少,他又不是真信了,實在撐不住。
想過會臭,但沒想過臭到這種程度。
完全出乎預料。
沈善登的計劃必須要變了。
又一天收工。
沈善登決定大改拍攝計劃,周奇峰很是驚訝:“師兄這樣一來,內在主題有很大改變,恐怕要重新備案。”
重新備案一般是情節發生巨大變化,一是核心情節轉折點變化,比如悲劇改團圓結局;二是涉及敏感元素新增,比如臨時加入犯罪細節;三是主要人物命運或關系重構,比如配角突然變成臥底。
確實需要重新備案,沈善登道:“所以,給你個新任務,去備個案。”
“結局沒有變動,陳默做了假皇帝還是死了,只是不再是被什么西征的大帝殺死,而是像景隆帝一樣,莫名其妙的死了。”
“我會和老師打個招呼,要是有人問,就說攤子鋪的太大,掌握不了,要做刪減?!?/p>
劇情流程沒有太多改變,只是盡可能縮短最后一個篇章,而且他是新人導演,能成片已經謝天謝地。
導演是大后期職業,一般來說要從短片,再到中長片,慢慢的駕馭長片。
至于進入院線,可以碼到明星演員,已經是導演中的佼佼者,最上層的存在。
沈善登名氣不小,以他的名字,獨立小成本不大可能賠,卻沒人愿意投?
因為怕他連電影都拍不出來!
如果沈善登找一個業務熟練的制片人或者副導演,至少能保成片,雖然以常理來算,大概率還是爛,但至少有個成片。
沈善登有著很強的控制欲,不希望有人干涉自己。
所以不知道多少人等著看笑話。
導演看似是個藝術職業,其實是管理職業。
管理是門大學問,三個人一條龍,三十個人一條蟲,三百個人公司直接散了的情況并不少見。
沈善登作為新手導演,劇情變動屬于正常。
而且沈善登變動方向是往爽劇變化,再加上北電影響力,問題更不大。
校友在不少電影、文化部門都有身影,已經拿了拍攝許可,只要不鬧出惡劣影響,只是走個過場。
電影拍攝計劃出現變化,大量劇情刪減,過去的劇情要進行填充,沈善登開始熬夜編劇本。
劇組更為忙碌。
往往沈善登夜里寫完第二天的劇本,制片助理、場記要連夜進行拍攝拆解,演員也要現背臺詞。
沈善登把每天伙食加到了40塊,幾天來一頓好的,讓大家保持士氣。
拍攝變動之下,佟麗丫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