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昌十六年,九月。】
【禁軍右校尉在清晨上朝之時,突然率領禁軍在宮門外襲殺了上朝的左丞相,一并遭到襲殺的還有魏王一脈的黨羽。】
【在殺掉魏王的黨羽之后,禁軍又抓捕了魏王李婉荺。】
【然而還不等禁軍右校尉將抓獲的魏王移交給光昌帝,他們就遇到了前來平叛的英國公,以及其他諸王的親衛武裝。】
【面對突如其來的圍攻,禁軍右校尉稱自己有皇帝密詔,正在奉詔誅殺逆賊。】
【然而英國公卻讓他把蓋了皇印的密詔拿出來給大家看看。】
【禁軍右校尉手里雖然有衣帶詔,但是衣帶詔哪有帶皇印的?這一刻知道自己被騙了,于是立刻率領禁軍投靠魏王。】
與此同時。
魏王李婉荺現在已經無話可說。
這個憨憨校尉,明顯就是被做局了。
這種時候,他反過來投靠自己,那她不直接成了襲殺自己外公的罪魁禍首了?
二姐不講武德學著大姐搞襲殺,而且做得比大姐更絕。
畢竟大姐可不像她,殺完人以后還搞栽贓陷害。
“真是沒想到啊,那個傻憨憨的二姐,現在竟有如此心機。”
李婉荺沒想到這輪推演,自己這么快就因為一個禁軍校尉翻車了。
明明那個禁軍校尉在以前的推演中都沒有一點戲份,早知道他這么容易被忽悠,李婉荺就提前給他換掉了。
只可惜世上沒有后悔藥,這輪推演已經輸了,李婉荺也只能先把那個右校尉記下來,等到以后的推演再處理他。
而現在老二用這種手段來謀害自己,那她也不可能讓老二過得安生。
她臨死也要惡心老二一波。
【面對平叛聯軍的圍攻,魏王李婉荺沒有辯解自己的清白,反而張口訓斥英國公背信棄義。】
【李婉荺當著大臣,將官的面直言自己是和英國公聯手合作,準備把朝中大權拿到手中。】
【但是沒想到英國公竟然出爾反爾,轉過來把她給出賣了。】
【“今日我雖死,但你英國公背信棄義,要不了多久也將隨我而去。”】
【魏王李婉荺站在皇城的城頭上放聲長笑,隨后便自刎歸天。】
【世人皆知英國公是趙王的外公,趙王的外公不太可能和魏王聯合在一起,但是因為魏王臨死的供述,光昌帝的心里產生了猜忌。】
【他認為是英國公在背后設計了這一切,為得就是把魏王除掉,然后扶持趙王李怡菲這個傀儡上臺。】
【經過第二次叛亂后,雖然光昌帝的手中已經并無實權,但他還是秘密會見了自己的二女兒,建議她對英國公設防,必要的時候,可以將其除掉。】
李怡菲當然知道自己的外公不是什么好人。
但她在除掉外公之前,還有幾個更重要的競爭對手需要處理。
這些人自然就是她的姐妹們。
雖然老四,老五,老八,幫助自己掌控了京城的實權。
但是她們畢竟是自己的姐妹,自己能用這種手段搞掉老三,誰能保證她們不會再用這種手段搞掉自己呢?
而且自己想對外公下手的話,更不能讓她們留在京城。
若是自己和外公拼個兩敗俱傷,其他人還在京城,那不就被漁翁得利了嗎?
再說了,把她們都趕出京城。
自己再一封圣旨給洛塵弄到身邊,自己身邊只要有洛塵,擺平個外公還不是簡簡單單?
于是李怡菲在掌控朝堂的實權后,并沒有第一時間對外公家下手。
反而先把自己的姐妹全都就藩了出去。
【光昌十六年,十月。】
【趙王李怡菲以光昌帝之名,下令其余皇女外出就藩。】
【其中吳王李芷萱就藩豫州開封,齊王李思琪就藩代州,楚王李曼瑛就藩燕州,韓王李月容就藩蜀州。】
【安排處理好各藩王的事后,李怡菲直接讓親信暗示光昌帝,示意父皇為洛塵和自己賜婚。】
【趙王暗示光昌帝賜婚的消息過于炸裂,在事情發生后,就以飛快的速度就傳遍了全國,即便是遠在江南的洛塵都在半個月后得知了此事。】
【洛塵若是能和趙王成親,那么洛塵將會成為這個天下第二尊貴的人,而他的孩子未來還會成為帝國的接班人。】
【這事一出,原本和洛塵井水不犯河水的江南官吏們,紛紛不請自來。】
【就連身為封疆大吏的揚州巡撫都親自登門拜訪,請求洛塵日后在京城多多關照。】
【面對江南官場的討好,你要如何回應?】
【1.收下賀禮,與他們結為同盟。許諾為他們提供庇護的同時,要求他們支持自己。】
【2.拒收賀禮,后宮不干政,這江山與我沒有關系。】
【3.其他選擇。】
系統給出的兩個推薦選項,洛塵都沒有選。
雖然目前的形勢看起來對李怡菲一片大好,但是洛塵發現李怡菲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
“李怡菲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她的外公。”
在魏王還存在的情況下,英國公作為李怡菲陣營的支柱,自然不可能反叛。
但是現在魏王不僅死了,而且臨死前還給李怡菲留了一個處理英國公的伏筆。
這個伏筆李怡菲可以不用,但是英國公必然會猜忌。
畢竟現在的李怡菲殺妹,囚父,外放掉支持自己的妹妹。
她這輪推演表現得可謂是無惡不作。
她這么狠辣,英國公肯定更沒有安全感。
李怡菲現在急著讓自己回京城和她結婚,最接受不了的人肯定是英國公。
他百分百會認為,李怡菲為了自己家庭和后代的安全,必然會利用魏王留下的伏筆除掉身為外戚的外公家。
所以英國公必然謀反,而能夠幫助匈人的妹妹們又都被她趕出去就藩了。
李怡菲要不了多久,就得被人政變。
現在還不到一年,最具有實力的三位皇女就接連翻車,那后邊有多亂,根本都不敢想。
洛塵已經看到了天下大亂的預兆。
這種時候自己不應該考慮結黨營私,而是要在天下大亂之前掌握更多的兵權。
從而好在她們都翻車的時候,給她們上一課。
洛塵在同揚州官員要好處和處關系之間,選擇了要兵權。
【你收下了江南官員的賀禮,并提出了一個要求。】
【“本官日后回到京城,必然會感激諸位的關照。”】
【“但是在回京之前,本官想把手頭的工作做好,不知各位能否配合一下本官,協助本官補足兵員,足糧足餉。”】
【揚州巡撫知道你是在要另一半的空餉,但是給出去的錢已經不好往回收,但是他愿意為你在涼州單獨增加一個稅種,來補足你的實際兵員和軍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