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無論美軍如何掙扎,高陽垈西山陣地牢牢的被控制在特戰團2營的手中,
接下來的幾天,該營連續擊退美軍多達14次進攻,累計殲滅敵軍610人,擊毀潘型重型坦克5輛,徹底鞏固了對高陽垈西山陣地的控制權。
此后,李云龍在接下來的戰斗中,提出了有利則守、不利則棄的原則,力求更多的殺傷美軍。
而同一時間39軍也成功拿下了“老禿山”,打響了秋季反擊戰的首勝。
志司在獲悉李云龍一部獲得首戰告捷后,立馬通報了各兵團、各軍以及人民軍方面,夸贊李云龍這兩仗打得好,指揮的出彩。
同一時間,在39軍和特戰團率先打響后,其他各軍也都陸續對美軍發起了進攻。
此番志司在第一階段作戰一共羅列了20個進攻目標,目的就是要形成遍地開花的局面。
38軍方面,在軍長兼政委的趙剛的指揮下,主攻美軍防守的“豬排山”,第12軍主公南韓軍防守的無名高地...........
由于第一階段作戰并不是全軍同時發起,故而各個軍對自身的行動部署有著一個非常大的自主權,這也讓每個部隊的靈活性大大提升。
就拿第20兵團麾下的第68軍而言,雖然他們參戰比39軍要晚5天,但是其作戰進度,以及作戰所取得的戰果絲毫不比39軍差。
由于此次作戰,志愿軍各部都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不僅充分了解敵情以及對應地形,甚至有效利用自身炮火展開支援,并充分發揮運動戰殲敵的優勢。
故而所有參戰部隊幾乎都處于芝麻開花節節高的狀態,前線捷報頻傳,相反美軍卻一直都在吃敗仗。
從9月18日開始,各軍的第一階段反擊計劃都在有條不紊的展開中,到了10月初,各軍的第一階段反擊作戰基本完成。
在這半個月的時間內,志愿軍對美聯合軍的陣地發起了20次進攻,一共消滅美軍1個團,殲滅南韓軍2個團的傲人戰績。
敵我雙方的傷亡比例是3:1,這也是志愿軍的一次進步。
在第一階段完成前夕,沈華和李云龍以及其他一眾兵團指揮干部,商討第二輪的作戰計劃。
此番主持作戰會議是第13兵團指揮沈華,他被志司領導授權擔任整個秋季反擊戰的總指揮。
“同志們,咱們秋季反擊戰的第一階段,打的非常出色,成功打擊了美軍的囂張氣焰,甚至給他們來了一個迎頭痛擊。
不過這第1階段的反擊作戰只是我們的開胃小菜,都是用來迷惑美聯合軍的,而我軍此番的真正戰略意圖,就是白熊山。
要知道之前這一座白熊山,原本屬于42軍的防區,在51年秋季攻勢的時候被美聯合軍給奪了回去。
雖然42軍期間派遣了大量的部隊進行搶奪,但還是牢牢地控制在美軍手中。
而美聯合軍之所以如此看重白熊山,主要是因為白熊山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白熊山南面貫通整個漢城、高臺山以及寶蓋嶺,是美第9軍的重要補給線。
如果白熊山一旦失守,那美第9軍就瞬間被我軍給卡住了脖子,無法動彈。
故而我軍此番的戰略目標就是白熊山。”
說到這里,沈華停頓了一番,環顧了一下四周,隨后便繼續剛才的話題,
“各位,根據我軍傳來的最新線報,目前駐守在白熊山的是南韓第9師。
這個師的師長好像叫什么金中無,是南韓王牌主力師之一,戰力不容小覷。
考慮到此番攻堅任務難度系數頗大,故而經過一番斟酌,目前暫定由38軍來擔任這一次的攻堅任務。
畢竟考慮到38軍驍勇善戰,作戰能力又強,用來擔任此番的主攻任務再合適不過了,各位你們覺得呢?”
面對指揮官沈華的這番話,在場的一眾干部們紛紛議論起來。
這時候39軍軍長吳全突然插話道:“指揮,我覺得讓38軍來擔任這么重要的任務還是不太妥當,還是讓我們39軍來吧,我們可是咱們志愿軍的王牌部隊。”
還沒等吳全把話說完,作為副指揮的李云龍便開口了,
“吳軍長,我不贊成你的這個提議,我覺得這個任務還非38軍莫屬不可。
一方面,是因為39軍現在的位置有點尷尬,距離白熊山有一定距離,等39軍調撥過去,那黃花菜都涼了,容易貽誤戰機。
而38軍是出了名的擅長攻堅戰,最拿手的就是打硬仗,而且38軍自入朝以來,百戰百勝,還沒有出現過敗績。
所以如此重要的任務,不交給38軍交給誰?”
而李云龍的這番話,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給自己的老隊伍貼金,雖然他話說的很糙,但是話糙理不糙,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故而一眾領導干部都頗為贊同。
而作為指揮官的沈華見大家的想法和意見都一致,也就不改變原先的作戰部署和安排了。
“李副指揮,你說的很對,我也比較看好讓38軍來擔任此次的攻堅任務。
一方面確實是因為距離近,另一方面確實是因為38軍擅長攻堅戰,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這一次的任務非常關鍵,將關乎我軍能否在接下來的戰役中取得一定主動權。
所以拿下了白熊山勢在必得,只要拿下這里,就一定可以在接下來的戰斗中取得優勢。”
聽到指揮官沈華的這番論調,39軍軍長吳全此刻心里頗為不爽,因為原本自己可以表現的機會,又一次讓李云龍給攪和了,但是礙于對方的身份和職級,再加上李云龍說的有理有據,他此刻沒有任何言語可以反駁,只能選擇忍氣吞聲,低頭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