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尋的這個問題出現之后,在場的人沒了聲音,這件事是很多人都能意識到的,但真正**裸展現在面前時,不少人依然對其中的殘酷感到無言。
環顧沉默無言的會議室,蘇尋挺直身子:
“倘若末世真的來臨,同志們就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p>
“清剿危險區是無限的巷戰與CQB作戰,我們有數以億計的人質落在了喪尸手中。”
CQB,室內近距離戰斗,它與巷戰一樣是所有職業軍隊的噩夢,幾乎就是絞肉機的代名詞。
看到眾人士氣低沉,蘇尋嘆了口氣,寬慰道:“放心,這一次形勢不會有那么嚴峻了,如今我們已經有了準備,不會再出現難以反應的情況?!?/p>
“各位回到各單位后將會被安置在各個重要關節上,屆時你們的任務就是迅速組織起幸存者,并盡可能同化那些新出現的或是不在體制內的超凡者?!?/p>
“與末世相抗衡是一場漫長的接力賽,你們手中拿著的就是這場接力賽的第一棒?!?/p>
又回答了幾個較為邊緣的問題之后,蘇尋宣布這次會議結束,有人取走了室內架設的攝像機,這次的培訓將分發給那些沒有趕來的幸存者種子們觀看,并作為檔案留存。
回到自己辦公室的片刻后,王威找了過來。
“蘇顧問,振聾發聵啊?!?/p>
“各界一直都有一些人思路難以轉變,你的這次談話應該能影響不少人?!?/p>
“沒那么容易,以后還有得扯皮呢,怎么,找我來是有什么事嗎?”
王威點點頭:“火種項目組那邊有人今天會過來,他們已經出了一些成果,會帶過來給你看看,并且問一下你的意見?!?/p>
“好,什么時候?”
“已經在路上了,今晚就能到。”
工作起來時間過的飛快,吃過晚飯后,蘇尋見到了提著箱子的幾個老教授。
作為同樣隸屬于夸父計劃下的火種項目,它在整個計劃中的密級幾乎僅次于逐日項目組,兩者之間常有合作,一般是由王威負責對接。
未來的事誰也說不準,連末世這樣的災難都會發生,將整個文明的知識盡可能地儲存下去成了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在蘇尋的身份剛剛被確認之后,相關的計劃就被提出來了,組織上做計劃一向是把冗余拉滿再拉滿的,有些人在詳細了解了十階天災與各種超凡存在的力量后,對全人類未來長期的發展持更加悲觀的態度。
所謂末世,世界的終結,文明的終末,在蘇尋前世,人類文明就被徹底摧毀,蘇尋由于化身基地的特殊能力,雖然算不上有多強大,比某些專精一道的存在在殺傷力上差了不少,但卻是所有人中最能活,最難殺的一個。
在被天災覆沒前,蘇尋實際上見證了所有大型基地的陷落,至少也是曾聽聞消息。
或許還有個別存在依然躲藏在某些角落,但到了那個時候,整個人類文明已經事實上滅亡了。
也正是基于此,火種項目應運而生。
這個項目有兩個主要任務,一是大圖書館計劃,旨在建立一套足夠龐大的圖書儲存體系,盡可能的在末世中保存更多知識和信息。
在這方面,各個基地本就有相應的圖書儲存設施,但容量并不是很大,比如泰蒙基地正在進行的改造中有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為這個進行擴容。
火種項目主要要做的,就是將各地圖書館中的書籍經過甄別之后運進去,剩下的部分有些就地封存,有些遷往各城市避難所。
至于另一個任務,則是建立文明墓碑。
倘若你所在的世界將在一個月之后面臨消亡,你會給可能到來的異星旅客留下些什么?
東盟決定將文字刻在石頭上。
蘇尋將幾位老教授請進了辦公室,對方打開了手中的箱子,映入眼簾的是三塊方正的黑色石板。
石板由一種透明的材料封存,表面看上去很光滑。
說是石頭,其實也并非如此,它只是長得像。
“雖然看上去什么都沒有,但這只是肉眼上的錯覺?!币晃焕辖淌诮忉尩溃骸叭庋垭y以分辨這上面的紋路,我們在其中用特殊的蝕刻技術刻錄了大量信息。”
“經過我們研究出的封存處理和外部防護手段,這些石板理論上的壽命至少也將達到十億年以上?!?/p>
“至多呢?”
“那可能有個四十億年吧?”
四十億年,地球都不一定還存在了,即使大災變不發生,人類能不能綿延到那時也是未知數。
蘇尋沒接著說話,對方開始介紹這幾個石板中儲存的內容。
“第一塊石板上記錄了我們的歷史,我們曾經歷過的事件,以及我們對人類文明的認識,對各個國家的闡述。”
“第二塊石板上記錄了我們的文化,包含音樂、文學、美術等作品,也包含了各國的文字、語言、民俗、飲食習慣等等?!?/p>
“第三塊石板上記錄了我們的技術,包含基因、工業、社會科學、信息技術等等?!?/p>
那位老教授嘆了口氣:“幾乎可以說包羅萬象,東盟數據庫中大部分有價值的東西都在這里了。”
蘇尋小心翼翼地從對方手中接過一塊石板,老教授看出他的謹慎,笑著搖了搖頭。
“外面的鍍層沒有那么脆弱?!?/p>
話雖如此,蘇尋還是看了看就放下了。
每塊石板大約兩公分厚,長寬皆二十厘米左右,入手壓沉,約莫兩公斤多些。
很明顯,這是一個早就在實驗中,暫未對外界公開的技術,或許是一種對于信息存儲技術的前沿探索,它暫時不具備商業化的條件,也沒有與當前市場上通用的讀取設備相適配。
火種項目的人借用現有的技術儲備,造出了這三塊能代表整個文明最先進技術的石板。
原始時代的先民,需要把信息繪制在山洞中,以大山為載體,即使畫滿整座山巒,也不能道盡一年的日升月落。
上古時期的賢者,需要把信息刻錄在簡牘上,以草木為載體,耗費數以萬計的竹簡,才堪堪能記下兩千五百年的王朝興衰。
近古時代的文人,需要把信息撰寫在書冊上,以紙張為載體,鋪陳萬卷書,載錄四億字,已經足夠記錄一個東方古國的大部分典籍。
現在,整個人類文明的重量,加起來才堪堪有六公斤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