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夜里
日本,東京
五月的東京夜晚,微風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涼意,驅散了白日殘留的暑氣。
街邊的霓虹燈閃爍著,映照著濕潤的柏油路面。
行人三三兩兩,大多步履匆匆。
李蘇豪拎著剛從便利店買來的豬排飯便當,往附近的一棟大樓走去。
此時已經是晚上8點,但這棟辦公樓的不少燈光還亮著,抬眼看去,還能看到不少公司的LOGO也還亮著。
其中第九層的位置,掛著的LOGO因為最新,所以也最亮。
【星辰游戲】
李蘇豪一手提著豬排飯,另一只手摸出手機對著LOGO拍了張照。
即便這已經是他來東京的第三個月了,可很多時候,他依然感覺自己像是在做夢一樣。
作為一個高中輟學獨自到魔都打工的人,他曾經的工作經歷可謂豐富,外賣,服務員,清潔工,他什么都做。
你要說工資,相比起老家,其實也不算低。
但,李蘇豪卻并未像其他人一樣,為了錢從早干到黑。
相反自從到了社會上之后,他反而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因此他寧愿少拿錢,到了6點就不跑外賣,也不做兼職。
6點之后,是他的學習時間,那些在學校因為叛逆而不學的東西,社會逼著他自學。
幾年下來,為了彌補學歷上的差距。
他拿了不少證,因為之前有個親戚在一家日企上班,他就學了日語,學了程序。
雖然最終他也沒能去到那個親戚的企業上班,但這些證書也確實幫助他找到了工作。
他是第一批加入星辰游戲的員工。
之所以加入星辰,是因為星辰不看學歷,雖然那個時候的星辰游戲看起來水得不行。
可好歹也是家正經游戲公司。
所以他一干就是一年多,待到后面楚晨突然爆種,李蘇豪就更是干的起勁。
因為他是真的看到了希望。
他的努力,楚晨自然也能看到。
于是在今年3月底,也就是上個月的時候,他被楚晨拖到了日本,跑日本的分公司創建業務。
對于日本市場,楚晨是很饞的。
毫不夸張的說,未來國內二次元游戲的半壁江山都在日本。
而且因為日本和國內的匯率,導致日本玩家普遍的氪金**,和氪金敏感度,與國內的玩家是完全不同的。
舉例來說,同樣是一個648,對兩個國家玩家來說,感知是完全不同的。
1個648,在日本就是12000日元。
12000日元貴嗎?
這當然是貴的。
但你要結合日本的消費能力,和工資水平來換算。
在這里,我們可以采用全球比較常見的一種購買力參考物,也就是可樂。
在日本,一瓶可樂是180日元,12000日元約等于66瓶可樂。
而在國內,一瓶可樂3塊錢,一個648等于多少可樂?等于216瓶可樂。
簡而言之,如果按照消費能力來算,雖然同樣是氪“648”,但兩個國家的玩家感知是完全不同的。
國內二游的收費,從648下降到200左右,就是日本玩家的實際消費體驗。
了解了這個,很多東西你就明白了。
為什么國內的二次元游戲能在日本爆賣,而且日本的玩家對國產二次元游戲的容忍度也更高。
在有首沖雙倍的情況下,200塊錢能拿80抽,和648拿80抽,價格可是三倍的差。
如果前世的國內二次元游戲,所有的氪金費用都打三折,估計很多問題,可能就真的沒那么嚴重了..
話題好像有些遠了。
總之,楚晨很饞日本的市場,所以對日本的布局也很早。
兩個月前,李蘇豪就到了日本。
楚晨對他的要求也不高,有且僅有一個,那就是在5月中旬能完成日服的上線工作。
由于那個時候星辰游戲工作室本身也忙的不行。
所以楚晨給了李蘇豪兩個特殊權限。
一個是人,日本分公司除了管理層需要經過電話面試之外,其他都由李蘇豪自己決策。
其次是錢。
李蘇豪可以直接走審批找他要錢,而且只要申請,楚晨基本上看都不看,直接給。
你可以說這是楚晨的信任。
但實際上這是楚晨在用成本換時間,在決定用李蘇豪的時候,楚晨就已經做好了自己會付出一定的“管理成本”
不過還是那句話,楚晨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日服要在他不怎么操心的情況下按時上線。
只要能做到這一點,楚晨愿意付出額外的“管理成本”
就像乾隆愿意為和珅付出“管理成本”是一個道理。
大不了等公測之后,楚晨到日本再進行“整改”也就是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毫不夸張的說,如果李蘇豪腦子轉的快一些,這兩個月,不知不覺“賺個”十幾萬,甚至上百萬也不是沒有可能。
然而。
李蘇豪卻選了另一條路。
雖然此時的李蘇豪也就25歲,但他從17歲到魔都,可是實打實的8年了,他初到魔都接觸的都是什么人?
他現在接觸的又是什么人?
幾乎是一點猶豫都沒有,在接下這個工作的時候,李蘇豪就感覺到這是一次足以改變人生的機會。
也許,時勢造英雄這句話真的存在。
反正李蘇豪這兩個月的工作態度就一句話。
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他知道自己沒經驗,所以到了日本第一件事就是挖人,別人挖人是找獵頭,打電話。
他也找獵頭,不過不是打電話,而是找到合適的人就直接上門。
甚至還去別人公司樓下等。
有一次為了堵一個目標,他在人家辦公樓里的咖啡休息區坐了一下午,硬是把對方“偶遇”了五次。
你別看在電視里,小說里,經常有什么三顧茅廬,死纏爛打,然后求得人才。
可現實中,有幾個人能真這么干?又有幾個人愿意這么干?
臉皮薄點,自尊心強點,可能一次拒絕就打退堂鼓了。
也就李蘇豪這種老油條 悶頭青。
再加上楚晨給日本運營團隊的承諾也是年終獎可以拿盈利的10%,而且這個盈利的10%不是公司盈利,而是項目盈利。
簡單來說,比如《終末戰線》日服今年流水兩個億,那么拋除掉運營成本和渠道分成,拿到手里比如說是一個億,楚晨就會分一千萬出來分。
即便今年賺的這一個億,楚晨全部花出去了,這一千萬也不受影響。
這條件,對于運營團隊來說,可不算差。
再加上兩個月前《終末戰線》在國服月流水也是兩三千萬的水平,并不算完全無名的小公司。
手握這個條件去抓人,難度自然也下降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