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大伯對自己的想法如此感興趣,朱允炆瞬間來了精神。
急忙道:“大伯,侄兒覺得,既然打算將朱雄英拽下來,那么自然是人越多越穩健。”
對于這個提議,朱文正微微點頭,表示自己認同這一點。
畢竟他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造、反,所謂人多力量大,沒有足夠的人手,又怎么可能成就大事?
看到大伯認可自己的提議,朱允炆瞬間底氣十足。
再次開口道:“所以侄兒想,將各地藩王叔叔拉攏過來,讓他們派兵前來增援我們,到時候……”
不等朱允炆勾勒自己的美好藍圖呢。
朱文正口中的涼白開直接噴了出去,然后就是一陣的猛咳!
咳……咳……
對此,朱允炆很是納悶,不覺得自己有什么地方說的不對,也不覺得自己哪里錯了,大伯怎么會有如此大的反應?
幾個呼吸后,朱文正這才平復過來。
自己判斷的果然沒有錯,這個草包就是一個爛泥扶不上墻的貨色。
冷笑道:“你小子要是那么干的話,恐怕還沒有等到成就大事的機會,就會被抓,接受懲治了!”
聞言,朱允炆大驚失色,根本就不清楚,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急忙辯解道:“我是大明的皇孫殿下,誰敢抓我?”
如此自欺欺人的樣子,著實讓朱文正肝疼。
只得再次寒聲道:“不要忘記我們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我之所以會選擇幫你,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其他選擇,只有造、反這一條路可以走!”
“可是那些藩王呢?各個留守在自己的封地,養尊處優,甚至可以說是占山為王的存在,他們憑什么幫你?”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你的皇爺爺,大明皇帝朱元璋還沒有死。”
“你讓他們起兵幫你,你覺得可能嗎?恐怕你將刀架在他們的脖子上,他們也沒有那個膽子造、反。”
“反而會第一時間將你造、反的信息上報,以此表明他們對大明的忠心!”
聽到這樣的話語,朱允炆瞬間被嚇的面無血色,額頭上更是不斷有冷汗流淌。
同時心中也是一陣的后怕,好在自己率先過來與大伯講述自己的計劃。
萬一沖動之下主動給那些叔叔們寫信的話,恐怕已經釀成大禍了。
既然無法得到叔叔們的幫助,那么他們這邊就不能在拖沓了,一定要盡快行動才行。
當下主動詢問道:“大伯,那您覺得,咱們什么時候動手比較好?”
朱文正挑了挑眉頭道:“你覺得呢?”
自己一直待在這里,對于外界的部署與勢力根本就沒有絲毫的接觸,完全要依仗對方安排。
他只需要出去后,拿到大軍的指揮權即可。
朱允炆沉吟一番后,篤定道:“兩天后的深夜,就是行動的最佳時機。”
對于所謂的時間,朱文正沒有絲毫的興趣,只能微微點頭道:“可以,到時候只要將我提前放出去,將指揮權交給我即可!”
憑借自己的能力,如今的朝堂上,根本就沒有人能夠阻擋自己的腳步,斷然沒有失敗的可能。
朱允炆對這個所謂的大伯,根本就沒有半點的防備之心。
聽到這樣的話語后,理所當然的點頭道:“大伯,您放心,到時候大軍的指揮權,必定會落在您的手中,本皇孫就等著您的好消息就成!”
大伯的本事,他可是在老師的口中聽說很多次。
甚至時長在幻想,大伯率兵一舉將朱雄英拿下,不,應當說是擊殺。
從而得到皇爺爺的認可,將皇位傳給自己。
而大明江山在自己的治理下,逐漸蒸蒸日上,然后名留青史。
一番憧憬后,朱允炆這才主動提出告辭,并且承諾兩日后,必定會提前通知大伯。
然后毅然轉身離去。
對于朱允炆的離去,朱文正心中沒有半點的波動。
反而再次為自己倒上一杯涼開水,有滋有味的品嘗起來。
……
皇宮之中。
正打算休息的朱雄英,在此收到精銳傳來的消息。
朱允炆之所以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出宮,并非是侍衛沒有發現,而是朱雄英故意將他放出去的。
目的就是為了看看這小子到底要做些什么?
事情果然與他料想的差不多,自從自己穿越到朱雄英的身上后,原主的身體越來越好的同時,在朝堂中的威望也越來越高。
反而以往表現不錯的朱允炆,越來越沒有存在感。
當得知朱允炆偷偷出宮去見朱文正的時候,朱雄英便已經清楚這小子要做些什么。
便再次下令,只需要暗中觀察就好,切記不得打草驚蛇。
與此同時。
在眾多工匠們晝夜不停地鍛造下,如今的大明,火炮已經達到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就連皇宮的城墻上,也被裝備了數門之多。
只不過安裝的過程中,使用了些許的手段,不仔細觀察的話,很難發現這些火炮的存在。
無論敵人何時進攻,他這邊都可以先發制人。
所謂的人數壓制?
所謂的冷兵器時代,已經徹底過去了。
在絕對的活力壓制下,只是徒增傷亡罷了。
即便是朱文正帶兵一流,但在朱雄英的面前,依舊是小孩過家家的水準。
更何況是這早已經武裝完畢的皇宮,無論在那個方向攻擊,都會面臨炮火的洗禮。
任你人數眾多,任你用兵如神。
放在朱雄英的面前,皆為浮云,況且,自己早已經洞察了他們的一舉一動,失敗那是必然的結果。
尤其是大明的朝堂之中,始終有一些大臣在暗中與自己作對。
即便是自己幫助朝廷充盈了國庫,將他們的待遇提升了不少,依舊無法滿足他們的野心。
無論是稅務院、監察院、亦或者一條鞭法、還有丈量土地的推行,都碰觸到不少人的利益。
甚至朝廷有些新令尚未頒布下去,各地的權貴富商們就已經得知了消息。
結果顯而易見,朝廷之中有內鬼。
這類人根本就不顧百姓們的死活,不顧大明的發展,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
而這一類人毫無疑問,全部站在朱允炆的立場上。
因為朱允炆就是一個酒囊飯袋,一旦讓他坐上那個位置,很容易被他們架空,任由他們擺布。
只要朱允炆敢動手,那么他朱雄英便有清理朝堂的借口。
便可將那些暗中隱藏,背地里對自己捅刀子的人,全部吸引出來,從而將之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