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交易系統自帶全息預覽功能,識貨的自然會下單。
當第十七個買家因鰻魚嘴唇太性感而取消交易時,終于有老練的航海士認出了長腿沙丁魚的稀有屬性。
不到三十分鐘,少年便將整船漁獲銷售一空,賺得盆滿缽滿,賬戶里足足多出一萬三千枚海螺幣。
他隨即趕往材料市場,精心采購建造四級珍仇號所需的石材與鋼材,直到正午時分才完成物資籌備。
饑腸轆轆的感覺讓林肅云有些煩躁,可每當拿起食物,昨夜夢境殘留的惡心感便涌上喉頭。
他強忍著反胃感,就著清水艱難咽下半個密封包裝的面包,金屬罐身在掌心留下冰涼觸感。
登上艦橋啟動全景瞭望系統,金屬鏡筒折射著陽光在海面逡巡。
受海嘯影響的水文變化使探測毫無收獲,連昨日發現的小島坐標都成了汪洋。
他摸出那枚布滿血絲的貪婪之眼,隨著千枚錢幣投入,鏡中世界驟然清晰數倍。
正當他繪制新版海圖時,通訊器突然震動,正是先前提供神秘森林情報的玩家。
“獨眼標識!您真是傳說中那位?”對方顯然被林肅云啟用的特殊稱號震懾。
這恰是他想要的效果,獨特身份標識能有效提升情報可信度。
根據最新坐標定位,那片移動森林此刻竟在四千海里外的逆向海域。
林肅云望著星羅棋布的航海圖陷入沉思,這個距離意味著即便全速追趕也要耗費數日,而目標還在持續位移。
“難道是新型海怪?獵殺難度如何?”對方仍在追問。
林肅云如實告知情報有限,轉賬千枚海螺幣后補充道:“若有新發現歡迎聯絡,酬金加倍。”
不出所料,收到意外之財的玩家很快在公共頻道宣揚此事,雖然多數人嗤之以鼻,但“獨眼追蹤移動森林”的消息已悄然傳播。
當日下午送達的航海周刊令林肅云眼前一亮。
盡管宋主編提前打過預防針,但加厚三倍的內容遠超預期。
開篇便是重磅生存指南合集:署名“莫大眼”的資深觀察員將變異肉塊劃分為吸附型、噴射型與擬態型三大類,每種類型都配有詳實的應對方案與解剖圖示。
【特別致謝】本刊內容由情報專家“單目”與飼育大師“契約獸語者”聯合提供技術支持。
初生體異變組織尚未出現分化特征,均通過接觸侵蝕完成攝食過程。
(附圖為受侵蝕的海洋生物樣本,可觀察到魚群、海鷗及嚙齒類動物均呈現生物組織與異變體共生的特殊形態)
推測此類小型異變體多為馴獸系玩家失控的儲備糧源。
當異變組織進入成長階段后,將呈現三種顯著進化形態:
Ⅰ型寄生附著體:具備生物性吸附結構,常以船舶為載體進行增殖,形成生物質覆層逐步吞噬載體。
(附圖展示處于休眠狀態的球狀寄生體)
【情報源:單目丨圖示為鹽化處理后的成熟期寄生體】
推薦使用飽和鹽溶液進行區域性覆蓋打擊,若放任其增殖,生物覆層將在六小時內完成整艦包裹。
Ⅱ型投射型異變體:體表分布類蓮蓬狀噴射器官,可通過高壓彈射子體進行遠程侵蝕,完成初階感染后啟動融合程序。
遭遇此類目標建議保持機動規避,特別注意其彈道拋物線軌跡。
Ⅲ型擬態進化體:疑似高階生物基因殘留產物,保留宿主生前部分生態特征。
現存影像資料顯示為具備飛行能力的巨型禽類變異體,體表羽毛組織完全脫落,密集分布的噴射孔疑似具備空投子體功能。
該情報采集者已注銷賬號,詳細信息尚待驗證……
林肅云凝視著穹頂之上的陰云,突然意識到防空領域的防御真空。
面對具備立體作戰能力的敵人,他僅有的單發火器難以形成有效威懾。
劉雯詩的結晶弓或許能構建防空網,但普通鹽裔顯然無法突破引力法則……
快速翻閱后續內容,多是實戰派玩家的生存指南:
海鹽爆破裝置制作指南(改良版燃燒瓶工藝)
結晶附魔武器的實戰效能分析
生物艦船防護涂層研發日志
陷阱陣列的幾何學布置方案
林肅云著重研究爆破裝置改良方案:傳統配方建議填充60%容量的晶化鹽粒并添加碎巖增強穿透,但考慮到自身怪力特性。
他決定研發超規格鹽彈投射裝置,只要沖擊力足夠,滿載鹽晶的陶罐就是最佳破甲彈。
武器附魔測試數據表明,表層結晶在持續作戰中損耗率高達87%,非持續性輸出型武器難以維持有效殺傷。
在豐饒海域的特殊生態中,唯有具備抑殖特性的傳說級武器能實現高效滅殺,這類裝備在黑市已被炒至天價。
防護性附魔則展現驚人效果:實驗體“契約獸03號”的鹽甲測試顯示,2cm厚度的結晶層可完全阻隔Ⅱ型異變體的子體侵蝕。
結合金屬基底可形成復合防御體系……
合上這本生存百科全書,林肅云預見這期特刊將引發玩家社群的戰術革新。
附錄記載的焦化戰術也值得注意,高溫灼燒可使異變體蛋白質結構永久失活。
海面滅火成為棘手難題。
那些泛著蒼白光澤的海水本質竟是液態燃料,其閃點之低令人咋舌,試圖用它撲滅火勢無異于火上澆油。
曾有瘋狂玩家揚言要焚盡汪洋玉石俱焚,但事后觀測數據顯示,僅有引火者本人葬身火海。
真相至今成謎,連是否真的存在縱火行為都難以證實……
林肅云屈膝探查鹽層,指尖傳來三毫米的堅實觸感。
這個數值較昨日監測結果基本持平。
航海指南建議的防護層厚度雖以十毫米為基準,但實際航行中風浪侵蝕會加速鹽分流失。
此刻海況平穩,珍仇號船身僅有輕微晃動,林肅云決定維持現有防護標準。
統計顯示全船儲備量已達27噸,相較其他玩家平均12噸的配額(據權威航海日報調研),他顯然在物資籌備上占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