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子真不小啊。”
聽完云青的話,金國群臣心中都是這個感覺,在現在居然敢對康國生出心思,這宋國新君的膽量不可謂不大。
“所以,云相的意思呢?”皇帝李明成開口。
他眼神有些憂慮,腦海正在不斷思索,云青知道皇帝心動了。
如今康國給的壓力太大,是坐以待斃還是主動出擊,無論那種選擇都很困難。
至于先前對許浩說的與康國交好。
別想了,就連他們金國自己都覺得是件可笑的事情,那跟納貢稱臣有什么區別?
別到時候他陳白衣收了好處翻臉,那樂子才真的大了。
明白皇帝的心思,云青嘆了口氣道:“就目前來看與宋國結盟抗衡大康是一條出路,但也帶著極高的風險。”
“贏了那自然是好事,可一旦沒能一擊建功那等待咱們金國的恐怕就是他陳白衣的怒火。”
將厲害關系講清楚,云青就不再說話。
余下眾臣面面相覷,紛紛看著正在沉思的李明成,這個問題太兇險,他們也不敢貿然發表意見。
就在這時候,李明成將目光看向了大皇子李軒龍:“軒龍。”
大皇子愣了一下,不知道為什么被點名,連忙道:“兒臣在。”
李明成平靜道:“在場之中,只有你和陳白衣接觸過,你覺得此人如何?”
邊上的三皇子李軒豹表情復現一抹嘲諷的笑容。
李軒龍接觸過陳白衣?
這話是皇帝在給自己的兒子留面子了,他李軒龍的確見過陳白衣,不過是作為俘虜。
李軒龍表情一僵,也想到了上次被陳慶俘虜的時候,回想著那道身影,想到對方手中還有他當二五仔的證據。
李軒龍心里不禁一寒,他現在正是得寵的時候,再進一步說不定就能夠成為太子。
要是那些證據被暴露出來,那自己可就徹底與龍椅無緣了。
想到這,李軒龍一咬牙:“回稟父皇,陳白衣此人多智近妖,膽大心細。能在沙場沖鋒陷陣如入無人之境,咱們與宋國結盟進攻康國的話,或許一時半會兒能夠占得便宜。”
“但最終結果,兒臣并不看好。”
他的話音剛落下,李軒豹就發出一聲嗤笑:“皇兄莫非是沒膽量了?竟在這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李明成看向自己的三兒子:“這么說軒豹你覺得該和宋國結盟?”
“沒錯父皇!”
李軒豹桀驁道:“為將者自當有為國盡忠效死之心,如今天下人都知道康國勢強,那么正應該多加阻止。不說我金宋兩國結盟之后就能夠一戰打垮康國。”
“至少也能拼個兩敗俱傷吧?只要拖延他康國起勢的速度,兩國合力戰一國長此以往下去,咱們終究是能夠占據上風的。”
“如果坐以待斃,等康國發展到能夠隨手鎮壓咱們兩國的時候,那才是真的后悔莫及!”
眾人聽著李軒豹的話,都覺得有幾分道理。
李明成再度陷入沉思當中,不知道過了多久這金國皇帝才抬起頭來,看著自己一眾臣子。
最終邁出了走向毀滅的一步:“朕決意,聯宋抗康。”
“陛下圣明。”
皇帝已經做出最終的決斷,周圍的臣子也就無法再說些什么。
李軒龍氣得暗自咬牙,他之所以不想聯盟,怕的就是萬一舉全國之力和康國開戰,那么他李軒龍自然也是要參與到其中的。
到時候陳慶將他當二五仔的事情抖摟出來,那他就完蛋了。
但現在結果事與愿違,他必須得想想辦法了。
第二天。
許浩等一眾宋國使臣被召見,許浩知道金國應該已經想好了。
會面的地點依舊是御書房,也依舊是昨天的那幾個官員,既然是秘密結盟自然不能讓太多人知道。
否則傳出去,讓康國的諜子知道,讓康國有了防備可就不好了。
看著主位上的李明成,許浩行禮后平身,接著就聽到了李明成的聲音:“許太師,宋國既然打算和我金國聯盟對抗康國,那么不知道宋國能給我金國什么,才能讓金國去冒這個風險。”
許浩一笑,這一句話他已經明白了李明成的意思,當即道:“我國陛下特意讓在下給貴國送來一物。”
“何物?”
“就在門外,陛下想要一觀在下便讓人呈上來。”
得到允許,許浩讓隨行的其他人將東西帶上來,自然便是那連弩。
他給眾人介紹著這連弩的效果,聽完之后金國眾人都感覺到一陣不可思議。
兵部尚書仔細端詳著,驚嘆連連:“想不到居然有這種弩箭,若是給軍隊大量裝備上,光是這連弩能夠給敵軍造成的打擊就難以想象。”
許浩微笑道:“不錯,此連弩便是我宋國敢于對抗康國的依仗。不瞞諸位,我大宋已經在全力打造此連弩,只要咱們兩**隊裝備上此弩箭,任他康軍如何勇猛,我兩國皆有一戰之力!”
李明成雙眉一掀,他沒想到宋國居然能有這種武器,自然也是動心了,開口道:“然后呢?”
許浩淡然道:“此弩造價在十五兩銀子一架,陛下只要愿意與我大宋結盟,我宋國愿以五兩銀子的價格售與貴國。”
云青笑呵呵的開口,說著玩笑話:“價格倒是公道,本相還以為貴國要送給我們金國呢。”
許浩面不改色:“我大宋有與貴國結盟的誠意,貴國應該也不會讓盟友吃太多虧不是嗎?”
看了看連弩,李明成開口:“宋國一月能夠制造多少連弩?”
許浩:“陛下已經下令,讓全國工匠開始趕制連弩,目前來說一個月便能夠制造連弩三萬架。”
李明成點了點頭:“很好,那么許太師朕答應貴國聯盟的請求。”
許浩露出喜色,躬身道:“陛下圣明,今我兩國聯盟,只要齊心協力必然能夠擊敗大康,擊敗他陳白衣!”
他拿出了離開宋國前,趙明宇寫下的盟書,看過之后李明成也不再猶豫:“取國璽來。”
片刻之后,盟書蓋上了兩國國璽,宣告了金宋兩國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