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主人,當(dāng)然是朱元璋了。
也只有他,才能如此有威嚴,只聽聲音,還沒見人,便已讓人感到顫抖。
“你這和尚,拜佛念經(jīng),不是只拜佛,也拜咱?給咱跪下?”
朱元璋來到他們面前,冷淡地說道。
他以前當(dāng)過和尚,雖然不避忌別人談及自己和尚的身份,反之出身低下才更能顯得自己現(xiàn)在成就的不凡,但他對和尚沒多少好感。
當(dāng)和尚的時候,見多了和尚的虛偽。
聽到首先問的是自己,姚廣孝跪著說道:“陛下是天子,連神佛都不如陛下,貧僧自然要跪!”
這話說得好聽,朱元璋聽了甚是滿意,道:“起來吧,坐!”
他們這才起來,坐在椅子上。
不過還是有點拘謹。
朱元璋的目光,打量了他們一會,道:“楊士奇,鄉(xiāng)試不第,但又是個有能力的人,你的鄉(xiāng)試不第,背后是否有什么原因?”
楊士奇想了想道:“是臣,學(xué)識不夠?!?/p>
朱元璋這就笑了,道:“學(xué)識不夠,你還可以有能力?”
楊士奇深吸了口氣,想著膽子也大了起來,問道:“陛下真的想聽臣的解釋?”
“說!”
朱元璋倒是想看看,楊士奇還能說出什么來。
楊士奇鼓起勇氣道:“當(dāng)年陛下出身微末,連書都還沒讀過,到如今至高無上,豈不是說明,學(xué)識有些時候,不一定等于能力?臣卑賤,自然遠比不上陛下,但也自以為,現(xiàn)在的學(xué)識,足以支撐起當(dāng)前的能力?!?/p>
“說得好!”
朱元璋哈哈一笑,但又道:“可是,咱當(dāng)權(quán)之后,沒有放下過學(xué)識?!?/p>
讀書不多,是朱元璋前期的不足。
可是在后期,他在讀書上面,還是下足功夫,特別努力。
楊士奇道:“臣同樣沒有放下過學(xué)識,也有一直讀書看書,臣遠比不上陛下,無論再怎么學(xué),也難以有成就,但只要能讓自己的能力一直維持,盡可能地幫陛下、幫殿下分憂,認為目前的學(xué)識,還是夠用的?!?/p>
“你這人,說話說得倒是好聽?!?/p>
朱元璋表情放緩了些,又道:“也懂得狡辯,哈哈……”
他也不管,楊士奇鄉(xiāng)試不第的事情了。
“允熥說你,有宰輔之才,你認為如何?”
朱元璋問道。
先不管姚廣孝,把他晾在一邊。
楊士奇搖頭道:“是殿下,對臣的高捧了,臣遠沒有這個能力,也擔(dān)當(dāng)不起?!?/p>
朱元璋道:“允熥不會亂說,說你有,那么你一定有,就算現(xiàn)在沒有,以后也會有。”
楊士奇不敢當(dāng),躬身道:“真的是殿下高捧了?!?/p>
“那你說說,現(xiàn)在大明怎么樣?!?/p>
朱元璋不管高捧不高捧,想看看楊士奇還沒正式進入朝堂,對大明朝廷如何了解。
楊士奇想了一會道:“陛下吏治清明,天下太平,海晏河清,安居樂業(yè)?!?/p>
朱元璋臉色一垮,道:“咱不想聽這些奉承的話,你直說你看到的不足,把你看到的提出來,就算說錯了,咱也不會對你怎么樣?!?/p>
這是朱允熥選擇的人,就算說錯了,確實不會怎么樣。
但是,說錯了的話,楊士奇不用再回朱允熥身邊,他這個爺爺,能自作主張地,把楊士奇趕走了。
“那臣斗膽?!?/p>
楊士奇想了想道:“先從最重要的錢開始,大明其實很窮,很缺錢。大明建國,在元末滿目蒼夷之后,起步不是很富裕,為了大明江山的穩(wěn)固,陛下多次北伐,大軍一動,基本是要燒錢?!?/p>
在今年年初,朱標去世之前,朱元璋才發(fā)動了一次北伐。
是洪武年間,第十一次北伐。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打仗是絕對燒錢,也消耗糧食。
“陛下為民,修河治水,鋪路造橋等,惠及百姓的事情,這么多年里面,也沒少做。”
楊士奇低下頭道:“臣雖然沒有進入朝廷,但相信各部官員,經(jīng)常問陛下要錢,陛下也經(jīng)常讓戶部擠些錢出來,陛下的內(nèi)帑,只怕也所剩無幾了?!?/p>
“唉……”
提起錢的事情,朱元璋確實無奈。
真的太缺錢了。
雖說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又萬萬不能。
比如北伐,你沒錢發(fā)軍餉,士兵誰愿意幫你打仗?
糧食也是錢!
“咱印發(fā)大明寶鈔,為的也是錢?!?/p>
朱元璋問道:“但為何,大明寶鈔會直接廢了?”
楊士奇說道:“因為寶鈔的信用不足?!?/p>
朱元璋又問:“為何?”
楊士奇道:“首先,陛下印發(fā)寶鈔,但不首先使用寶鈔,比如交稅的時候,必須要現(xiàn)銀,無法使用寶鈔,朝廷都不敢用,百姓如何敢用?”
朱元璋聽了,鄭重點頭。
這一點他是承認的,自己印錢,但不敢用,百姓們誰敢用?
“其次,準備金不足?!?/p>
楊士奇道:“陛下印寶鈔,是為了彌補錢的不足,但把金銀銅等,變成了一張紙,百姓肯定心里不安,想要兌換成現(xiàn)錢,但印發(fā)的遠多于國庫的金銀儲備。一旦百姓覺得寶鈔沒有任何信用,就會去兌換,形成了擠兌,寶鈔換不出真正的錢,誰還愿意用?”
正是因為國庫的錢不夠,朱元璋才那么放肆地印錢。
想要把紙,當(dāng)作錢來用。
但是,朱元璋不懂準備金,更不懂一般等價物的含義。
印發(fā)的大明寶鈔,根本經(jīng)營不起來。
“最后還有一點?!?/p>
楊士奇補充道:“造假大明寶鈔,太容易了。”
朱元璋眉頭緊皺,他知道楊士奇說的,全部說在大明寶鈔的弊端上面。
說的又都是對的。
“你覺得,如何?”
朱元璋問道。
楊士奇道:“做好防偽,重新樹立百姓對大明寶鈔的信用,讓百姓使用寶鈔,和使用正常的金銀銅沒有區(qū)別,大明寶鈔才能真正流通,但要做到,不容易?!?/p>
防偽的技術(shù),暫且不說。
單是這個信用的問題,就難以解決了。
朝廷都不敢用,百姓們誰敢用呢?
沒有完整的金融體系,大明寶鈔早就爛透了,信用基本樹立不起來。
朱元璋認真地沉思了好久,道:“你說的都對,咱開始相信,能力不等于學(xué)識了,很好!”
楊士奇心里暗暗放松,吐了口氣道:“多謝陛下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