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拂平聽提到了外祖母,突然拍了一下方千南的背。
“怎么了?”
方拂平很認真的說:“外祖母!好!”
方千南忍不住笑了一聲。
他這小子,最會扮豬吃虎了。
看著呆呆的,實際上他什么都明白,看別人都跟看傻子一樣。
他說誰好,那這人肯定是對他不錯。
見方千南不答話,方拂平又拍了一下方千南的后背。
方千南忍不住笑,“好好好,我也沒說壞話,我夸你外祖母呢!”
方拂平這才作罷。
蕭薿在宣府一直待到了葬禮徹底結束,她該啟程回家了。
但是安之的臉色并不是很好,蕭薿很擔心。
聽說林夫人已經整裝,要回京城去了。
方千南陷入了沉思。
若要開戰,最先受影響的不是邊關,而是宣府,宣府是大雍重要的樞紐。
方千南想了又想,還是托安之見了蕭薿一面。
他的意思是,希望蕭薿能夠把拂平給帶回京城去。
蕭薿聽了半天,明白方千南的顧慮。
她也直說:“這件事兒,我做不了主的。”
“要寫信給母親。”
安之不說話,孩子留在她身邊,很好,送去給母親養著,她也放心,都好。
方千南也沒意見,是要問一問岳母的意愿。
蕭薿無奈,又在宣府留了幾天,等著回信。
陳玉壺沒有讓蕭薿多等,知道她也惦記她的孩子。
陳玉壺沒敢再外面多玩,還不是掛心,家里有兩個孩子沒有娘在身邊。
陳玉壺給方千南回信,結結實實罵了他一頓。
問他是不是仗著皇恩不想活了?
還沒打仗,他就已經想著送幼子離開宣府了,生怕別人不知道情況有異。
誰看不明白那點借口。
但是陳玉壺也給他出了個主意。
要是打仗,郡主必定要回京,她不回來王妃和陳玉壺都親自去抓她去。
她也要為了沙棠考慮。
郡主回京,路過宣府,讓郡主帶上拂平正好。
陳玉壺還特意囑托,我的外孫要回京城,你盡管放心,就算是要我撫養他長大,都沒人有異議。
京中還有拂平親舅教養照料,一定會悉心教導,必不會養壞了他去。
方千南看見了來信,也放下了心。
日后真有什么事兒,他也會更加放心。
事情就此定下,蕭薿乘車歸家。
自從林清濁升了五品官,陳玉壺一直等著,以從此就要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了。
電視劇都是這么演的。
蕭薿回來以后,陳玉壺無聊就數著日子,等莊國公倒霉。
結果等到邊關都打起來了,莊國公還是好好的。
邊關剛打起來,王妃就派人去了邊關,抓柔嘉郡主回來。
按照之前說好的,柔嘉郡主順便把方拂平給帶回了京城來。
安之剛剛生產,又生了一個男孩兒,方千南大喜。
覺得方家人丁興旺從此指日可待。
幼子太小了,夫妻倆沒舍得讓孩子奔波。
保存現有的力量,只讓拂平跟著來了京城。
陳玉壺高興去門口迎接,一把抱住了拂平,又期待的看向了馬車上。
一個小女孩兒從馬車上跳了下來,“祖母!”
陳玉壺笑的看不見眼睛,“沙棠!”
“沙棠給祖母請安。”
“起來起來,不用請安。”
陳玉壺一手扯著一個,往院子里走,還沒忘叫上柔嘉郡主。
拉著孩子們落座,陳玉壺才看向柔嘉,“清桐有沒有受傷?”
郡主驚訝,沒想到婆母問的第一件事兒,居然是林清桐。
但是又好像很合理 。
郡主笑著答:“都是小傷,無礙的。”
本意是想安慰婆母,結果陳玉壺的臉色卻變得不好了起來。
“小傷和小傷疊加起來,就是大問題了。”
陳玉壺拉著拂平的手,神色戚戚。
其他人連忙出言安慰,陳玉壺這才打起精神。
叫了莫忍她們過來,給沙棠認識。
小孩子各有各的脾氣,并沒有一下子就十分的親近,反而離遠了再互相打量。
陳玉壺也不生氣,由得她們打量對方。
只是跟郡主說:“你再回邊關,不能帶走沙棠了。”
“孩子大了,再不相處,要來不及了。”
郡主沒有搭話,顯然是舍不得。
陳玉壺也不說話,她沒有和她商量。
該敬著王府的,她都敬著了。
現在該到她說了算了。
郡主垂下了眼眸,沒有說什么。
陳玉壺把方拂平帶在了身邊,悉心教導。
邊境幾乎是明晃晃的打起來了。
邊境一亂,皇上更需要穩住邊疆,她感嘆莊國公的命好。
否則新的將領也到了能夠成才頂上的時候了。
可以把二莊都收拾了。
陳玉壺正思考的時候,朝陽走了進來。
十幾歲的女孩兒張揚明媚,光看外表,幾乎看不出來她有毛病。
實際上現在朝陽懂得也不少,只是有時候反應慢了一點。
現在放她一個人出去,陳玉壺也不擔心。
朝陽依舊是闊步走了進來,招呼也不打的蹲在陳玉壺的腳邊。
像一條兇犬。
事實上,她確實不大給,這個家里除了陳玉壺以外的人面子。
哪怕是崔丹綺。
陳玉壺待在京城,守著孩子們,邊關傳來消息,林清桐屢立戰功。
本來在林清濁升了五品之后,陳玉壺對他滿懷期待,以為他從此就要稱霸官場,平步青云。
結果林清濁在五品官的位置上,一蹲就是兩年。
現在林清柏都快追上他了。
這皇宮不是自己家開的,升官就是慢。
原本不顯眼的林清桐,在開始打仗之后,林清桐的官位倒是蹭蹭的往上升。
現在都是四品的將軍了。
怪不得武將都盼著打仗!
家中并不為此欣喜,因為主母的態度擺在那里。
武將戰場上掙命,文官暗地里相互算計。
這古代真不是人待得地方。
陳玉壺被身邊的丫鬟扶了起來,心里想道。
林老太太又來信了。
林驅又該調任了,林老太太的意思是讓陳玉壺去給她請安。
說這么多年了,譚氏替陳玉壺孝順了她。
她本人怎么連請安都不肯去?
就差直接說她不孝了。
但是陳玉壺哪還是當時的陳玉壺。
昨晚陳玉壺當著孩子們的面,趁著孩子們來請安的時候讀了信。
陳玉壺念完了信,就遞給了林驥。
看著林驥接過信,陳玉壺才笑著問:“要不我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