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和凳子不夠,碗筷也差了點,又從安嬸子家里搬來不少。
吃的事情上柳采春就不可能會省,炒菜燒菜油鹽下的足,還有醬油、大醬調(diào)味,姜絲蒜米紅辣椒、香菜小蔥蒜苗葉子混合著濃油醬赤跟五花肉、雞塊在鐵鍋里猛火大炒,唰唰的響,香味炸裂。
魯大娘不知道咽口水咽了多少回,“采春你們這燒菜太浪費了、真是太浪費了......”
這同樣的話也不知道說了多少回。
下料下的也太足了,她看著都心疼。
別說她日子艱難之人這么覺得了,日子還算可以的安嬸子看了都心疼,“就是啊,以后可別這樣大手大腳了,太浪費了!其實有肉了沒必要還殺雞的,有肉大家也很高興了。”
“可不是呢。”
柳大姑臉上笑著,心里也心疼。
不過想想采春得的那件寶貝,想想她又是個有主意的,算了算了,自己以后橫豎靠她了,她說了算吧!
柳采春知道她們是好意,嘴里順口答應(yīng),下次還敢。
到了中午,大家陸陸續(xù)續(xù)都來了,柳里正父子也來了,聞到這炸裂的香味,誰不得吞口水。
“嚯好香啊,真是太香了!”
“有肉又有雞,采春你們這也太客氣了。”
“是啊,意思意思就行了,你們這弄得,叫人多不好意思。”
大家伙兒是真的給驚到了。
柳大姑笑呵呵道:“要不是大家伙兒,我還不知道怎么樣呢,這一頓感謝是應(yīng)該的,大家好好吃、好好吃。”
大家紛紛道謝,又紛紛安慰柳大姑,表示她苦盡甘來,以后肯定會有好日子過的。又說大家都一個村里的,回來了等于回了自己家,以后她們姑侄倆有什么難處千萬別客氣,跟大家說去,能幫忙誰家都會幫一把。
柳大姑感激不盡,連連道謝。
她似乎有點兒明白了柳采春為什么要把這一頓感謝飯做的這么隆重大手筆了,這都是為了她啊。大家吃好了,以后真有什么也會多幫她說幾句好話。畢竟她這么回來,只有親眼看到白小滿和白老三兩口子是什么德性的人才會同情她,村里人還是會說閑話的多。
飯菜做好,擺了兩桌,柳采春將安叔和大柱父子倆也強叫了過來了,安嬸子還怪不好意思連說不必,柳采春道:“咱兩家就不說這些客氣話了,嬸子再說我要生氣了?!?/p>
安嬸子哈哈大笑,連忙擺手:“不說了不說了!”
這頓飯,大伙兒吃的格外高興。不但有肉有雞,主食是只摻了少量豆子的白米飯,大家在自個家里做飯都舍不得吃幾頓這樣的白米飯,柳采春姑侄倆真的是誠意十足了。
那些幸災(zāi)樂禍說閑話看熱鬧不肯去幫忙的,指不定后悔的腸子都青了。
吃了飯,柳采春又說了想要雇人將十幾畝地開荒開出來的事兒。
“我這兒想要雇六個人,三天,將這荒地全開出來,若是三天開不出來,這六個人得自個把活兒干完,不付工錢了。一天三十文,不管飯?!?/p>
柳采春自己已經(jīng)開了一畝多,柳里正當(dāng)初給她算地契上是十七畝,但劃邊界的時候抬了抬手,多劃了個一畝左右給她。實用面積有個十八畝這樣。
如今等于還要開荒十七畝,六個人,三天,等于十八個一天勞動力,雖說開荒不易,但這么多人三天時間是完全能做得到的。
她話音剛落,大家都好心動。
“我來我來,采春,我來。”
“我也算一個!”
“還有我,我也來。”
一天三十文,六個人干三天完全就是很輕松的事兒,九十文就這么到手了,這樣的好事兒還等什么?
柳采春當(dāng)場就定了人選,安叔、魯大娘的大兒子安磊、柳里正的二兒子柳盛、還有林廣、安老好、柳大山。
幾個人定下來了,正好明天開工。
明天柳采春便暫停收購蘑菇和竹筍了,得要過幾天再說。
說好這事兒,大家陸陸續(xù)續(xù)都散了。
安嬸子和魯大娘留下來幫忙收拾盤碗洗碗,大柱也幫掃地。
安嬸子向柳采春笑道:“我家小雞仔孵出來了,二十只,個個都長得好,毛絨蓬松松的,我讓母雞帶了三天,也沒那么嬌嫩了,叫起來也響亮了,等會兒拿給你?”
柳采春點點頭:“好,等會我上嬸子家要去,二十只養(yǎng)大又是老大一群。”
想吃就殺一只,多好。
“成!”安嬸子笑呵呵的,大柱編的東西也賣了總共有個二十多文錢了,正好分一半給柳采春。
說到養(yǎng)雞仔,魯大娘笑道:“柳四奶家的豬崽過兩天也能賣了,我打算也去捉一只養(yǎng)著,養(yǎng)到明年這個時候也能賣幾個錢。”
養(yǎng)豬光吃野菜、菜葉子也難養(yǎng)大,總要搭配一些米糠才成,不然不長肉??恐u蘑菇和竹筍魯大娘家攢了三兩多差不多四兩銀子。柳采春又說以后還會收別的東西,他們家人口多,又都勤快,保準(zhǔn)還能掙一些。
魯大娘便也打算買一頭豬,舂米的米糠也不用再賣掉換錢,可以留著喂豬,不夠還能買點兒米糠,到時候賣豬也能掙點。
安嬸子笑道:“那咱一塊兒去,我也想抓一頭呢。”
柳采春忙道:“柳四奶家有豬崽賣嗎?姑,咱也抓兩頭吧。”
安嬸子好笑:“柳大姑不是趕了兩頭回來,你們還要抓兩頭,那就是四頭了。四頭豬吃的可多呢?!?/p>
柳采春擺擺手,“那不要緊。”
她有空間,可以趁著這時節(jié)野菜肥嫩多多的儲存豬草。
她還有靈泉,半滴靈泉水兌兩桶水澆園,青菜白菜蘿卜的生長速度就能加倍,喂豬的東西是不缺的。
至于米糠,她當(dāng)然買得起。
柳大姑便笑道:“你要是覺得能養(yǎng),那咱就抓,多養(yǎng)兩頭也好?!?/p>
賣起來的時候那都是錢啊。
安嬸子和魯大娘便沒再說什么,跟柳大姑約好到時候大家一起去。
柳四奶家這一窩小豬仔十八頭,她家自己要留一頭,只賣十七頭,雖然不便宜,一斤十文,一頭豬崽在八斤到十斤左右,但因為數(shù)量少,還有隔壁村的也會有人家來買,到時候要眼疾手快的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