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趙良奉命入京,不用說都知道是朝廷要起用他。
這也是他該得的機會。
冒著生死之危,潛伏打探,揪出了一個差點能動搖大晉根基的大雷。
還讓朝廷獲取一個位置隱秘的大鐵礦。
這都是大功勞。
“若有在京為官的機會,你打算留京還是想回西北軍?”
幾杯薄酒下肚,武安伯問趙良。
這正是趙良登伯府門想要征詢意見的問題。
他放下酒杯,猶疑著問:“伯爺,您是知道屬下斤兩的,您覺得屬下在京為官,能行嗎?”
京都門閥眾多,毫無背景之人想在權勢中心占個坑可不容易。
想占得穩當更不是件簡單的事。
“自然行,有我在怎么不行。”武安伯如今自信多了。
若只是在鑾儀所任職,他是沒法給出這樣有底氣的話。
但如今他是城防司指揮使,掌管整個京都城防安全,手握實權。
庇護一個舊屬自然不在話下。
趙良聽得感動。
若是陛下讓他在京為官,有武安伯府做靠山,他知道仕途會安穩很多。
他拱手謝過伯爺愿意照應知恩,坦誠說道:“屬下雖說認得一些字,但自知腦子比不了見多識廣的大人們,在京為官的話,未必能幫到伯爺。”
他并不想成為需要伯爺費心照看的人。
而是想成為能幫到伯爺的人。
武安伯聽了這話,神色愣了愣。
“你這是何意?”
趙良也不諱言,不答反問:“伯爺是武勛世家,以前因著種種伯爺可能不大展望,如今怕是有所打算了吧?”
雖然不明怎就轉了話題,武安伯還是點點頭,“我家大兒是沒指望他能做出什么,他能多活十年八年就是幸事。”
“我家小兒卻是個武將胚子,他也必得走武將這條路,鄭家男兒有戍邊衛國之責,不能斷層斷代。”
在他這一代,有二女兒立下的奇功和自己的一點運氣,得天家格外開恩留京做了掌握實權的指揮使。
但不能指望下一代還能享受這樣的待遇。
所以小兒子長成后,得接著履行鄭家祖輩一直以來的職責。
為國戍邊。
趙良不意外的笑了笑,說道:“屬下能估到小公子將來的前程在西北軍,伯爺如今在京為官,西北軍中人走茶涼是常態。”
他正了神色的道:“屬下若是能回西北軍駐扎,等將來小公子入軍,屬下可以代替伯爺帶他,減少風險?!?/p>
聽得趙良此話,武安伯神情震了震。
手中酒杯放了下來,他明白趙良不想留京做官。
“為何有此心?”
鄭家祖輩確實是一代帶一代,子孫在西北軍立足不是難事
到他這一代出現了意外。
將來小兒子入軍,沒有父輩帶領和庇護,想出頭確實要難上許多,風險也高。
這也是他心里有為小兒子將來隱隱擔憂的事。
沒想到現在趙良卻自告奮勇,要挑起為他小兒子保駕護航的大梁。
他不明白趙良為何要這么做。
他們之間并無如此深重的情誼。
趙良卻紅了眼眶的道:“伯爺,屬下想回西北軍最大原因并非為此,而是為了屬下自己?!?/p>
恭王一案,他是冒了險,生死由天。
若不是二大師,換誰來尋他都救不了他。
若不是二大師點醒,他立了死志的母親,也只怕已命赴黃泉。
沒了他和母親,妻兒的處境必然悲慘不堪。
二大師離開山原縣后,他知道了家里一些見不得人的腌臜事,也想明白了樹挪死人挪活的道理。
當機立斷的分了家,準備帶著妻兒和母親到西北自立門戶。
所以他沒考慮過到京都為官。
京都離山原縣太近,他們一家需要遠離某些人,才能過得有人樣。
武安伯瞧著趙良似有難言之隱,沒追問。
他想回西北軍,有一份想要護佐自己小兒子的心,就夠了。
“你擔心陛下要你留京,所以想讓我在朝堂為你說話?”
“是,屬下不想留京,只想回西北軍?!壁w良心意已定。
“屬下在京為官能做的有限,且屬下已習慣在軍營,還是回西北軍待著自在些?!?/p>
對于趙良的選擇,武安伯也能理解。
自己家在京都,自小在京都長大,在京為官能適應。
趙良卻未必。
他點頭,“行,若明日上朝陛下要你留京,那我為你說幾句?!?/p>
“多謝伯爺!”趙良起身鄭重相謝。
這些鄭離驚并不知。
第二日趙良被提拔為西北中軍前將,從六品升到從四品,一躍成了軍中高級將領。
喜報入府,府中設宴。
在宴席上她才從父親樂呵呵的話語中知曉經過。
陛下確實想讓趙良留京,確切的說是瑾王想要趙良到刑部任職。
瑾王認為趙良能自發的查事,有行動力也有分析力,所以想讓他入職刑部。
結果武安伯有不同意見。
若別的人有異議就罷了,武安伯為趙良說話,瑾王自然得放人。
所以陛下升了趙良為西北中軍前將。
鄭離驚恭喜了趙良,趙良卻感激武安伯一家。
尤其拉著鄭家小公子好好的交流了一番。
期望他過兩年就到軍中歷練,安哥兒興奮得一個勁兒的點頭。
若是家中能同意,他明年就想去。
只可惜,父母都說他要滿十五歲才能正式入軍。
次日趙良走前拿到二大師給的平安符,又是再三感謝,這才踢馬衣錦還鄉。
趙良剛走不久,家中又有客人上門。
杏花節上說過要來拜訪的魏母,帶著兩個女兒和禮物登門來了。
武安伯打了個照面就出門去上衙。
魏母在郭氏面前大贊伯爺好風度,對妻兒竟如此和藹可親。
不像她家中老爺,在家里都擺著一副大老爺臉。
郭氏聽了,抿嘴笑笑。
伯爺以前也是一副大老爺臉,如今對家人這般尊重平和,都是付了大代價才有。
并不值得夸贊。
但她不會在魏家人面前說這些。
鄭離驚和兩個庶妹陪著魏家姐妹說話。
因著二姐明日就要去岳州,剛拜師不久練上槍法不能跟去的安哥兒,收拾了一堆自己的玩具,來問二姐要不要把一個大木馬也帶去。
郭氏聽得他來問,沒等二女兒回答就說小兒子:“那是你父親親手做的木馬,你大了用不上,就留給家里有小孩子了用,怎能什么都舍出去?!?/p>
大方也要看是什么東西。
不知大嫂懷孕的安哥兒不明其意,“家里怎會有小孩子,我就是最小的了?!?/p>
他這話引得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來。
郭氏嗔了眼小兒子,臉上笑意未退。
“你真是個憨貨,去收拾你的東西去,那木馬留下,不要給出去?!?/p>
“好吧!兒子聽母親的就是?!奔热荒赣H不許,安哥兒也就應著留下那木馬。
魏母瞧著伯府家的小公子臉上都是笑意。
長得多好的一個少年,腦子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