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 年陰歷,也就是農歷三月二十,程明遠到定遠藕塘。張業應等人早兩天就到達。在江北指揮部,張云逸副軍長熱情的握著程明遠的手道:“終于將老安徽活地圖盼來了。江北指揮部研究了很久,決定開辟皖東抗日根據地,同時向皖中發展,即開辟巢蕪地區。于是我說,明遠同志不來不行。”接著,程明遠把去蟠龍墩圩子,動員唐曉光策反一事向軍長做了詳細匯報,張表示非常滿意,便指示,關于唐曉光何時回到組織,你見機行事。唐的到來對外界影響很大,這個任務非你莫屬。
1940 年 4 月 20 日,藕塘的晨曦才剛剛照亮大地,程明遠在這兒僅僅停留了一天。戰事頻仍,他的行程總是這般匆忙,心中裝著的是抗日大業,是萬千受苦的百姓。
誰也沒想到,肥西的劉家余,程明遠的大妹婿竟尋了過來。他家住肥西五十里小廟馬廠郢住家,一大家子人都已窮困潦倒。這一路,他不顧危險,跋山涉水,就盼著能找到程明遠尋個法子。
見到程明遠,大妹婿“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淚水奪眶而出,邊哭邊訴:“家里的田都當掉了,小牛也賣掉了,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啊……”那模樣,仿佛將這許久以來的苦難都凝聚在了這一把眼淚一把鼻涕之中。
程明遠看著眼前可憐的妹婿,心中滿是不忍,趕忙將他扶起。無奈地說道:“我看你講共★★的官和國民黨不一樣,我一個月就只有 3 塊錢,剃頭洗澡的零用錢。”說著,他緩緩從上衣兜里掏出兩塊洋錢遞過去。這些錢,對他而言也同樣珍貴,但此刻妹婿的困境讓他無法坐視不管。
遞過錢后,程明遠接著說道:“你拿這錢去合肥北 三十頭把你嫂子方毓芬接來,再想法子解決家里的難處。”程明遠明白,自己雖投身革命,一心抗日,但家人的艱難處境也如一塊巨石,壓在他的心頭。然而,在國難當頭之際,他能做的,也唯有在有限的能力范圍內,給予家人一絲微薄的幫助,然后繼續踏上那充滿艱辛的抗日征程,期望能早日為國家和家人換來真正的安寧。
等到方毓芬來到藕塘,程明遠已出發。方毓芬被張志一,江北縱隊十五團二營的政委安排在窩子李李童新臣,陸守鵬家親戚家,剛睡下不久,有人敲門,原來是張志一。他帶來一位女新四軍戰士,他小聲告訴方毓芬,她丈夫桂蓬舟是江北游擊縱隊參謀長,在無為趙明山戰斗犧牲。這是他的妻子小張,今晚跟你擠一下。你安慰安慰她,明天我派人送她到司令部。
1940 年 3 月,陰霾籠罩著皖東大地。日軍的狂轟濫炸,無情地摧毀了**合肥駐地,緊接著,定遠縣城鄉——**定遠縣委的所在地也宣告失守,整個皖東大部分地區落入**手中。局勢急轉直下,抗日形勢變得異常嚴峻。
在這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為了有力地打退國民黨掀起的反攻**,堅定地堅持敵后抗日斗爭,建立共★★領導下的自己的政權已成為當務之急,刻不容緩。
5 月,**皖東津浦路西省委迅速做出重要決策,抽調**定遠縣委民運部長嚴佑民。嚴佑民來自山西,是一位有著堅定革命信念和豐富工作經驗的干部。他肩負重任,帶領一眾干部來到合肥廣興集一帶,在這里,他們要開辟出一片抗日的新天地。
很快,**合肥縣委正式成立,與此同時,合六區抗日民主政府也宣告誕生。周佐臣,這位深孚眾望的民主人士出任區長,程明遠則擔任副區大隊長,同樣身為民主人士的王在宏任區大隊長。然而,實際情況中,來自合六區的嚴佑民深知程明遠的能力與擔當,決定讓程明遠全面主持工作。
程明遠臨危受命,面對這片百廢待興且危機四伏的區域,他深感責任重大。但他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心中懷揣著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他深知,在這艱難的逆境中,自己必須帶領大家迅速建立起有效的抗日政權,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與日軍和國民黨的反動勢力展開頑強斗爭,為皖東地區的百姓撐起一片希望的天空,為抗日事業開辟新的道路。
1940 年 6 月 9 日,滁縣窩子李的一戶人家中,伴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程明遠的長子程廣濟,小龍,呱呱墜地。這本該是闔家歡慶的時刻,然而,程明遠卻在藕塘,與周佐臣、王在宏一同為合六區抗日民主政府的事務忙得不可開交,連抽時間去看望妻兒都成了奢望。
此時,方毓芬獨自在屋子里坐月子。當地土匪泛濫,局勢動蕩不安,方家小姥憂心忡忡,生怕方毓芬和孩子遭遇不測。無奈之下,他們托鄰居習有余——這位與童新臣家沾親帶故的人,給藕塘的程明遠帶信,希望他能盡快回來。
習有余歷經輾轉,終于找到了程明遠,將方家的擔憂和期盼傳達給他。程明遠聽后,心中滿是愧疚與無奈,他思索片刻,讓西雨帶話回去:“初七不回,初八定回來。”可實際上,當時新四軍和**在古城集正處于劍拔弩張的態勢,雙方都在積極準備,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程明遠深知合六區抗日民主政府此時面臨的嚴峻形勢,各項事務都需要他親力親為,容不得絲毫懈怠。但他也明白,妻子和剛出生的孩子正急切地盼望著他。在國家大義與家庭責任之間,程明遠陷入了兩難的抉擇。然而,戰爭的風云變幻莫測,他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能兌現承諾,只能懷著滿心的牽掛,繼續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同時焦急地等待著局勢的變化
1940 年 6 月 12 日,農歷初七,肥東古城集硝煙彌漫,一場激烈的戰斗在此爆發。新四軍四支隊、五支隊主力與程明遠所在的合六區武裝,共同迎擊桂皖李本一部。戰場上槍炮轟鳴,喊殺聲震天,雙方展開了殊死搏斗。
這一戰異常慘烈,雙方傷亡人數均在 400 ~ 500 人。新四軍憑借頑強的戰斗意志和出色的戰略部署險勝。戰斗結束后,傷員由程明遠所在的合六區負責,將傷員疏散安置在藕塘和窩子李的老百姓家中。當地百姓紛紛騰出房屋,主動提供生活物資,全力協助照顧傷員,軍民魚水情在此時展現得淋漓盡致。
此役重創了國民黨軍隊,迫使其不得不回撤,并最終同意停戰。雙方達成了以淮南鐵路為界的停戰協議,暫時緩和了緊張局勢。
戰后,新四軍敏銳地察覺到開辟皖中地區的時機已然成熟。為了進一步拓展抗日根據地,壯大抗日力量,軍部毅然決定抽調程明遠、桂俊亭、桂林棲、蔣天然四位同志,迅速挺進皖中地區。他們肩負著重大使命,需盡快與地方黨組織取得聯系,以巢縣、和縣、無為縣、廬江縣為戰略支點,繼而建立起穩固的皖中抗日根據地。
程明遠等人深知任務艱巨,但他們眼神堅定,毫無畏懼。告別了還在傷痛中的戰友和熱情支持的百姓,踏上了新的征程。在他們心中,為了抗擊日寇,為了給更多百姓帶來和平與希望,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都必須勇往直前,在皖中大地上燃起抗日的烽火,為民族解放事業開辟新的篇章。
1940 年 8 月下旬,藕塘的空氣中彌漫著緊張而嚴肅的氣氛。**津浦路西省委書記劉順元神情莊重,向眾人宣讀華中局給津浦路西省委的重要決定。根據部署,程明遠部將駐守巢湖高林,桂俊亭部前往巢湖槐林嘴,桂林棲部進駐白湖,蔣天然部則開赴無為。
這每一個地點,都是在皖中地區編織抗日大網的關鍵節點。各部接到任務后,深知時間緊迫,必須搶在第二次摩擦爆發之前,與巢南地下黨取得聯系,從而在皖中站穩腳跟,建立起有效的抗日防線。
程明遠、桂俊亭、桂林棲、蔣天然四人面色凝重,他們清楚這一路必將充滿艱難險阻,但抗日的信念如同熊熊烈火在心中燃燒。各部迅速有條不紊地交接手續,整理裝備。戰士們檢查著槍支彈藥,將干糧和衣物收拾妥當,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
很快,一切準備就緒。四路人馬整齊地排列在藕塘,仿佛即將出征的勇士。一聲令下,他們告別了藕塘這片熟悉的土地,各自取道,向著不同的方向奔赴抗日前線。
程明遠帶領著自己的隊伍,步伐堅定地朝著巢湖高林進發。一路上,他們穿越山林,趟過溪流,時刻警惕著周邊的動靜。桂俊亭部也在行軍途中,他們與當地百姓交流,了解沿途的地形和敵情。桂林棲部和蔣天然部同樣在各自的道路上疾行,心中只有一個目標:盡快與巢南地下黨會合,完成建立皖中抗日根據地的使命。
在這風云變幻的局勢下,他們如同四顆火種,即將在皖中的土地上燃起抗日的燎原之火,為抗擊日寇、保衛家園譜寫壯麗的篇章。
1940 年 8 月下旬,程明遠率領隊伍來到了巢湖高林橋、班家巷以及鬼沫汪村,就此安營扎寨。這些地方地勢復雜,有山林可作掩護,又與周邊村落相連,便于開展抗日活動,發動群眾。程明遠深知,要在這片土地上站穩腳跟,必須贏得百姓的信任與支持。他一到駐地,便和戰士們積極幫助村民勞作,修橋補路,宣傳抗日思想,很快就與當地百姓打成一片。
與此同時,桂俊亭帶領他的部隊進駐了槐林嘴。槐林嘴的梵音寺,也就是如今槐光小學的舊址,成為了他們的重要據點。梵音寺周邊視野開闊,利于觀察周邊動靜,且位置適中,便于與各方聯絡。桂俊亭以梵音寺為中心,組織戰士們在周邊巡邏放哨,加強防御工事的建設。他還利用寺廟的場地,對戰士們進行軍事訓練,提高隊伍的戰斗能力。同時,他也積極與當地的鄉紳、百姓溝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為抗日事業努力。
在這動蕩的歲月里,程明遠和桂俊亭分別在各自的駐地,如同兩顆堅實的釘子,牢牢地扎在皖中的土地上。他們以駐地為依托,積極開展抗日工作,等待著與巢南地下黨取得聯系,為建立皖中抗日根據地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抗擊日寇的侵略,保衛祖國的山河,默默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