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回到長樂宮已到了傍晚。
少傅石德和父親劉據坐在湖心亭的石凳上,正在舉杯共飲。
“吾不如陛下,吾愧為太子師,吾愿意辭掉太子少傅。”
石德情真意切,顯然直犁被制出來后,沒有考慮到實際小民困難,導致太子和陛下不睦,他這個太子老師,沒有起到很好的教導作用,正為此向劉據道歉。
猝不及防的話讓劉據差點沒反應過來,他趕忙起身,拉著石德的衣袖,懇切的道:“老師不可!”
“孤能依重之人越來越少,若老師離我而去,孤日后還能依靠誰?”
“此非老師之錯。”
石德躬身道:“老夫學識不濟,不配給太子為師。老夫亦會給殿下推薦壺關三老為師,他比老夫更有智慧。”
劉據一臉著急,石德又不像作假,確實愧對太子信任,沒有考慮周全,執意引咎辭職。
可劉據現在能用的人越來越少,若是石德也離他而去,日后若有事,找個商量的人都沒有了。
“太子勿要多勸,老夫若在教導太子,便是誤人,老夫告退。”石德躬身行禮,大好前程斷然舍棄。
他是個驕傲的儒家君子,也是個自尊心很強的老人,當他發現他并沒有給太子做到查缺補漏,甚至因為自己的疏忽,沒考慮到小民實際耕牛問題,讓太子冒然覲見,引起太子和陛下之間爭吵,他就是罪魁禍首!
所以他覺得他沒資格再執教劉據,默默嘆口氣,躬身行臣子禮,毅然決然的離開東宮。
劉據根本勸不動他。
等劉進回來的時候,發現父親獨自一人在湖心亭喝著悶酒,不由走過去問道:“阿耶,怎么了?”
劉據放下手中的酒盅,緩緩起身,似乎覺得不妥,又將三個酒盅和酒壺擺放整齊,然后才嘆道:“石師,離我而去了。”
劉進心道阿耶你現在的病越來越嚴重了,潔癖就算了,怎么還開始強迫癥了。
不過他此時也無心想這些了,一臉悲傷的道:“阿耶,人有悲歡離合,世間總有分離,石師當世大儒君子,但畢竟年事已高,生老病死乃是常態,您莫要悲傷。”
“若石家需要錢給石師解決后事,咱們也勿要吝嗇。”
“也請阿耶盡快給石師表生前身后名。”
劉據呆呆的回頭,看著自家兒子認真的樣子,沉默了一下,才道:“他還沒死。”
劉進:“……”
你剛才那副傷心欲絕又帶著幾分緬懷的樣子,再加上一句石德離你而去……這。
他尷尬的道:“阿耶,我理解錯了,怎么回事啊?”
劉據將方才的事一五一十告訴劉進。
劉進聽得一臉無語,至于嗎?他理解不了石德的心態,這和你有什么關系啊?怎么就成了你的原因?
若劉進沒了解石德的性子,那石德辭掉東宮少傅的職就辭了吧。
但現在他發現,石德是真有本事的儒家君子,也不迂腐。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儒家被抨擊成了思想固化搖頭晃腦讀書的迂腐形象,但在漢朝,儒家還并非那么不堪。
禮儀教化、仁義愛民、孝悌廉恥,即便沒有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學術大論壇時代,儒家依舊可以占一席之地,而且附庸者極多。
尤其此前石德評價秦朝太子扶蘇那段話,最讓劉進記憶猶新,而在巫蠱之變時他也是那么做的,既然不知道皇帝生死與否,那就起兵吧!
真正腐儒是說不出這樣話的。
不過石德也有自己固執矯情的一面,比如現在,就鉆牛角尖,大好前程說不要就不要,太子少傅啊,即便現在太子宮勢微,但阿耶依舊是太子,在沒被廢掉之前,他依舊是大漢的儲君,未來的皇帝。
若日后阿耶登基,那石德就是標準的丞相位置,可他現在就這么放棄了。
所以劉進理解不了石德。
“阿耶,得空我去勸一勸石少傅。”
劉據嘆道:“勸不動的,老師太固執了,除非他自己想開,但卻不知要等到什么時候。”
劉進問道:“他以前有過這種情況嗎?”
“沒。”劉據道,“真是因為此前沒有,這次恐更難勸服他。”
劉進微微頷首:“趕明我去勸一勸,阿耶不要擔憂。”
“好吧!”劉據嘆口氣,又俯身端著酒杯喝了一口,背著手面對湖面,一臉憂愁。
……
翌日一早。
劉進早起,直奔未央宮而去。
宣室殿外,劉進覲見,蘇文進宣室殿通稟漢武帝。
漢武帝正在內殿和桑弘羊商討以工代賑的問題。
朝廷本就不富裕,最近這些流民、災民隊伍中還涌進了一些并非流民、災民的人,桑弘羊正在和漢武帝商討解決辦法,避免朝廷多發錢財下去,平白讓這些人擠壓了財政空間。
漢武帝聽聞劉進求見,便對蘇文揮手道:“讓他進來,在前殿侯著吧。”
“喏!”
桑弘羊躬身道:“陛下,臣告退了。”
漢武帝搖頭道:“你不必走,就在此聽著,看看朕這個孫子有什么高見。”
啊?
桑弘羊一臉迷茫,什么叫皇長孫有什么高見啊?莫非他來獻策以工代賑的問題?
懷揣著疑問,桑弘羊便默默的站在漢武帝身前,靜靜等待皇長孫入內。
“孫兒參見皇祖父。”
“嗯。”
“皇祖父,孫兒發現以工代賑還存在很大的缺陷,此事亟需解決。”
桑弘羊一愣。
漢武帝似笑非笑的道:“是么?說說看。”
劉進道:“朝廷自施以工代賑來,許多并非流災小民全部混入隊伍,濫竽充數,混三餐飽腹,讓真正需要救濟的小民反而得不到征召。”
桑弘羊默默抬頭看了一眼漢武帝,見漢武帝臉色玩味,似乎早就知曉皇孫要來稟告此事,不由心中愈加震驚。
陛下怎么知曉皇孫要來探討此事的?
未卜先知?這未免太不可思議了!
“所以呢?”漢武帝又問。
劉進道:“自然是要想對策解決,這也是孫兒來覲見的緣由。”
“孫兒想了一道解決辦法,也不知可行與否。”
他說完后,安靜等著漢武帝說話,漢武帝不問,他也不開口,他就是要倒逼著多讓漢武帝開口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