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約鏈接,感受到了陳盛戈的火氣。
兩只怨鬼不敢吭聲,合力抓住人參精,將法陣解開,又畢恭畢敬地遞上賬本來。
陳盛戈一把抓過,翻開賬本。
瑪瑙松石墜一對,白銀五千兩;月夜折荷圖一張,白銀八千兩……
陳盛戈一言不發(fā),面色凝重。
她對這些古玩玉石的認知的唯一來源,就是歷史書上配的幾幅插圖。
可是那也沒標價格啊!
如今到了要查驗估算的時候,腦子里空白得只剩下一句“無價之寶”。
蒼天啊,誰來救救她這個窮鬼?
正在此時,后邊跟著回來的小孩子踮起腳尖:“也許能為您排憂解難。”
他家中也還算富裕,吃穿住行不說頂好,也是不差的。
日日穿云錦蘇繡,配白玉腰佩和掐絲金冠,聽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講四書五經(jīng)。
細細看過一輪,他雙手遞還賬本,認真道:“物件價錢應當翻了四五倍,多者十倍亦有。”
“例如這點翠金絲步搖,若是在釵環(huán)鋪里買進,五兩黃金足矣,此處賣出了二十兩。”
小膽小匠原還想著要吹噓一番自己如何審時度勢,如今也歇了心思,只是遞出來厚厚一沓銀票。
一千兩的面額,上面印著濤濤波紋,四個角落是躍出來的漂亮鯉魚,正是川滿城的鋪子發(fā)出來的。
陳盛戈好歹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算得清賬上的數(shù)目,仔細核對下來明面上居然分文不差。
拍價多少是那兩只怨鬼的本事,既然交上來的銀兩較于原價明顯不減反增,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
倒是踩著她的底線滑溜溜過去了。
陳盛戈火氣消減下來,只是不好什么都沒有表示。
慣著這兩個臥龍鳳雛還不知道到時候搞出來什么幺蛾子呢。
正在這時,一旁樹上的麻雀兒開了口:“掌門,我要戴罪立功!”
陳盛戈眉頭一挑,“怎么說?”
麻雀兒受雀兒仙控制,倒豆子般一股腦兒說出來了:“這兩個家伙私藏珍寶!”
“就我看見的便有四件法衣,兩個儲物袋,一齊放在窗旁的柜子底下!”
陳盛戈伸出手來,掌心朝上,索要之意十分明顯。
小膽小匠垂著頭進屋子了,流暢關節(jié)的擺動竟然顯出來滯澀之意。
翻找了好一會,小膽伸過來的木頭手掌里攥著兩件護體法衣。
綢緞的光澤柔亮,一看就知道是上品布料。窄袖便于手臂活動,針腳走線細密隱蔽。
小膽解釋道:“這是我當時買來想拿來撐場面的衣服,火燒不著水澆不濕,還不沾泥油,一沖即凈。”
“這種法器還能變換大小適應主人,一件能穿三代呢!”
還另有兩件黑色的。墨色綢緞以金線做云紋裝飾,廣袖交領,端的是一派低調(diào)奢華。
平民百姓做衣服用料節(jié)儉,常為短打窄袖。
寬袖子所用布料更多,是財力和實力的象征,也作為正式場合里的禮服使用。
儲物袋只有巴掌大小,卻能裝下足足八車雜物,除了不能攜帶活物之外幾乎沒有缺點。
在平分給徒弟們之前,陳盛戈逐一在寶物上設下禁制,一旦強行搶奪就會面對她的劍招糊臉。
人參精也充公了,被交付過來時并沒有反抗。
圓滾滾的身體上分出數(shù)條根須,同頂上的幾片葉子一齊垂落下來,顯得很蔫巴。
清算完了,才進入正題。
陳盛戈介紹道:“這是我們盛云門的新弟子,等到拜師儀式另起新名。”
她又指著那兩具木頭傀儡說:“這是你的膽叔叔和匠叔叔。”
“記住了啊,這兩個說話當耳旁風就行了,信個主語都多余。”
小孩子懵懵懂懂地看了一眼,認真彎腰行禮:“膽叔好,匠叔好。”
陳盛戈虛虛搭著他的肩膀,只覺得骨頭都突出來了,一陣心疼。
花甲食用之前要去砂礫,河蝦要挑出蝦線,司家在食用靈童之前也有樣學樣講求干凈。
要“排凈雜質(zhì)污穢”,其實就是日日只喂些湯水,自然就瘦得只剩一把骨頭。
在那暗無天日的地牢關了一段時間,身形瘦削,腕骨突出,青藍色的血管分外扎眼。
陳盛戈不放心地叮囑道:“要是誰欺負你了,一定記得跟我和師姐說,知道嗎?”
小徒弟乖乖點頭。
兩個怨鬼又被使喚去給小徒弟掃一掃新屋子,走過去的時候腳底都打飄。
陳盛戈還有事情要忙,將人參精遞給小徒弟,大步走了。
人參精感受到純正無害的靈氣,每根參須都上陣,抱住了那截手腕。
正滿足于趨利避害的天性,突然被碰了碰頭,原來是一個打開了的水壺。
那個人類緩緩地將清水傾倒出來喂它。
剛剛死里逃生跑得它根須都快磨破了,葉子也有些缺水耷拉。
只有這個人特地給它喂水。
人參精咕嘟咕嘟地喝了半壺,對纏上的這個人類越發(fā)滿意,根須緊緊纏住不愿放開。
陳盛戈扛起剛剛買回來的兩袋大米,到了小雀兒的屋子里。
解開了限制活動的禁制,只留下追蹤的法術(shù),又把大米堆在墻角。
雀兒仙跟個炮彈一樣沖過去,幾下啄開了袋子,半個身子都埋進米袋里,尾巴一抖一抖地享用美食。
一錯眼的功夫,雀兒仙已經(jīng)沒入米堆了。
突然聽見俞青青的聲音從廚房傳來:“誰看見我的菜刀了嗎?怎么不見了?”
雀兒仙于百忙之中撥冗抬頭。
原本順滑的絨毛被狂放的進食動作蹭得胡亂炸開,越發(fā)顯得圓頭圓腦的。
“被兩只木偶拿去了!”
陳盛戈冷笑兩聲,“三歲小孩都知道,拿了人家東西要放回去!”
又是一陣雞飛狗跳。
遵從小徒弟的意愿,第二天便行了拜師禮。一切都很順利,就卡在最后的起名上。
陳盛戈靈感枯竭:“叫陳盛君咋樣?”
俞青青略加思索,開口道:“這山清水秀,云卷云舒,不如叫陳清舒?”
小膽提出異議,“大丈夫謀事天下,不如叫陳勝謀!”
小匠跟上節(jié)奏:“陳權(quán)謀也很不錯啊!”
雀兒仙在樹枝上蹦蹦噠噠:“叫米粒唄!”
本人表示:“徒兒并無偏好。”
一時吵吵嚷嚷,難以得出定論。竹葉沙沙,移光躍影,人聲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