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振華的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
他是501廠公認的車工第一人,卻沒見過這么棘手的活。
他和手下的幾個技術骨干,正圍著一張巨大的圖紙激烈爭論著。
那張圖紙是陸重親手繪制的“51式12管聯裝火箭炮發射器”總裝圖。
“這個設計太異想天開了吧?”
一個負責鍛造的老師傅,指著圖紙上那個用來支撐和旋轉發射器的底座砸吧了一下嘴。
“直徑半米大的滾珠軸承?”
“咱們廠里哪有這玩意兒?別說咱們廠了,就算是從熊國進口的機床上面最大的軸承,也沒這個一半大!”
另一個負責焊接的師傅也附和道:“是啊,還有這個液壓緩沖器,圖紙上畫得輕巧,可這東西里面的活塞和油封對加工精度要求太高了!”
“咱們廠的車床根本做不出來那種鏡面一樣的光潔度,做出來也肯定漏油!”
“最難的還是這個齒輪聯動的高低機。”
錢振華指著圖紙上用來調整發射器俯仰角度的齒輪組。
“這套齒輪不僅要能帶動上百公斤重的發射器,還得保證定位精準。”
“這加工難度,比給手表做零件還高!”
工人們的議論聲,讓剛剛從炸藥車間過來的李云虎和陳巖的心又提了起來。
他們雖然不懂技術但也聽得明白,圖紙上的設計很精妙,但以501廠現有的工業水平根本就是紙上談兵。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的時候,陸重端著一個搪瓷缸子慢悠悠地走了進來。
他聽著眾人的議論,沒有反駁,只是走到圖紙前拿起一支紅鉛筆。
“誰說我們一定要用滾珠軸承了?”
他笑了笑,將圖紙上那個復雜的滾珠軸承底座用紅筆整個圈了起來,在旁邊畫了一個極其簡單的替代方案。
那是一個由上下兩片圓形鋼板組成的類似磨盤的結構。
而在兩片鋼板之間,他畫了十幾個小小的鋼珠。
“錢師傅,你帶人去一趟鐵路維修段。”
陸重說道:“我記得他們那里有一批報廢的火車輪軸承?”
“給咱們拆回來,里面的滾珠雖然磨損了,但硬度絕對夠。”
“咱們不需要精密的軸承外圈,只需要這些滾珠!”
“用兩片厚鋼板車出兩條凹槽,把這些滾珠像下跳棋一樣嵌在里面。”
“上面再壓上發射器的重量,不就是一個結實耐用的‘盤式滾珠轉盤’么?”
錢振華看著這個簡單粗暴的設計,眼睛瞬間就亮了起來!
對啊!
他們一門心思都在怎么制造精密的“軸承”上,誰都沒想到可以直接利用現成的“滾珠”自己做一個簡易的轉盤!
這個辦法雖然精度差了點,但對于火箭炮這種追求覆蓋范圍的武器來說完全夠用了!
而且絕對的結實!
“那液壓緩沖器呢?”
一個技術員又問道。
“誰說一定要用液壓了?”
陸重再次反問。
他走到墻角,指著那里堆放著的幾個從報廢卡車上拆下來的彈簧鋼板。
“這東西不就是現成的緩沖器么?”
他拿起粉筆,在地上迅速畫出了一個新的緩沖結構。
“我們把這幾片彈簧鋼板重新鍛造、淬火,做成一個環形的彈簧基座。”
“發射器發射時產生的后坐力,大部分會被這個彈簧基座吸收掉。”
“簡單可靠,還不用擔心漏油問題!”
這個想法,再次讓在場的所有鉗工和鍛工師傅們茅塞頓開!
他們之前所有的思路,都被圖紙和熊國專家教的規矩給框死了。
總想著怎么去復刻那些他們根本造不出來的精密零件。
而陸重卻用一種他們從未想過的方式,用他們身邊最常見的東西,輕松解決了這些天大的難題!
“至于這個齒輪高低機。”
陸重看著圖紙上那套最復雜的機構,微微一笑。
“確實難,但也不是沒有辦法。”
他看向錢振華。
“錢師傅,我們不做那么精密的,就用最笨的辦法鑄造。”
“鑄造?鑄造出來的齒輪表面粗糙,咬合間隙大,怎么保證定位精準?”
錢振華立刻提出了疑問。
“不需要它本身精準。”
陸重解釋道。
“只需要在鑄造好的齒輪旁邊加一個這個東西。”
他在齒輪旁邊畫了一個彈簧加載的三角形楔塊。
“我管它叫‘彈力自鎖楔塊’。”
“當我們調整好角度后,這個楔塊會在彈簧的作用下,死死地卡進兩個齒輪的縫隙里。”
“不管有多大的間隙,咱們用外力強行把它鎖死,這樣不就不會有虛位了嗎?”
“居然還能這樣!”
錢振華看著這個堪稱神來之筆的設計喃喃自語。
他干了三十多年的車工,自以為是廠里技術最好的師傅。
可今天他才發現,在這個十七歲的少年面前,自己就像一個剛入門的學徒。
技術的差距還可以靠經驗彌補。
但思想上的差距,是一道無法逾越的天塹!
辦公室里所有的質疑聲都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混雜著敬畏和狂熱的靜謐。
陳巖和李云虎對視一眼,都在對方的眼中看到了同樣的震撼。
陸重不僅僅是在解決一個個技術難題,他是在用完全屬于龍國自己的工業思想,在武裝這個一窮二白的國家!
不盲從,不迷信。
有什么條件,就打什么仗!
有什么廢品,就造什么武器!
“還愣著干什么!”
李云虎第一個反應過來,他一拍大腿,對著已經摩拳擦掌的工人們吼道:“開干啊!”
根本不需要他催促。
錢振華像寶貝一樣,一把搶過陸重修改過的圖紙,帶著他的徒弟們就往車間里沖。
“鐵路段的廢軸承我馬上就去要!”
“卡車彈簧鋼板交給我!”
“鑄造車間今天開始二十四小時不熄火!”
整個501廠再次像一臺被加滿了油的戰爭機器,瘋狂運轉起來。
與此同時,火箭彈彈體的生產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陸重采用了最簡單的鋼管卷制加焊接工藝。
雖然這種工藝制造出來的彈體,在氣密性和強度上遠不如一體沖壓成型的。
但陸重通過一個巧妙的設計解決了這個問題。
他在火箭彈的尾部增加了一個“泄壓環”的設計。
當推進劑燃燒時,一小部分燃氣會從這個泄壓環中排出,在火箭彈周圍形成一層高速的氣膜。
這層氣膜不僅能起到穩定彈道的作用,還能有效地降低彈體本身承受的壓力。
這個小小的改動,再次讓所有的技術人員驚為天人。
時間在這種緊張而又充滿創造激情的氛圍中飛速流逝。
半個月后。
501廠的秘密試驗場上。
一輛刷著綠色油漆的解放卡車靜靜地停在靶場中央。
它的后車斗架著一具由十二根鋼管組成的火箭炮發射器。
前方一百米處,擺放著十二枚同樣刷著綠漆的107毫米火箭彈。
“青天劍”終于完成了它的首次合體!
陸重、李云虎、陳巖以及所有參與項目的工人們都站在安全距離之外,等待著見證歷史的時刻。
“準備,裝彈!”
隨著陸重一聲令下,裝彈小組的戰士們迅速將十二枚火箭彈依次填入了發射管中。
“發射器角度35,方位角110,準備完畢!”
“收到!”
陸重拿起步話機下達了最后的命令。
“三,二,一!”
“點火!”
操作員狠狠地按下了連接著電線的紅色按鈕!
下一秒,地動山搖!
呼!呼!呼!呼!
十二道橘紅色的火龍在數秒之內,從發射管中依次怒吼而出!
狂暴的聲浪震得在場所有人的耳膜嗡嗡作響,腳下的土地都在劇烈顫抖!
火箭彈拖著長長的白色煙跡,像十二把離弦的利箭,呼嘯著射向了數公里外的靶區!
那場面已經不能用壯觀來形容。
陳巖張大了嘴巴,呆呆地看著天空中那十二道逐漸遠去的白色煙跡。
“我滴親娘嘞……”
他喃喃自語。
“這就是咱們龍國的‘游擊炮’?”
“這也太恐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