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煥章沒有想到,李尚書居然真的愿意見自己一面,果然機會永遠是留給有膽量的人。
他雖然有些激動,卻還是穩重地拱手行禮回話。
“鄉試后王知府送了學生五百貫錢,縣里的富戶送了學生一套三進的宅院,還有仆人丫鬟。”
只不過他習慣了貧寒的生活,再加上族中貧寒他又捐出去一部分。
所以如今雖然是不缺吃穿,可想像別的同科過得那么風光是沒有,習慣讓他也過不了那么好的日子。
李瑜知道他是二十歲中的秀才,三十三歲才中的舉,每進一步都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
外頭下著雨,上好的茶香縈繞在許煥章鼻息。
可他沒有絲毫品茶的心情,只忐忑不安地等待著自己命運。
李瑜是看過許煥章的文章,文章確實寫得不錯不然也當不了進士,可這當官兒遠遠不是看文章如何。
片刻后。
李瑜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溫和地看向許煥章緩緩問道。
“若你為戶部之官,面對國庫空虛、稅賦難征之況,你當如何應對?”
像這種窮人家的孩子,其實最適合去戶部撥算盤了。
老秦看在自己經常給他干苦力的份上,多半應該會賣自己一個面子,但也要看他能力到底如何。
許煥章心中便是一震,略作思索后拱手答道。
“學生以為當先清查各地田畝戶籍,嚴懲隱匿田產、逃避稅賦的豪紳富戶,同時可推行新的稅賦制度,簡化稅目公平稅負,讓百姓負擔合理?!?/p>
“再者鼓勵農桑、興修水利,設法提高糧食的產量,促進商業發展,拓寬稅源以充實國庫。”
既然李尚書問自己這樣的話,那就是愿意幫自己了。
李瑜微微點頭,又緊接著追問:“若清查田畝戶籍時,遇到權貴阻撓,你該怎么辦?”
江南皇家商務院是清理干凈了。
就是這土地黃冊,暫時還沒有騰出手去解決。
這也不僅僅是江南了,整個大雍各個地方都有這個毛病。
李璉那小子巡按西南f3的同時,順便也是清查這三個地方的田畝戶籍,可江南那邊還遲遲沒有動靜。
許煥章更堅定了自己想法:“學生既為朝廷命官,自當以朝廷社稷為重,不事權貴。”
“若遇權貴阻撓學生會收集證據,上報朝廷請求陛下圣裁,絕不會對著權貴折腰?!?/p>
早聽說李尚書的兩位弟弟、小舅子都是頭鐵的硬骨頭。
他有樣學樣,總是沒有錯的。
李瑜聽后皺了皺眉,不過片刻又舒緩開問了最后一個問題。
“若你身為戶部主事,無意間發現了同僚的狐貍尾巴你會如何?”
正直是沒錯的,可不能正直到去死。
許煥章今年到底四十多歲了,經歷了多年的人情冷暖,造就了他極會察言觀色的性格。
“學生當視情況而定,若該同僚受陛下及上司賞識,學生會暗中收集證據,在不能確保將其扳倒的時候沉默。”
“若該同僚和學生一般為官,且又沒有悔改之意的話,學生便與此幫蛀蟲不共戴天?!?/p>
許煥章覺得李瑜既然問了這些,只怕不僅僅是要幫自己,應該是還想拉自己入他的黨羽。
他求之不得。
只需要短短一句話,李尚書就至少能讓他少走十年不止的彎路。
既如此,他何不將話說明白些?
真誠永遠都是殺手锏。
李瑜:“……”
四十多歲的男人,對著自己自稱學生實在是有點尷尬。
聽完他的回答后李瑜還是微微頷首,眼中露出一絲滿意。
許煥章此番回答倒也還算是周全,既不失正直,又懂得權衡利弊,不是那種需要自己事事操心的拖油瓶。
李瑜站起身走到窗邊,望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
“為官之道本就不易,不僅要有讓天子才華和能力,更要有應對復雜局面的智慧?!?/p>
“若你不懂此話,讓你留在京中便不是提拔你而是在害你。”
小地方出來個進士并不容易,他不希望一來就折在這四九城之中。
許煥章聞言連忙起身,恭敬地站在一旁。
“學生定會牢記大人教誨。”
聰明人不需要說太多話,幾句話許煥章便知道李尚書想安排他去戶部,果然朝中有人好說話。
戶部,那可是個好地方。
李瑜轉過身,拍了拍許煥章的肩膀:“你先回去吧,回去準備準備,明日我帶你去拜見戶部的秦尚書。”
別看戶部只是個管財政的,可六部乃至皇帝想要花錢的時候。
哪個不看戶部的臉色?
將來若是真的起什么激烈的黨爭,戶部有自己的人也是多一種整人的手段,這個人若是自己的同鄉不也挺好。
許煥章恭恭敬敬地退了下去。
寧照安在屏風后把話都聽了進去,待人走后才出來。
“自己的兄弟不好放在京城里,提拔個同鄉倒是也不錯?!?/p>
若是李家幾個兄弟都在京城為重臣,只怕皇帝心里又該琢磨了。
所以沈旦和李璉外放出去是肯定的,只是皇帝卻讓二人都為御史,好在雖然得罪人卻也能做出一番事業來。
只是兩人就算成就了事業,估計也是一方的封疆大吏。
想要拜相入閣,除非李瑜辭官或者離開了京城。
可看皇帝對他的依賴,誰被放逐京城也輪不到他。
李瑜目光幽幽的:“我說明日帶他去見秦維禎,他若真是個聰明的,回去就該奮筆疾書寫篇漂亮的文章出來?!?/p>
題都點好了。
清查各地田畝戶籍、簡化稅目、公平稅負等等。
至于他肚子里頭到底有多少墨水,能不能被秦維禎看好改變命運,那就是他自己的本事了。
大家同鄉一場,他能做的也只有這點兒了。
寧照安笑道“他都這把年紀了,這點兒聰明怎么可能沒有?”
若是這點腦子也沒有,真是枉費夫君的一片心意。
“那可說不準?!崩铊と嗔巳嗄X袋,看了自家婆娘一眼:“誰能猜到叔本都三十而立的年紀了,還不如十幾歲的時候呢?”
人吶,這輩子說不完。
寧照安:“……”
好好地說那新科進士,怎么又扯那糊涂老三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