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總,請您審閱。”
胡不言跟個哆啦A夢似的,又從公文包里掏出一沓文件。
王詡一邊接過文件,一邊善意批評道:
“我就說嘛,以胡總面面俱到的作風,怎么可能忘記這么重要的事呢?
原來是想見風使舵,先試探試探我有沒有搞這一塊的決心啊。
小心思忒多了一點,小心我過陣子給你放長假,讓你專心陪你的小嬌妻嗷。”
楊玉甯懷孕已經兩個多月了,馬上就要度過前三個月的流產風險高危期。
孕期三個月之后,某些需求是有可能增強的。
這個時候,就需要胡不言小心謹慎而又不得不出力了。
一想到這種可能,胡不言立即舉起雙手,行法式軍禮:“王總,您好歹是身家幾千億的總裁,咱能聊些高雅的話題不?”
“呵呵……”王詡笑了笑,搖頭不語,只一味地翻閱新的文件。
這份文件首先點出了現狀。
光刻機領域,荷蘭斯麥壟斷了高端浸沒式,康尼、能佳退守中低端,國內剛實現90nm量產。
可以說,國內的發展水平相較于國際,差距極大。
以五顆星為最高來估算,突破可能性三顆星。
制造工藝領域,灣積電28nm量產領先,華芯國際僅實現40nm量產且良率低,格羅方德和華聯電子正試產28nm。
這一塊,國內制程雖落后,但是突破可能性有四顆星。
設備材料領域,小日子壟斷光刻膠和靶材,美利堅壟斷沉積和刻蝕設備,中國剛實現CMP設備的初步突破。
國內遠遠落后于國際,突破可能性僅兩顆星。
基于現狀,戰投部得出結論:
一、集團應在3~5年的短期內,以28nm成熟制程全鏈條國產化為核心目標,且避開極紫光禁區;
二、集團應在10~15年的長期內,通過技術合作 逆向創新 彎道超車切入下一代光刻技術。
看到這里,王詡嘆了一口氣,仿佛看到了蘇聯專家撤走、西方封鎖出口的艱苦年代。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一旦中美關系惡化,美國人估計就要拿芯片這個玩意兒,在中國人頭頂懸好幾年了。”王詡有感而發,幽然慨嘆。
胡不言聽得耳朵一動,心中一凜。
通過這句感慨,他充分領會到了王總對芯片發展落后的擔憂,以及實現突破的決心。
看來必須加快和莫總一起往集團摟人的動作了……胡不言如此想道。
而王詡繼續往下翻閱文件。
講完現狀和基于現狀的結論,戰投部在文件的第二部分內容給出了相關領域的破局計劃。
首先是國際技術合作路徑。
該路徑有三條分支。
第一,參與LMSA的客戶共投計劃,獲取極紫外光優先供應權 技術滲透。
具體措施為聯合華芯國際與夏虹注資8億歐元,認購LMSA的15%股份。
第二,與德意志蔡司合作,在光學鏡頭上實現技術突破。
具體措施為成立合資公司,由集團出面整合國內鏡片技術并出資5億歐元,換取物鏡組合作開發。
第三,趁著康尼業務衰敗,收購其成熟的ArF技術。
具體措施為以3億美刀的價格拆分收購其閑置的193nm產線,并轉移至魔都小電子。
其次是國內技術整合加速路線。
該路線有兩條分支。
第一,向魔都小電子注入資金20億¥,并以3倍薪資 股權的豐厚條件挖角灣積電、聯華電子的工藝團隊,另重點招募小日子籍工程師,以實現2015年量產65nmArF的目標。
第二,與某春所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再聯合菊花廠設立光學實驗室,攻關深紫外光鏡頭;同時,收購二毛瀕臨破產的QUartZ OptrOniCS公司,該公司掌握熔融石英鏡技術。
無論是國際路徑還是國內路線,都有比較高的可行性。
而且形式多樣,有注資、有收購、有合作。
除了費錢,沒有別的缺點。
然而在王詡這里,費錢算缺點嗎?
不算!
王詡帶著淡淡的喜悅,繼續翻閱文件的第三部分——芯片制造能力構建方案。
該方案分為兩大塊。
第一,成熟制程產能擴張。
助力華芯國際在規避美利堅禁令的前提下,與IBM達成授權協議,獲得28nmHKMG技術,實現28nm工藝引進;
助力夏虹宏力,收購德意志的汽車芯片代工廠LFOUndry,布局特殊工藝0.13μm BCD。
助力江城新芯,采購海力士錫城廠淘汰設備,增加產能。
第二,設備材料國產替代。
助力華微半導體,加速28nm介質刻蝕機驗證,實現刻蝕設備的突破與國產替代;
助力北方劍華,收購美利堅NOvellUS剝離業務,即PVD技術,實現沉積設備的突破與國產替代;
助力姑蘇瑞紅,引進由小日子籍退休專家組成的JSR技術團隊,實現光刻膠的突破與國產替代。
對于第三部分的內容,王詡暫時不予置評,繼續看向文件的第四部分——風險控制與資源調配。
主要有三大風險:
一是美利堅技術封鎖與制裁;
二是人才短缺;
三是資金壓力過大。
針對第一個風險,戰投部建議通過李家坡和香江中轉采購設備,且更多利用非美利堅零部件如小日子光柵。
針對第二個風險,戰投部建議集團3年內引進500名海外工程師,同時培養500名國內工程師。
針對第三個風險,戰投部建議集團向政府建言,組成相關基金,募資攻克重大課題。
看到這里,王詡的目光立即鎖定相關基金和1500億¥的首期募資目標上。
群星科技能不能自個兒拿出1500億?
有統子兜底,肯定能。
王詡也很心動。
但是事情不是這么做的。
領導們再怎么盛贊群星科技是民族企業,改變不了民營企業的本質。
群星科技可以推動行業發展和政策出臺,卻不能越俎代庖。
人,一定要看清形勢,站穩腳跟。
想到這里,王詡心里有了決定,采納戰投部的這個建議,不過也要做一點小小的調整。
那就是向政府相關部門和領導建言的時候,至少要帶著500億¥去。
這樣才顯誠意和決心嘛。
敲定這一點,王詡往下看文件的第五部分,也就是最后一部分——分階段目標規劃。
該規劃有三個時間節點,2015年、2018年、2025年。
第一,在2015年實現量產65nm、突破193nm液浸鏡頭的光刻目標,實現華芯國際28nmHKMG量產、國產設備占比15%的芯片制造目標;
第二,在2018年實現試產28nm、儲備極紫外光學技術的光刻目標,實現建立完整28nm產線、國產設備占比35%的芯片制造目標;
第三,在2025年實現極紫外光原型機發布的光刻目標,實現,14nm FinFET風險量產的芯片制造目標。
至此,這份文件正文內容結束。
接下來便是由3頁A4紙組成的附件。
其中內容,則是戰投部在咨詢過星火研究院兩位新加入的芯片領域院士級大佬之后,給出的不成熟建議。
比如在深紫外光浸沒式光刻領域,或許能嘗試開發振動補償新架構,以繞開LMSA在浸沒控制和雙工件臺的核心專利;
又比如在極紫外光浸沒式光刻領域,或許能嘗試放棄傳統激光等離子體LPP,嘗試探索自由電子激光FEL或放電等離子體DPP路線,以避開Cymer專利壁壘;
還比如布局下一代光刻技術,如納米壓印NIL和電子束直寫MEB。
看完附件的內容,王詡放下文件,捏了捏眉心。
這是不成熟的建議嗎?
這是在喊“我,院士,王總打錢”!
便在這時,王詡放在桌面上的手機叮的響了一下。
他拿起手機,解鎖屏幕一瞧。
嘿,居然是已經被委派到新能源事業部擔任高級副總裁、首席風險官CRO的徐雪菲通過內部交流軟件發來的消息。
內容也很有意思。
徐雪菲說,她在美利堅的一位朋友和她說了一個小道消息。
說美利堅原本沒有注意到星穹軍工的存在。
畢竟那兩筆蜂群款精準噴淋植保無人機的交易并不起眼,而且合法合規。
然而,有人舉報!
這人是誰暫且還不清楚,但是蛛絲馬跡顯示,可能與據說很有良心的一家人有些許關系。
王詡瞬間悟了。
他就說,眼下中美之間的商業合作與交流氛圍并不嚴峻,怎么美利堅商務部突然間打算制裁群星科技了。
原來根子在這里。
這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偷襲。
這是非常罕見的敵人,必須出重拳!
王詡放下手機,正色說道:
“胡總,戰投部的這兩份計劃,我全盤采納并全力支持,你帶隊配合吳總放手去做。
不管你們要多少錢,多少人,多少關系,都給。
我只強調一點,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群星科技要攜手國內在芯片領域大手筆投入研發的優秀企業,比如魔都微電子、長春光機所、菊花廠的海思、華芯國際、潤華微電子、夏虹宏力等,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另外,我還有一個任務要交給你和戰投部。”
胡不言在王總查看消息時,就敏銳察覺到王總動怒了,立即坐直搖桿,正色表態:“王總您請吩咐,我和戰投部一定完成任務。”
王詡右手握拳,輕輕捶了一下茶桌,厲聲低喝道:
“美利堅商務部計劃出臺對集團的制裁,原因可能是良心想向對方舉報了星穹軍工對中東出口的無人機交易。
不管這個可能是真是假,我就當它是真的。
集團現在懟不了美利堅,還懟不了良心想嗎?
胡總,你回去之后,帶領戰投部用最快的速度,制定一份全方面針對美帝良心想的方案。
我要狠狠干它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