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已準(zhǔn),那便開始吧!”
凈念菩薩高聲道,生怕夜長夢多,催促著太白金星。
太白金星看了一眼孫悟空,又看了一眼面無表情的唐三藏,心中嘆了口氣,卻也無可奈何。
他走到三生鏡前,躬身行禮,朗聲道:“奉玉皇大天尊旨意,啟三生鏡,查驗陸凡之輪回根性,明辨其善惡之源。查其生生世世,可有過對上天神佛不敬之舉,可有過觸犯天條仙法之行!”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那古樸的銅鏡,鏡面之上,混沌的光芒開始旋轉(zhuǎn),形成一個深邃的漩渦。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孫悟空的金箍棒,被他握得咯吱作響,火眼金睛死死地盯著鏡面,準(zhǔn)備隨時應(yīng)對最壞的情況。
唐三藏閉上了眼睛,口中無聲地念誦著經(jīng)文。
楊戩抱臂而立,冷漠的眼神中,出現(xiàn)了一點好奇。
光芒流轉(zhuǎn),鏡面中的漩渦漸漸平息,一幅清晰的畫面,開始呈現(xiàn)。
畫面中出現(xiàn)的,卻不是眾人預(yù)想中任何一世的陸凡。
而是一個他們?nèi)荒吧哪腥恕?/p>
那人身著一襲洗得發(fā)白的青布長衫,面容清秀,眉宇間有一股書卷氣。
他正坐在一間簡陋的書齋里,窗外是淅淅瀝瀝的雨,他則就著一盞昏黃的油燈,專心致志地抄錄著經(jīng)文。
一筆一劃,一絲不茍。
眾仙看得一頭霧水。
“這是何人?”
哪吒小聲問旁邊的李靖。
李靖搖了搖頭,表示不知。
“三生鏡出錯了?”
有仙官低聲議論。
“不可能,此乃先天靈寶,洞察三世,從無差錯?!?/p>
另一位仙官立刻反駁。
凈念菩薩的眉頭也皺了起來。
這畫面,與他預(yù)想的完全不同。
他想看到的,是陸凡在前世殺人放火,或是對天不敬的場景。
可這個文弱的書生,是怎么回事?
他心中升起一種不祥的預(yù)感,但還是強自鎮(zhèn)定地想:此人,定然與陸凡的某一世有著極深的因果牽連。
畫面繼續(xù)流轉(zhuǎn)。
展現(xiàn)的是這個書生的日常。
他清貧度日,教村里的頑童識字,為不識字的鄉(xiāng)鄰寫信,閑暇時便抄錄圣賢文章。
他性情溫和,與人為善,是方圓幾十里內(nèi)有口皆碑的大善人。
時間流逝,很快到了一個深夜。
風(fēng)雨交加,電閃雷鳴。
書生早已睡下,卻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
篤,篤,篤。
他披上外衣,點亮油燈,疑惑地走到門前。
“誰???”
無人應(yīng)答。
只有風(fēng)雨之聲。
他拉開門栓,探出頭去,門外空無一人,只有被風(fēng)吹得狂舞的樹影。
他正要關(guān)門,眼角的余光,卻瞥見了門廊的角落里,蜷縮著一團白色的東西。
他湊近一看,竟是一條通體雪白的小蛇。
那蛇受了極重的傷,鱗片翻卷,血肉模糊,只有腹部還在微弱地起伏,身上一縷若有若無的金色妖氣,如同風(fēng)中殘燭,隨時都會熄滅。
書生嚇了一跳,連退數(shù)步。
他只是個凡人,對這種精怪之物,有著天然的畏懼。
可看著那小蛇在寒風(fēng)冷雨中奄奄一息的模樣,他心中的恐懼,又被惻隱之心所取代。
他猶豫了很久。
最終,他一咬牙,找來一塊干凈的布,小心翼翼地將那條瀕死的小蛇捧起,帶回了屋里。
他為它清洗傷口,敷上自己都舍不得用的金瘡藥,又將它安置在溫暖的草木灰燼旁。
凈念菩薩看到這里,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嘴角重新浮現(xiàn)出冷笑。
好啊,真是天助我也!
私藏妖物,無論出于何種目的,在天條中都是明令禁止的。
這個罪名,足夠了!
畫面中,白蛇在書生的照料下,漸漸恢復(fù)了元氣。
然而,麻煩也隨之而來。
一日清晨,一隊身披黃色僧袍的僧人,手持禪杖法器,來到了書生家門外。
為首的,是一個面容威嚴(yán),眼神銳利的中年和尚。
“阿彌陀佛?!蹦呛蜕行艘宦暦鹛枺暼绾殓?,“施主,我等乃天水寺僧人,奉法旨追捕一條作惡多端的蛇妖。敢問施主,近日可曾見過一條通體雪白的妖蛇?”
書生心中一驚,下意識地將身子擋在了門口。
他看了一眼屋內(nèi)草木灰燼的方向,搖了搖頭,聲音有些發(fā)緊:“不曾......不曾見過什么妖蛇?!?/p>
“哦?”為首的和尚雙眼一瞇,精光迸射,“施主可要想清楚了?!?/p>
“我確實未曾見過?!睍氖?,緊緊地抓住了門框,他的臉上毫無血色,但眼神卻很堅定。
斬仙臺上,凈念菩薩看到這一幕,終于忍不住嗤笑出聲。
“愚昧!可笑!”
“為一妖物,對佛門撒謊,此乃一罪!明知是妖,卻心生包庇,此乃二罪!善惡不分,是非不明,此人,根性已是邪魔外道!”
眾仙家面面相覷,皆是不言。
這凈念菩薩,未免太過急切。
三生鏡中的畫面才剛剛開始,此人與陸凡是何關(guān)系尚未明了,他便急著給畫面中的書生定下罪名。
這般做派,失了佛門大能應(yīng)有的氣度。
陸凡究竟在何處?
這書生又是誰?
所有人的心中,都懸著一個巨大的問號。
畫面仍在繼續(xù)。
那中年和尚深深看了書生一眼,終究沒有強闖,只是留下了一句“施主好自為之”,便帶著眾僧侶離去。
風(fēng)波暫平。
書生關(guān)上門,背靠著門板,長長地吐出一口氣,這才發(fā)覺后背的衣衫已被冷汗浸透。
他回到屋內(nèi),看著那條已經(jīng)恢復(fù)了些許靈動,正用一雙黑豆般的眼睛望著他的白蛇,臉上露出苦笑。
“我也不知救你,是對是錯。但見死不救,我做不到?!?/p>
日子一天天過去。
書生依舊教書,抄經(jīng),悉心照料白蛇。
他將自己本就不多的口糧分給它,夜里怕它受寒,便將草木灰燼攏得更近一些。
白蛇的傷,在書生的照料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痊愈。
它身上的妖氣,也從那縷風(fēng)中殘燭,漸漸變得凝實起來。
它開始通曉人性,會用尾巴輕掃書生的手腕,催促他休息;會在書生疲憊時,將頭枕在他的膝上,安靜地陪伴。
一人一蛇,在這間簡陋的書齋中,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