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霄立刻想起了姚渤簽押房中那封來自南婆羅洲道府的公函。
“……上月發(fā)生于南洋爪哇地區(qū)之事件,云系彌天羅公司伙同道府各級要員私自進行非法試驗所致。其列舉之何時何地進行試驗,皆附有詳細清單。聲言,道府若不查明回復,北辰堂會親自派人進行調(diào)查……”
這就與此人的話語對應上了。
從結(jié)果來看,沒等北辰堂前來調(diào)查,彌天羅公司就直接“自爆”了。
只是不知北辰堂有沒有對南婆羅洲道府的各級要員進行追責。
是大動干戈,還是罰酒三杯?
可惜道門三百一十九年的時候李青霄還未出生,注定不知道這些陳年舊事。
不過李青霄沒有戳破這一點,而是順著說道:“你要對抗道門?你在攘道派那里當什么頭目?北辰堂是道門的右手,鐵拳之下,從不容情。”
“果真是北辰堂的口氣,就是這個味道。”那個青銅面具毫不掩飾自己的譏諷。
李青霄本來就是北辰堂的道士,語氣口吻方面自然不會有破綻,直接說道:“聽你話語中的意思,你跟北辰堂打過交道?”
“當然打過交道,有人理解我們,有人鎮(zhèn)壓我們,北辰堂從不是鐵板一塊。”青銅面具輕蔑地說道,“你的上司是誰?”
李青霄遲疑了一下:“周玄感。”
“北辰堂最年輕的副掌堂,前途無量。”青銅面具點評了一句。
此地的時間流速與人間不同,人間已經(jīng)過去了二十年,這里只過去了兩年,彌天羅公司的“自爆”發(fā)生在道門三百一十九年。換而言之,在這些本地“原住民”的觀念里,現(xiàn)在應該是道門三百二十一年。
無論是道門三百一十九年,還是道門三百二十一年,周玄感都還不是首席副掌堂,沒有參知真人的名號,只是眾多副掌堂之一。
道門三百四十年的時候,也就是人間的時間,周玄感已經(jīng)是參知真人、首席副掌堂,名副其實的北辰堂二號人物,主持北辰堂日常工作。
這個升遷速度絕對不能說慢,如八代大掌教那般升遷速度才是罕見,要不怎么說人家能不到四十歲就成為大掌教,并執(zhí)掌道門超過一甲子的時間。
至于北辰堂的掌堂真人,正是李青萍和李青嵐的父親李元會。
所以北辰堂內(nèi)部其實存在兩個派系,一個李家,一個周家。
這也是歷史遺留問題。
道門的門閥政治問題相當嚴重,重要崗位常常由某個家族或者派系常年把持。
道門三大家族:李、張、姚。
初代大掌教玄圣時期,張家有過一次叛亂行為,姚家又一直玩兩面派,玄圣只能信任李家,在此后的二百余年間,北辰堂一直由李家把持。到了八代大掌教時期,李家也有過一次叛亂行為,于是八代大掌教將北辰堂交給了周家。
到了九代大掌教時期,李家重回北辰堂,兩家輪流坐莊。
這又不得不提一段道門公案,玄圣定的接班人其實是周家祖先,結(jié)果卻是李家祖先通過宮變成功上位,是為二代大掌教,由此奠定了李家在道門的超然地位。
同時李家又對周家進行了長達一百多年的打壓,使得周家從太平道轉(zhuǎn)入全真道,若非姚家的庇護,周家早就成為歷史的塵埃,直到八代大掌教強按著李家低頭,周家才得以翻身。
李家奪走了周家的大掌教之位,又差點將周家生生壓死,所以兩家很不對付。
雖說如今的李家又出了一位大掌教,但周家也有靠山,那就是齊大真人這位太上掌教。
道理很簡單,如果八代大掌教不信任周家,那么就不會在李家叛亂之后把北辰堂交給周家,齊大真人繼承了八代大掌教留下的派系,以全真道為主,姚家、齊家、陳家、周家都是全真道家族。齊大真人當然要給周家撐腰,這也是李青霄懷疑齊大真人和周玄感有聯(lián)系的主要原因。
李家和周家在北辰堂明爭暗斗,不過與李青霄關(guān)系不大,他雖然姓李,但是沒有青丘血統(tǒng),又是烈屬遺孤,所以劃分派系的時候,更多是把他劃歸萬象道宮那一派,也就是中立派。
那么按照青銅面具的說法,李家和周家,誰在理解長生派?
李青霄更傾向于李家跟長生派不清不楚。
蓬萊島上之所以沒有營生,是因為蓬萊島的土地都成了李家的公中祭田,李家的產(chǎn)業(yè)大多在外頭。
比如說南洋有兩個龐然大物,跨州連郡,壟斷各行各業(yè),富可敵國。一個是北婆羅洲的南洋聯(lián)合貿(mào)易公司,一個是南婆羅洲的南婆羅洲公司。
其中的南婆羅洲公司明面上由劉家操持,不過李家才是南婆羅洲公司的大股東,每年都有分紅——當然了,李青霄這種旁支子弟肯定沒資格參與分紅,一個大子都分不到。
云沙島位于爪哇地區(qū),就在南婆羅洲道府的范圍內(nèi)。
這會是個巧合嗎?
李青霄覺得沒有那么簡單。
雖然他是李家人,但也不會枉顧事實偏向李家說話。
根據(jù)現(xiàn)有信息,很容易推導出一個結(jié)論:李家在縱容彌天羅公司,所以彌天羅公司才有如此人力物力,并成功打通南婆羅洲道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周家發(fā)現(xiàn)之后,立刻以北辰堂的名義展開調(diào)查,既能打擊這些天魔信徒,又能在北辰堂的內(nèi)部斗爭中取得主動,堪稱一箭雙雕。
不過這也只是推測而已,還需要足夠多的證據(jù)。
李青霄以手中的“丙午真武蕩魔”指向青銅面具:“閣下,你我能在此地相遇,也算是難得的緣分,不如你幫我個忙,告訴我這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我也好回去交差。”
青銅面具冷冷道:“發(fā)生了什么,這不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嗎?舊港宣慰司一戰(zhàn)的余波影響到了我們這里,導致‘賜福’被全面激活,局勢徹底失控。偏偏在這個時候,道觀里的蠢貨又想殺人滅口,派人破壞蒸汽供應,刺殺首席,炸掉出入通道,最終把絕大多數(shù)人都困死在這里。”
這倒是跟李青霄的猜測相差不多,不過有一點是李青霄不知道的。
“舊港宣慰司一戰(zhàn)?”李青霄疑惑道。
齊大真人讓他去南洋找陳劍生,這位陳氏家主正是婆羅洲掌府大真人,不分南北道府,總掌婆羅洲軍事,是南洋的第一號人物,也是位列金闕中樞議事的二十九位平章大真人之一,而舊港宣慰司正是掌府大真人的“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