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陽不再看她那副令人作嘔的表演,轉而面向圍觀的街坊和街道辦的同志,聲音沉穩有力,透著磊落:
“在場的諸位父老鄉親,街道辦的同志,剛才的話你們都聽見了。俗話說得好,樹不要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為所欲為。”
“今天這事,是非曲直大家看在眼里。若是我走以后,這女人,或者其他人,再敢憑空往我林陽身上潑這種臟水,還希望諸位能仗義執言,給我做個見證!我林陽,先在這兒謝過大家了!”
他抱了抱拳,這份坦然和信任的姿態讓人動容。
這年代人心大多淳樸,見義勇為的熱血心態很普遍。
林陽這番不卑不亢,有理有據,直接把話亮在明面上的表態,立刻贏得了更多的好感和敬佩。
“小伙子你放心!”
一個身材壯實的中年漢子大聲道,用力拍了拍旁邊的同伴:
“大伙兒眼睛是雪亮的!她要是再敢胡說八道誣陷好人,我們絕不答應!是吧老張?”
“對!街道辦的同志也在這兒呢!我們都看見了,聽清了,是她先紅口白牙誣賴你的!”
旁邊有人高聲附和,立刻引來一片贊同之聲。
街道辦的張主任也鄭重地點了點頭,甚至特意拿出筆記本問清了林陽的姓名和住址詳細記錄下來:
“林陽同志,你放心,我們街道辦會記錄在案。今天這事的前因后果,是非曲直,我們心里有數。絕不會讓任何一個好人蒙受不白之冤。”
他這話,等于是給林陽做了一個正式的擔保,同時也是在敲打孫曉蓉和劉達通。
孫曉蓉緊咬著嘴唇,嘴唇都滲出了血絲,劇痛讓她稍微清醒了一瞬,卻再不敢多說一個字。
她本想把自己塑造成徹底的受害者博取同情。
結果誣陷林陽不成,反而讓所有人對她僅存的那點同情也化作了深深的厭惡和警惕,徹底暴露了她的歹毒心腸。
現在說得越多,錯的越多,只會把自己徹底釘死在“蛇蝎毒婦”的位置上。
她只能低垂著頭,忍受著四面八方射來的鄙夷目光,心中那份對林陽的怨恨更加濃烈。
街道辦的人很快就把爭吵不休,互相指責的孫曉蓉、劉達通、劉三河以及劉家村的人都帶走了。
林陽看著他們的背影,沒再繼續湊這個熱鬧。
他已經能預料到這場鬧劇的后續。
劉家村的人大概率不會有大事,畢竟他們是“苦主”,名正言順收了彩禮結果新娘子跑了,頂多是教育一番。
而這個年月,這種騙婚往往處理起來比較模糊,但孫曉蓉這種收錢反悔、挑撥事端、還誣告的行為一旦查實。
等待她的絕不會是輕饒,至少是十幾年別想從里面出來。
至于孫富貴和孫大強父子,作為既得利益者和幫兇,同樣跑不了。
他們拿走的彩禮錢必須吐出來,甚至還要額外賠償,否則蹲笆籬子是免不了的。
想到上一世孫大強混得風生水起,趾高氣揚的樣子,再看看今生他只能當個殘廢,未來也難逃牢獄之災,林陽心中一片冷然。
報應,才剛剛開始……
街道辦的人在對相關人員進行單獨問詢時,林陽如實相告了他和孫曉蓉之間發生的所有事情。
從青梅竹馬的情誼到她的背叛退婚,再到后來她厚顏無恥的糾纏與利用。
他沒有添油加醋,只是平靜地陳述事實,語氣淡漠得像是在說別人的故事。
當最后記錄信息時,那位姓張的街道辦主任看著登記表上林陽的名字和住址,先是皺眉思索,似乎覺得這名字很耳熟。
隨即猛地瞪大了眼睛,臉上露出難以置信又帶著明顯敬意的神色,急忙站起來。
“你就是林陽?靠山屯那個林陽?”張主任的聲音帶著明顯的激動,走到林陽面前,“那位大名鼎鼎的打虎英雄?”
“兩個月前,舍生忘死沖進火場救了村里被困的一家四口。后來聽說山里還有虎患,又主動請纓獨自進山,把另一只禍害人的老虎給打死了,自己還受了重傷的那位?”
他眼睛發亮,上下打量著林陽,像是在看一件稀世珍寶。
林陽被他這突如其來的反應弄得一愣,有些意外,隨即露出一絲含蓄的笑容:“您咋知道的?這事傳這么遠?”
張主任臉上的嚴肅早已被熱情親切的笑容取代,他用力握住林陽的手:
“哎呀!林陽同志!這事在咱們縣里可都傳遍了!是大事!上回市里開表彰安全生產和見義勇為大會,重點表揚了咱們縣出的英雄!其中就有你!”
“給你送先進個人獎狀和大紅花的王副部長,是我的老領導!他回來開會可沒少夸你。”
“說你年輕有為,膽識過人,是真正的孤膽英雄!可惜那天我們街道辦事情實在太多,任務壓頭,整個班子都走不開。”
“不然我肯定得請個假,去靠山屯親眼見見你這打虎英雄!像你這樣的模范,說出來的話,那絕對是一個唾沫一個釘,板上釘釘的真事兒!”
他用力拍了拍林陽的肩膀,語氣滿是絕對的信任,仿佛之前的疑慮和程序化的詢問都顯得多余了。
林陽這才恍然明白過來,嘴角的笑意更深了幾分,心中感慨。
這年代,一個好名聲帶來的這份樸素的信任,和實實在在的便利,有時確實比金錢更為管用。
兩人又客氣地聊了幾句家常,林陽這才從容地離開了街道辦。
在門口,他意外地遇到了同樣剛做完筆錄出來的劉家村一行人,領頭的是垂頭喪氣的劉大頭。
林陽沒停下腳步,只是在經過時,特意放緩了步子,對著陪同他們出來的一個街道辦干事說了句:
“同志,今天這事,劉家村的鄉親是來討公道抓人回去的,雖說是家務事,但出發點也不能說全錯。”
“那位劉老鰥夫沒來,但我更愿意相信劉大頭和他村里的人,畢竟能讓整個劉家村都信服的人,品性不會太差。”
“何況劉家村在十里八鄉是出了名的團結講理,很少聽說仗著人多欺負人少。是是非非,關鍵還是得看他們平時做了什么,對吧?”
他這話說得客觀,卻也點明了劉家村人的品性,算是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遞了個小小的臺階。
那干事聽了點點頭,嗯了一聲,態度好了不少。
劉家村的人和林陽前后腳走出了街道辦大院。
剛走到不遠處的街口,身后就傳來劉大頭帶著感激、還有些沙啞的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