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遠跟著云彥昌到了辦公室,就準備給云彥昌泡茶。
云彥昌擺擺手說道:“行了,別忙活這些了,你坐,有點事說。”
李修遠點點頭,坐了下來,云彥昌臉上滿是笑容,應該是好事。
“是這樣的,你提出來的送氧、供物、通訊三位一體構建生命通道的救援方案引起了上邊的重視,省日報采訪完了以后,可能會重點報道,今天省煤科院已經開始技術認證了,本來這個總結表彰會,是要放在周一的,但是現在可能要推遲幾天時間了。
要等到省煤科院的技術認證做完以后,再開總結表彰會……”
云彥昌說著,李修遠點點頭,他對這個沒有什么感覺,總結會早點開,遲點開,都是一樣的。
不過云彥昌繼續說道:“要是這個技術可以通過省煤科院的技術認證,再加上省日報的宣傳,對你個人來說,可能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比如說為表彰你在這一次救援中的貢獻,可能會讓你提前轉正。甚至你要是愿意的話,也有可能調任你到安監局,擔任副局長……”
云彥昌說著,李修遠的心跳開始加速了,安監局副局長,副科級,破格提前轉正和提拔嗎?
不過這念頭只是在李修遠腦子里邊轉了一圈,李修遠就趕緊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云縣,我不去,我還是想要跟在您身邊學習。”
云彥昌似笑非笑的看著李修遠問道:“安監局副局長,副科級啊,真不動心?要知道這樣的機會一輩子也沒有幾次啊!”
每個當領導的也都是一步步走上來的,副科級雖然說是第一個臺階,甚至在很多人眼里,覺得副科級干部,那也能算是個干部嗎?
但實際上,能走到副科級這就已經是很多人的天花板了。
而李修遠現在就有這樣的機會,安監局的副局長,安監局的權力也不小的,要知道縣里很多煤礦的安全問題,都要通過安監局的,這個崗位雖然說責任重大,但是油水也足啊。
李修遠堅定的搖搖頭:“云縣,這我這一次也就是瞎貓碰上死耗子了,純粹是運氣,再加上您的支持,才做出來這么一點成績,這去了安監局工作,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暴露出來了。
我還是想要跟著您身邊學習,做好新農示范村。”
要說不動心,那是不可能的,這是副科級干部,安監局的副局長啊;但是這個崗位聽著很誘人,但實際上責任重,說不準哪天就要背鍋了。
自己這縣長秘書的板凳還沒有坐熱乎呢,就這么臨陣脫逃跑過去了,這給云彥昌什么感覺?其他的領導會不會心里也覺得自己這人靠不住?
到時候失去了云彥昌的支持,自己一個小年輕人去了安監局當副局長,這屁股能坐穩嗎?能服眾嗎?說不定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背鍋了。
云彥昌聽著李修遠的回答,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行,你的想法我知道了,那就爭取能提前轉正,跟著我好好的把新農示范村給建起來,把這個工作做好。”
“謝謝云縣,能給我跟著您學習的機會。”李修遠想也不想感謝道,這能提前轉正就已經很好了,他相信跟著云彥昌這個縣長,以后機會多的是。
再不濟,三年之后,自己直接當縣政府辦副主任,這也是副科。
不比現在去安監局當個副局長強多了。
而就在這時,龐志峰也把整理好的材料送過來了,李修遠和云彥昌兩人又在辦公室里邊,把匯報材料給梳理了一遍,云彥昌稍微做了一點修改。
然后交給了龐志峰,讓龐志峰下午送到市里去。
中午云彥昌還有事,臨走之前,叮囑李修遠晚上有飯局,省日報的記者晚上就到,縣政府這邊和縣委宣傳部的領導都會出席,讓李修遠下午安排好。
中午吃過飯以后,李修遠把李博陽和黃偉兩人留了下來,讓他們倆來協助自己,接待晚上省報的記者。
兩點多的時候,李修遠給省日報采訪的記者打了電話,確定了他們具體到黃塬縣的時間和人數、吃飯口味、來的車牌號。
首先就是要安排住的地方,這縣里招待都有定點的地方,聯系好房間就行了,李修遠安排的全部都是單人間,然后就是吃飯,李修遠聯系了一下縣宣傳部那邊,確定了晚上參加飯局的人數。
打聽了一下宣傳部領導的口味,最后確定了晚上的菜單,提前讓飯店準備好。
下午五點鐘的時候,李修遠和李博陽、黃偉三人坐著縣里的公務車來到了黃塬縣入城口,在等待著省臺記者的到來。
來黃塬縣的省日報采訪組,李修遠不認識,但是李修遠卻表現的很熱情,最起碼讓采訪組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一路引導著車子到了賓館安頓好,然后到了晚上六點半的時候,又安排李博陽和黃偉親自來賓館接人,晚上飯局上,李修遠也嚴格扮演著一個秘書的角色,并沒有因為這一次采訪自己也算是主人公,就得意忘形。
李修遠明白一個道理,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低調,任何一點意外,都有可能導致功虧一簣的。
現在自己上班三個多月,要提前八個多月轉正,這對于自己來說,節約下來的就都是時間啊。
一直忙活到晚上十點多,李修遠才騎著自己的小電驢回家。
周日上午,省日報的采訪,在會議室里邊進行,提前已經給出了采訪的提綱,李修遠在回答的時候,盡量的淡化了個人功勞,強調了“市領導和縣委縣政府領導的集體智慧結晶”。
一個年輕人,能把好處撈到手,這已經是因為云彥昌的原因了,要是沒有云彥昌的原因,有功勞怎么了?說不準救援結束,這個方案的提出者就換人了。
有背景和沒背景完全是兩個樣子的。
采訪結束,省日報的這一次采訪的小組帶隊的記者部副主任看著整理出來的采訪稿,心里有些感慨,這本來以為提出來“送氧、供物、通訊三位一體”構建“生命通道”的救援方案年輕人,是個幸運兒而已。沒想到這還是有真才實學啊。
通篇采訪里邊,三句話不離領導,這哪里是幸運兒?就是沒有這一次的事情,以后前途差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