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門驚變
晨霧如紗,輕籠云臺千級石階。
玄真持帚清掃落葉,山風驟起,道袍獵獵,竹掃脫手。
“怪風!”俯身拾帚,忽覺地顫。
拾目望去,一獵戶身影踏階而上,步履沉如山岳,青石不堪重負,**作響。
漸近,玄真倒吸寒氣——
來人衣衫襤褸,遍體刀劍舊痕,猙獰縫合之疤遍布肌理,似曾被撕碎重拼。左目如常,右眼卻赤芒如鬼火,灼透晨霧。
“小道士,玉鼎真人可在?”聲若鈍刀礪石,正是重生之李存孝。
二、逆天反噬
復活三日,體內如熔巖奔涌,焚身蝕骨,皮骨似遭火灼刀割。此乃逆天復生之反噬,若無高人指引至華山,百日必亡。
玄真手中掃帚再落,雖知有客,仍被存孝駭人模樣所懾。
“特來拜謁觀主。”存孝抱拳,雙拳相撞,悶響如雷。
玄真連退三步,背抵觀門,一時語塞。
三、真人迎客
丹房“吱呀”洞開。
扶搖子白須拂塵,素袍飄逸,目光澄澈如古井,似洞悉一切。
“將軍至矣。”道揖如風,聲若清泉,“昨夜觀星,天煞異動,紫微蒙塵,便知將星臨凡。”
存孝微怔,知真人通曉因果,直言道:“存孝僥幸復生,體生異變,萬望真人垂憐!”言畢深躬。
猛地扯開衣衫——
一道縱貫胸腹之傷泛詭譎紅光,皮下如有活物蠕動。駭然處,透過半愈傷口,竟見心臟搏動,其上密布漆黑紋路!
玄真跌坐。扶搖子卻踏前三步,一掌直印存孝胸膛!
剎那間,袖袍激蕩,白發沖冠,周身三尺霧靄蒸騰殆盡。
“好重的血煞怨氣!”收掌,一縷黑煙縈繞不散,“百萬將士枉死之怨,猛虎兇煞之戾,更有那逆天重生引動的非人間之力,狂暴駁雜,如淵如沸!”真人長嘆,轉身入丹房,“隨我來。此力若不封禁,百日爆體,更引無邊因果,招致天劫臨頭!封禁,乃延命避劫唯一法門。”
四、太清封魔
丹房藥香氤氳,四壁列滿瓶罐。中央太極圖,青銅丹爐青煙裊裊,凝作蓮華。
扶搖子自紫檀匣中取七張金箔符紙,薄如蟬翼,重逾千鈞。命玄真取無根水、百年朱砂,親執玉缽研磨。朱砂流轉,隱有雷鳴。
“此乃龍虎山‘五雷朱砂’,專克邪祟。”蘸砂畫符,筆落符懸,金芒微吐。
“褪上衣,坐于此。”指太極中心。
存孝卸甲,傷痕累累之軀現,縫合處紅光吞吐,似欲崩裂。甫一坐定,丹房劇震,香爐傾覆,經卷紛落。玄真駭見,存孝身后之影扭曲,竟化虎獸之形!
扶搖子從容,首符貼額:“太上臺星,應變無停!”金符瞬融膚下,化金紋一道。
存孝痛吼,筋肉虬結,黑氣皮下翻涌。真人接連六符貼其四肢、胸背,真言隨符:
“驅邪縛魅,保命護身!”
“智慧明凈,心神安寧!”
“三魂永久,魂無喪情!”
第四符落心口,異變陡生!黑氣自存孝口中噴出,凝作骷髏撲向扶搖子。拂塵揮灑,塵絲如劍,絞散黑氣。真人同時咬破舌尖,一口精血噴于第五符。
“五星列照,煥明五方!”
血染金符,光耀如日,沒入丹田。末二符齊貼,扶搖子雙手結“太清封魔印”,按于存孝天靈!剎那七道金光于其體內流轉勾連,周天循環自成。
七符盡融,體表縫合紅光漸黯,皮下黑氣被壓至丹田。右眼赤芒亦退大半,只余瞳孔深處一點暗紅。
扶搖子取七枚古錢——“七星壓勝錢”,指血滴落,串成手鏈,戴于存孝右腕。銅錢觸膚即箍,化七道金環嵌入血肉。
“此‘七星鎖煞鏈’,助你控御兇煞。”扶搖子抹汗,面顯疲態,“然戾氣根除,終賴己修。封非人間力時,亦壓你三成本源,需以《歸元訣》重鑄根基,精純開發,方能逐步解封。”
五、蟄龍秘法
扶搖子取出羊脂玉瓶、泛黃竹簡。
“瓶中‘九轉還丹’,集千年靈藥所成,朔日服一,凈脈養元。”輕搖玉瓶,內里清響,如有活物。
展簡,字跡龍蛇蜿蜒,隱透紫氣:“此《蟄龍歸元訣》,乃老道心血,為你量身而鑄。修至大成,可化戾氣,更將那非人間之力精煉提純,納為己用,或可渡劫。”
扶搖子指簡上北斗七星圖:
“七重境界,應北斗七星,層層精進,各主一域:
第一重極力境:煉力之精純。導引封印之力,初掌肉身偉力,化狂瀾為深流。破境,臂生‘力之訣環’,助你達到本源之顛峰,可舉萬斤。
第二重,極甲境:鍛體之堅韌。皮肉筋骨,堅逾玄鐵,凡兵難傷。臂生體之訣環,抗力倍增。
第三重極速境:淬速之極致,身若驚鴻,動如雷霆,臂生速之訣環。奔襲之疾,遠邁生前
第四重極意境:啟感之玄微。五識通明,洞察秋毫,可辨氣機,預兆吉兇。臂生感之訣環,感知超凡。
第五重極神境:蘊神之凝定。靈臺澄澈,意志如鋼,可御心魔幻惑。臂生神之訣環,神念穩固。
第六重極圣境:融氣之渾一。諸般偉力——本源、煞氣、非人間力,初融貫通,生生不息。臂生氣之訣環,內息浩瀚。
第七重歸元境:悟元之歸真。大道至簡,萬法歸一,返璞歸真,初窺天地法則,或得渡劫之機。臂生元之訣環,七環圓滿,大道可期。
每破一境,腕上一道七星金環脫落,臂生一道對應‘蟄龍訣環’,此非僅境界之證,更為解封一分本源,精煉一分非人間力!七境圓滿,七星鏈落,七訣環生,方為真正執掌造化,逆天改命之時!”
真人復嘆:“奸佞害汝,分尸乃命,天命本難違。奈何劣徒與那舍身護道之白虎兒,行此逆天之舉。違天必染因果,竟將這劫數推至老道身前……罷,果中有因終成果…孰能定論乾坤?”
存孝雖性直,聞此玄妙法門亦心馳神往,臂上似已感那無形訣環之力:“請真人賜教,弟子銘記。”
真人最后道:“切記,此乃蟄龍睡功。龍潛九淵,非為蟄伏,乃為蓄勢。大睡七日,或為大悟一場。機緣悟性,缺一不可。汝已初窺門徑,莫失本心。”
六、匆匆別離
山下忽傳人聲鼎沸,玄真驚呼。
扶搖子速道:“事涉深遠,非朝夕可解。速從后山去,依《蟄龍歸元訣》潛心修行。”取青銅令牌予之:“持此可通華山七十二洞天,危急可入‘希夷洞’避禍。”
存孝深深一拜,眼中赤芒盡褪,唯余磐石之志:“真人再造之恩,存孝永世不忘!必不負此訣!”言罷抓衣,穿窗而出。
身形如電,沒入后山云靄,雪地唯留數枚三寸深痕,轉瞬為新雪所覆。
七、星夜讖語
是夜,扶搖子未修睡功,獨立觀星臺。
子夜,一顆赤星曳尾,隕落北方。
真人長息,取千年龜甲投爐。甲裂七片,排如北斗,然天樞位甲片血光隱現。
“師父,此乃兇兆?”玄真怯問。
扶搖子搖首:“是劫數,亦是機緣。”指北天,“三年之內,若李存孝能化煞歸元,煉盡那非人間力,便是蒼生之幸;若不能…”
語未竟,狂風驟起,燭火盡滅。
黑暗中,真人聲如幽谷:“歇息吧,明晨采藥。”
八、蟄龍初醒
百里外山洞,存孝借月觀《蟄龍歸元訣》。
開篇云:“龍之為物,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吞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翱翔九天,隱則潛伏九地。人修此訣,當效龍德…”其妙在“蟄”與“歸”。非熬煉筋骨,乃于深眠大定中,神游太虛,體若嬰兒,引天地之炁滌蕩己身,熔煉諸力。悟性通玄,機緣契合,則一日千里;強求苦索,反墜迷障。
依訣擺“蟄龍臥”,腕上七星金環微芒流轉,似與體內封印之力遙契。呼吸漸趨綿長悠遠,如大地吐納,右目最后一點血光徹底斂去,心神沉入混沌玄奧…
夢中再臨刑場。五馬分韁,蹄踏鞭響,劇痛噬骨——
然此次,于《歸元訣》玄境導引下,他首度超然旁觀己身之亡。飛虎軍浴血鏖戰,所向披靡;袍澤紛紛倒斃,生離死別之悲愴如潮…卻又在一種奇異的澄靜中,被緩緩梳理、沉淀…
一滴清淚滑落剛毅面頰。
洞外,晨光破曉,雪霽天青。
一睡竟逾七日!狂暴之力于沉睡中被訣法悄然梳理導引,第一重“極力境”已臻圓滿!肉身之力雖仍封三成,卻精純凝練,控御由心,復生前十成之威,足可開碑裂石。右腕第一道七星金環上,悄然綻開一絲細微卻清晰的裂痕。心念所感,知此境機緣已盡,欲破入第二重“極致境”,尚需新契機與磨礪。
他緩緩起身,筋骨輕鳴。右臂尺骨處,一道龍鱗狀的“力之訣環”虛影雖未現形,卻已有溫熱感隱隱傳來。
目光投向洞外蒼茫。
“康君立、李存信…晉營。”低語仇名,寒芒乍現即隱。“終須一會。然當下…”他望向東方,長安所在。“朱溫老賊,且待某家看看,汝這竊國巨寇,于長安御座之上,可坐得安穩否!”
九、絕句余韻
將星浴火化潛鱗,
金鎖封煞玉瓶溫。
忽見星隕北天裂,
雪掩足痕掩仇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