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塵老僧靜靜地看著江修遠,那雙古井無波的眼眸中,第一次透出深深的探究之色。他能感覺到,眼前這位來自異界的“江居士”,在這一刻,道心發(fā)生了某種微妙而堅定的變化。那不是殺意,也不是怒火,而是一種源于“人道”本心的悲憫與決斷。
“施主欲如何做?”了塵緩緩問道。
江修遠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大師,佛法之本,在于度人,還是在于度己?”
了塵沉吟片刻,答道:“度己,方能度人。若自身尚在苦海,何以渡彼岸眾生?然,眾生皆有佛性,佛不度人,是人自度。”
“說得好!佛不度人,是人自度!”江修遠眼中精光一閃,仿佛抓住了某個關鍵的核心,“萬寶樓之流,其錯便在于,他們將‘佛’塑造成了一個高高在上的賜予者,將信徒的‘自度’之路,變成了一條用靈石鋪就的捷徑。他們販賣的不是佛器,而是斬斷信徒與自身佛性聯(lián)系的枷鎖。”
與了塵論道數(shù)十年,江修遠對佛法的理解早已今非昔比。他以一個旁觀者的清醒,結(jié)合地球文明的哲學思辨,洞悉了這門“功德生意”的本質(zhì)弊病。
道法自然,佛法亦然。真正的力量,源于天地,源于本心。萬寶樓的偽佛器,之所以“偽”,正是因為它隔絕了使用者與力量本源的聯(lián)系,讓信徒將希望寄托于外物,而非求諸于內(nèi)心的虔誠。
“既然如此,”江修遠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我便要造一種器物,它不提供任何力量,只做一個橋梁,一個放大器。讓信徒們親手點亮屬于自己的那盞佛燈。”
話音落下,他向了塵微微頷首,轉(zhuǎn)身返回了自己的客院。
客院內(nèi),江修一和江小白正在修煉。感受到父親身上那股不同尋常的氣息,都停了下來。
“爹爹?”江一一關切地問。
“無事,”江修遠摸了摸女兒的頭,眼中滿是溫和,“爹爹只是想做一件……有趣的事情。小白,一一,隨我來。”
說罷,他心念一動,江一一和江小白,瞬間消失在原地,進入了那座藏于他掌門令牌之中的蓬萊仙殿。
仙殿之內(nèi),依舊是那般仙氣繚繞,廣闊無垠。江修遠沒有片刻停留,徑直走向了仙殿的核心——萬卷閣。
這座傳承了蓬萊修真文明典籍的寶庫,其價值無可估量。江修遠在浩如煙海的玉簡中迅速搜尋起來。他要找的,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殺伐之術,也不是逆天改命的丹方,而是一些基礎的、卻又精妙無比的陣法原理。
很快,他找到了目標。
“微縮聚靈陣”。這是蓬萊傳承中一種極為基礎的輔助陣法,通常被刻畫在洞府或修煉室中,用以匯聚天地靈氣。其特點是結(jié)構(gòu)精巧,能耗極低,可以根據(jù)環(huán)境靈氣的屬性進行微調(diào)。
“就是它了。”江修遠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但他并未就此滿足。聚靈陣只能匯聚天地靈氣,而佛國這片土地上,最磅礴的力量卻是信徒的“愿力”。他需要對這個陣法進行一次脫胎換骨的改造。
接下來的數(shù)月,江修遠幾乎將全部心神都沉浸在了陣法推演之中。他在仙殿內(nèi)開辟出一片巨大的演武場,以神念為筆,以靈氣為墨,在空中不斷地勾勒、修改、重組著陣法的符文結(jié)構(gòu)。
他將佛經(jīng)中關于“信念”、“共鳴”的描述,用陣法語言進行轉(zhuǎn)譯;他參考了江一一描述的“愿力”流動形態(tài),調(diào)整了陣法的能量導向;他甚至融入了一絲來自地球的“共振”物理學原理,試圖讓陣法能與佩戴者特定的精神頻率產(chǎn)生共鳴。
無數(shù)次的失敗,無數(shù)次的推倒重來。復雜的陣圖在空中亮起又熄滅,消耗了江修遠海量的神識之力。一旁的江小白化成本體安靜地趴著,它能感受到阿爹身上那股專注到極致的氣息,不敢有絲毫打擾。
終于,在某一天,一個全新的、結(jié)構(gòu)遠比聚靈陣復雜百倍,卻又散發(fā)著一種奇異和諧之美的微縮陣圖,在空中穩(wěn)定地懸浮下來,散發(fā)出柔和而內(nèi)斂的光暈。
它不再是單純的“聚靈”,而是“聚愿”。它無法主動從天地間汲取任何能量,它的唯一作用,就是與一個擁有虔誠信仰的靈魂產(chǎn)生共鳴,然后將被動接收到的、微弱的祈愿之力,通過陣法的玄妙結(jié)構(gòu)進行匯聚、提純、放大,最終以“佛光”的形式反饋給佩戴者。
佩戴者越虔誠,祈愿越專注,陣法反饋的“佛光”便越純粹,越強大。
“成功了。”江修遠長舒一口氣,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將這個陣法,命名為“本心聚愿陣”。
接下來,便是煉制承載陣法的器物。
江修遠并未選擇任何名貴的材料。他深知,若用天材地寶,便又落入了萬寶樓的老路,失去了“普惠眾生”的初衷。他讓江小白去小雷音寺后山,尋來了最普通的山巖,撿來了被風雨打落的菩提木。
在仙殿的煉器室中,江修遠升起爐火。他以無上控火之術,將山巖熔煉,塑造成一枚枚樸實無華的護身符;將菩提木打磨,串成一串串光滑圓潤的念珠。這些器物本身,不帶絲毫靈氣,與凡物無異。
真正的神髓,在于最后一道工序——植入陣法。
江修遠并指如劍,指尖縈繞著一縷凝練到極致的神識之力,在那一枚枚護身符和念珠上,開始飛速地鐫刻“本心聚愿陣”。他的動作行云流水,每一個符文都精準無誤,深淺合度。隨著最后一筆落下,那樸素的石符與木珠,其內(nèi)在的結(jié)構(gòu)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外表看,它們依舊平平無奇,甚至有些粗糙。但只要有緣人持之,以誠心祈愿,便能點亮屬于自己的光。
江修遠將這些新鮮出爐的法器,命名為“本心佛”。
其寓意,不言自明——佛在心中,求人不如求己。
江修遠叫來江小白將一大包“本心佛”放到她手上,“我們?nèi)ド较碌氖屑瑢ひ惶幗锹洌瑪[個小攤。將這些東西……送出去。”
“送?”江小白有些不解。
“嗯,送。”江修遠笑道,“當然,也不能白送。為了讓人們珍惜,也為了不顯得太過異常,我們可以象征性地收取一些費用,比如一枚銅錢,或是一兩個靈石的材料本錢。記住,我們的任務不是賺錢,而是讓真正需要它們的人,得到它們。”
他又叮囑道:“若有人問起這些東西的來歷,你就說是一位云游的老匠人所贈。若有人搗亂,不必與他們硬拼,保護好自己,其余的,我自有安排。”
江小白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于是,在小雷音寺山下那片繁華喧囂、被萬寶樓的金色光芒籠罩的市集中,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多了一個新的攤位。
攤主鋪著一塊粗布,上面零零散散地擺放著一些石頭刻的護符和木頭串的念珠。沒有寶光,沒有異象,看起來就像是孩童的玩具。
一塊木牌歪歪扭扭地立在旁邊,上面寫著幾個大字:
“本心佛,隨緣取,一枚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