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晚棠到底沒忍住誘惑,跟著顧千凝去了鎮國公府,拿了兩本顧千寒的字帖。
回寧王府的路上,她翻開字帖,細細的看了一遍。
確實如顧千凝所說,顧千寒字如其人,筆鋒凌厲,頗有氣勢。
而且,這兩本字帖,大約他從未想過要外傳,所以寫的自在灑脫,毫不隱藏他的傲意,字跡里鋒芒畢露,詩詞里銳氣勃發。
沈晚棠喜歡練字,但是她知道自己的字有什么缺點——秀氣有余,力道不足。
若是她能學到顧千寒的半分氣勢,想必字便能進步一大截。
回到寧王府之后,她稍稍用了些晚膳,便翻開字帖,開始練字。
可惜,她練了半個時辰也不得要領。
她甚至懷疑自己的筆不好:“怎么總是寫不出那個感覺來?琴心,明日去庫房里看看有沒有狼毫筆,我這支兔毫的怕是不太行。”
琴心哪里懂字和筆,她連連點頭:“奴婢這就去庫房看,這筆可不是小事呢!”
沈晚棠笑了:“倒也沒有那么急,今天太晚了,明天再去庫房找吧!”
第二日。
沈晚棠去給寧王妃請安,陪她一起用了早膳之后,就聽丫鬟進來稟報:“王妃,世子妃,柳家大小姐來了。”
沈晚棠有些意外,柳南詩?她來做什么?
寧王妃也很意外:“我們和柳家素無往來,柳大小姐來王府做什么?”
“柳大小姐說,她是特意來給您和王爺拜年的,另外,她許久沒見郡主了,一直想念她,便來找她敘敘舊。”
寧王妃心里還是犯嘀咕,以前柳南詩跟蕭清溪的關系可沒有多好,但人既然都來了,而且還說是來拜年的,不讓進門也不像那么回事兒。
她點點頭:“請進來吧,再派人去知會郡主一聲,她若愿意見柳南詩就來我院子,若不愿意見,我便直接替她擋回去,她就安安心心的在她院子里養胎便是。”
“是。”
丫鬟應了一聲,退了出去。
片刻后,柳南詩便進來了。
她今日穿了一身棗紅色鳳尾裙,貴氣華麗中透著一股新年的喜慶,就連頭上的發釵也是鑲嵌了紅寶石的。
寧王妃看到她的打扮,暗暗點頭,這是她最喜歡的姑娘家新年裝扮。
柳南詩自然也能看出來寧王妃對她裝扮的滿意,她微微一笑,知道自己昨日連夜派人打聽的消息沒有錯——寧王妃喜歡喜慶的顏色,她最不喜歡白色。
“南詩給王妃拜年了,祝王妃春祺夏安,秋綏冬禧,新年納福,福壽綿長!”
柳南詩聲音溫婉,臉帶笑意,給寧王妃行福禮也行的溫雅大方,頗有閣老府千金的氣度。
寧王妃神色帶了幾分溫和:“好好好,南詩有心了,也祝你歲歲年年,順遂喜樂。”
兩個人客氣了幾句之后,寧王妃便指了指沈晚棠道:“這是我們王府的世子妃,去歲剛進的門,但是已有主母風范,將整個王府都打理的井井有條,深得我心。你們年歲差不多,日后可以一起說說話,喝喝茶。”
柳南詩淺笑嫣然:“王妃有所不知,我昨日去法真寺聽經,恰巧遇到了世子妃呢!”
“哦,是嗎?”
寧王妃雖然是問句,但她臉上也沒有太多意外。
畢竟法真寺香火極旺,方丈每年初一到初五講經,還會向所有人施粥,無數人都會前往湊一湊熱鬧,在法真寺遇到誰都不稀奇。
“是呢,我本想跟世子妃打聽打聽郡主的近況,卻見世子妃似乎跟阿凝關系頗為要好,兩個人有說有笑,我一時間沒好打擾,便作罷了!世子妃同阿凝宛若親姐妹一般,實在令南詩艷羨不已。”
沈晚棠喝了口茶,抬眼淡淡的掃了一眼柳南詩。
她就說,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柳南詩果然來者不善,還沒說兩句呢,就開始在她婆婆面前給她上眼藥了。
寧王妃倒是沒什么反應,只道:“棠兒跟顧家那丫頭關系是不錯,年前那丫頭咳嗽,棠兒幫她治好了,顧夫人還特意帶了厚禮,來謝棠兒呢!”
她說起沈晚棠,語氣里帶了一絲驕傲,對這個兒媳婦的滿意之情,溢于言表。
她剛要再夸沈晚棠幾句,話茬兒卻被柳南詩截斷了:“說起禮物,我今日也帶了呢!桑嬤嬤,快把我備的新年賀禮拿上來!”
桑嬤嬤應了一聲,出去叫了丫鬟進來。
幾只匣子抱進來,一一擺到了桌子上。
“這些是給王爺和王妃的補品,這些,是給郡主的東珠和頭面,哦,還有這些文房四寶,是送給世子的。”
她面面俱到,卻唯獨漏掉了沈晚棠。
寧王妃這下察覺到了不對勁,她看了一眼沈晚棠,見她神色淡然,四平八穩的坐在那里,心里不由滿意。
她親自挑的兒媳婦,真是沒得說,寵辱不驚,有王府世子妃的風范!
柳南詩正介紹著自己帶來的禮物,門口的簾子掀開,蕭清溪走了進來。
“清溪!”
柳南詩語氣里充滿了驚喜和親昵:“哎呀,總算是見到你了,一別兩年,沒成想再見你,你氣質竟越來越華貴!都說西北風沙大,容易毀了臉,可我瞧著,你這張臉比以前還要白嫩,簡直都吹彈可破了!”
蕭清溪被第一才女這樣吹捧,唇角都忍不住翹了起來,她語氣透著自得:“我皮膚本來就好,你第一天知道嗎?倒是你,怎么突然跑我們王府來了,還帶了這么多東西,你不會有事求我吧?”
柳南詩上前拉起了她的手:“瞧你說的,我沒事求你就不能來看你了嗎?你跟著霍云舟去西北,一走就是兩年,如今終于回來了,我當然要來找你敘敘舊,免得郡主有了疼愛你的嫂嫂,就忘了我這個昔日舊友了。”
蕭清溪看向沈晚棠,冷笑一聲:“我可不認什么嫂嫂,有些人不過是個妾生女,出身低賤,見利忘義,攀權附貴,根本配不上我哥!在我心里,我的嫂嫂怎么也得像南詩你這樣的出身和才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