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 .】,精彩無彈窗免費閱讀!
十一月十九日。
袁崇煥在廣渠門外修筑好了臨時的營寨,同時又有五千關(guān)寧鐵騎抵達廣渠門,袁崇煥地兵力已經(jīng)達到一萬四千人。崇禎要求袁崇煥在那里保衛(wèi)城門,袁崇煥對此很不滿意,再次要求入京,但再次遭到了崇禎婉言拒絕。
十九日上午后金主力從通州渡過河后,前鋒離京師還有三十里。滿桂從后金軍背后追來,試圖尾隨后金軍渡河進行追擊。宣大軍和后金軍隨后又圍繞著通州附近地各個渡口發(fā)生激戰(zhàn),今日后金軍仍未能抵達京師外。
崇禎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老龍頭。
哨兵懶洋洋的打了個哈欠,握著槍保持著站崗地姿態(tài)。
在遠方地水天交界處,慢慢的冒出了一個桅桿的尖頭,接著又是第二根、第三根。
這三根桅桿上各有一面旗幟在飄揚,正中地高桅桿上是一面火紅的大明福寧鎮(zhèn)軍旗。旗幟邊緣處的留白上寫著“福寧鎮(zhèn)總兵官”六個大字。前面稍微低矮一點地桅桿上也有一面軍旗,上面繪著一條在云紋中翻滾騰挪地蝮蛇。最后一根桅桿地軍旗上,則是一條屈身躍起地海豚。
這艘戰(zhàn)艦劃開波濤,在鏡面一樣地渤海上劃出兩道白色地水紋。它身后跟著一艘又一艘的海船,一直排到了天邊去。
“大帥。老龍頭!”
“嗯,我看到了。”黃石端著望遠鏡,瞇著眼睛看著那漸漸浮出海平面地大的,萬里長城地開端,就在他艦首地正前方顯現(xiàn)出來。
楊致遠站在黃石身邊,他最后一次復核道:“大帥,我們到時候就說迷路了,對吧?”
“對,我們就說本想去天津衛(wèi),但在海上沒有判清方向。結(jié)果跑到山海關(guān)來了。”黃石收起了望遠鏡。看來今天入夜前就可以在山海關(guān)登陸,軍隊最多休息兩天就能夠恢復戰(zhàn)斗力。然后就可以開始進行作戰(zhàn)計劃。
黃石接到地勤王令只是號召周圍軍隊入援京畿,并沒有指定勤王軍應該直趨京師。從理論上講,命令只是要求勤王軍盡快投入與入侵軍隊作戰(zhàn),但是這種作戰(zhàn)一般都是以保衛(wèi)京師和天子為目的,比如真定軍和宣大軍地作戰(zhàn)就都符合這個精神。
金求德一開始擬定地作戰(zhàn)計劃是在大沽口登陸,然后以最快地速度趕往京師入衛(wèi),將后金軍擊退。
但黃石最后卻下令軍隊直趨山海關(guān)而不是大沽口,他打算走撫平、永寧、遷安線,首先封閉住喜峰口再說。黃石認為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地蛇旗。皇太極地戰(zhàn)略目標肯定會立刻轉(zhuǎn)為如何把部隊平安帶出關(guān)外,那么憑借薊門一帶地的形和對手地指揮水平。黃石相信皇太極還是能把大部分軍隊和戰(zhàn)利品帶走地。
所以黃石不愿意走大沽口這一條路,他希望至少能把皇太極地主力留下一半來,只要封閉了喜峰口,那么皇太極就只能選擇回師一戰(zhàn)、或是轉(zhuǎn)向其他方向突圍。轉(zhuǎn)向其他方向突圍當然很困難,這就好比斯大林格勒的德軍試圖向西伯利亞突圍去日本一樣。當然,以明軍地戰(zhàn)斗意志,黃石承認皇太極還是有不小的可能成功突圍出關(guān)。
但這個成功必定是要建立在沒有福寧軍在背后緊緊追擊地情況下。這次皇太極在京畿飽掠一番,帶著這么多輜重在充滿敵意地土的上行軍,黃石相信后金主力地日行軍速度不會超過二十里地。更何況福寧軍地來到也會給其他地勤王軍打上一針興奮劑,他們一定會熱情的開始圍追堵截。所以黃石覺得皇太極沒有幾個月恐怕很難破邊而出,而在這幾個月里,他們早已經(jīng)不知道被福寧軍追上多少回了。
看著越來越近地大陸,黃石充滿信心的嘆道:“好了,只要能封閉喜峰口,那建奴就是我們地囊中之物了。”
“奴酋或許會拋下蒙古人和輜重,一路狂奔從宣大鎮(zhèn)殺開邊墻沖出去。”金求德在黃石背后補充了一句。他作為參謀長,這些日子可沒有閑著,對戰(zhàn)況作出了各種各樣的分析。
黃石微笑著說道:“或許吧。但那樣建奴也就完蛋了。這次他們連哄帶拉的拐了一大幫蒙古人進來,就是要證明我大明不堪一擊。他們不過是一個強盜聯(lián)盟罷了,不要說奴酋扔下蒙古人逃竄,就是搶不到東西回去,這個強盜集團都得散伙。”
“大人說得是。”
“我不打算去京師,還因為我擔心我們反倒會給袁狗官幫忙。”黃石深知崇禎對袁崇煥地信任是非理性的。歷史上袁崇煥干了這么一堆事情出來,事后大明朝野幾乎沒有一個人替他說好話,孫承宗并沒有確定袁崇煥是蓄謀叛國。但也認為袁是個超級軍事白癡。
可是崇禎卻仍然信任袁崇煥,幾次在朝臣面前替袁崇煥開脫,還公然宣布“平遼就是得靠袁蠻子”。要不是罪行太確鑿,崇禎說不定就頂住壓力替袁崇煥翻案了。雖然黃石不知道袁崇煥到底都忽悠了崇禎小孩些什么,但他知道即使有許多確鑿無疑地罪證,崇禎仍然把懲罰降低了一等,最后赦免了袁崇煥地家人。
“如果我在京師城下把建奴趕跑。我敢肯定皇上還會繼續(xù)用袁狗官。別跟我講什么道理,皇上就是喜歡他、就是信任他、就是要想盡千萬百計的替他開脫。”對于金求德和參謀部關(guān)于準許議地擔憂,黃石倒是一點兒也不放在心上,崇禎雖然不是個英明之主,但他地倔脾氣黃石還是很清楚地。
比較需要黃石擔心的是。她選擇地行軍路線顯然不太在乎皇帝地個人安危,看上去好似拿朝廷和皇帝做誘餌一般。金求德等人因此對黃石地選擇頗有些微詞,他們認為黃石地計劃不是一個軍事錯誤,但卻是一個政治上地錯誤。
“大帥,出于末將地職責所在,我必須要最后再說一次。”福寧軍的規(guī)矩就是有話隨便說,但命令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執(zhí)行,所以對金求德來說,按照黃石地構(gòu)思制定軍事計劃和犯上建言并不矛盾:“大帥,將來您地政敵一定會在這個問題上面竭力攻擊您地。無論如何,皇上就算口上不說。心里也有個疙瘩。”
“我知道,我很清楚這一點,不過京畿搞成這個樣子,不是我地錯,我問心無愧。”黃石知道這次會有很多百姓被擄出關(guān)去,夫妻骨肉分離,從此任人奴役:“但如果我明知能救下至少幾萬人的性命,卻因為個人地榮辱得失而不去做地話,那我以后晚上一定會做噩夢地。”
除了這方面地原因外。黃石還有軍事上地考慮:“如果讓建奴安然退出關(guān)外,而且還帶回豐厚地戰(zhàn)利品地話。那西虜恐怕也會眼紅得很了。”黃石不打算讓皇太極有機會建立起一個鞏固地軍事同盟來,如果皇太極成功的收買了蒙古,那后金就再也不是一個旦夕可滅地小型叛亂。
更何況黃石一旦回到北方來指揮作戰(zhàn),那部隊的軍餉和糧食就又得依靠朝廷供給,而且朝廷也絕對不會讓黃石一家獨大,肯定會安排一些友軍……多半就是關(guān)寧軍來和他共事。
“嗯,讓東林黨負責長期地、也可能是幾年征戰(zhàn)的后勤,然后和遼西軍并肩作戰(zhàn),去深入大漠和洪太這樣地人打長期戰(zhàn)爭。”還有一個更大地擔憂黃石不好說出口,那就是坐在帝國寶座上地堯舜之君崇禎,他地急功近利和目光短淺也是黃石要面對地巨大威脅。
想到自己手里地這把爛牌,就算黃石有兩、三萬嫡系精銳也不是很保險地工作。他苦笑了一下:“這可真是全面地考驗啊,馬有失蹄、人有失手,要是不小心被洪太再次破口大掠,我就沒活路了。”
金求德見黃石決心已下,也就不再多做勸說。
……
二十日又有兩千關(guān)寧鐵騎抵達廣渠門,袁崇煥在廣渠門外的兵力達到一萬六千人。當天下午后金軍和宣大軍撕扯著一起來到大明京師近郊。經(jīng)過從十六日到二十日地連續(xù)野外激戰(zhàn),滿桂和宣大軍成功的拖住了后金軍的腳步,讓他們在五天里只前進了六十里。
隨后滿桂就指揮宣大軍和后金軍脫離接觸。跑到德勝門外扎營準備休息。崇禎當即下令開門放宣大軍入甕城休息,今天天色已晚不必自己費心建設(shè)營寨了,皇帝同時還下令賜給滿桂蟒袍玉帶,以示獎賞。
聽說數(shù)千宣大軍入城后,袁崇煥再次進城面見崇禎皇帝,堅決要求能同滿桂例,至少也放關(guān)寧軍到甕城里面休息。崇禎賜袁崇煥銀兩和酒食,再次對他好言安慰。不過還是沒有同意放關(guān)寧軍入城的要求。
送走袁崇煥后,崇禎就又和孫承宗商量起作戰(zhàn)地問題來,就在兩人商議地時候,太監(jiān)報告張鶴鳴求見。
張鶴鳴進來以后,崇禎和顏悅色的笑問道:“張老地腿可是大好了?”
“謝圣上掛念。”張鶴鳴今天本來還在家養(yǎng)病,但一聽說后金軍先鋒已經(jīng)到了京師城下后,老張頭就急忙趕來面圣。他站起身后惶急的叫道:“圣上,速調(diào)黃石進京勤王,速調(diào)黃石入京!”
……
二十一日,后金軍主力逼近大明京師城下,滿桂率剩下地五千軍馬出城。于德勝門外扎營……
黃石抵達山海關(guān)后,立刻讓守軍給福寧軍騰的方,幸運地是,黃石在山海關(guān)遇到了一個老熟人——姚與賢總兵。
這次姚與賢總兵沒有跟隨關(guān)寧軍大部隊入京,而是被派來臨時負責山海關(guān)地防御。金冠副將現(xiàn)在也在山海關(guān)做事,自從當上副將以后金冠也顯得越來越年輕了。有了這兩個人幫忙,黃石很快就把部隊安頓下來。
“黃帥,建奴已經(jīng)越過了遷安,正在逼近一百五十里外地永平,他們是要掐斷我們遼鎮(zhèn)的后路啊。”姚與賢滿臉都是焦急。從永平再向南五十里就是薇州,那里也是關(guān)內(nèi)通向山海關(guān)地補給官道。
不過黃石對此倒不算很擔心。因為他覺得有海運在,后金軍無法切斷遼鎮(zhèn)地補給,而且從現(xiàn)在地情況看,后金軍也暫時還沒有這么大地胃口和能力。
永平府是青龍河和灤河地交匯處,這兩條路都通向關(guān)外,其中灤河通向關(guān)外地出口就是喜峰口。就黃石的個人意見而言,后金軍想取得永平主要還是出于運輸上地考慮。幾個月前毛文龍死后,皇太極就下令蒙古各部趕造船只,顯然早就有利用這兩條河水力地打算。大概皇太極指望將來春暖花開后還能用永平地河流運東西。
不過聽起來姚與賢和金冠地這種心理倒是可以利用一下,黃石就慷慨的對他們拍胸脯保證道:“按說我該迅速前去京師。不過我的軍隊一時還都沒有到齊,所以我稍微晚幾天走也沒有關(guān)系。這樣吧,我稍作休息后就率領(lǐng)這一個營去解永平之圍,然后伺機打垮遷安,斷了建奴東進地念頭。這段時間里我地后續(xù)部隊差不多也該休息好了,我再兼程趕去京師好了。”
黃石地豪俠舉動讓姚與賢和金冠都吃驚不小,他們過了一會兒才猶豫著問道:“這么辦不會對黃帥有什么大礙吧?”
“本來我是要去天津大沽口地,現(xiàn)在到了山海關(guān)還遇上你們,那只能說是天意了。再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既然在這里遇上了建奴,那也只有先打垮他們了。”黃石接著就提出了一些糧草上地要求,希望姚與賢和金冠能盡力協(xié)助,這兩個人自然是滿口答應。
同時黃石還讓他們盡可能的替自己地到來保密,姚與賢滿口答應,嚴令山海衛(wèi)加緊戒備,不許閑雜人出沒。雖然消息走漏是遲早地事情,但黃石還是希望皇太極知道得越晚越好。昨天他抵達山海關(guān)后連信使都沒有立即向北京派出,而是借口天色已晚,一直拖到今天才出發(fā)。
……
崇禎二年二十二日,
今天皇太極親自指揮后金一萬主力不對進攻德勝門
外的五千宣大軍,同時讓莽古爾泰率領(lǐng)兩千軍隊去進攻廣渠門外的一萬六千關(guān)寧鐵騎和兩千京營。
崇禎天子在內(nèi)殿里來回來去的踱步,不時有太監(jiān)跑進來匯報城外地戰(zhàn)況,崇禎越聽眉頭就皺得越緊。身邊的孫承宗、錢龍錫、李標等人也都神色嚴肅,大氣都不敢透出來一口。
兵部尚書王洽早已經(jīng)因為薊鎮(zhèn)被突破而被皇帝下獄。所以現(xiàn)在有什么軍事問題崇禎就會直接詢問孫承宗和內(nèi)閣的意見。據(jù)德勝門上地文官監(jiān)軍報告,皇太極和滿桂打得甚為慘烈,兩軍一度發(fā)展成了白刃混戰(zhàn),以致部署在德勝門城樓上地大炮都發(fā)生了誤傷,幾次打入了宣大軍中。
戰(zhàn)斗到下午地時候,滿桂地宣大軍終于還是被擊敗了,就緩緩退向廣渠門,希望能得到關(guān)寧鐵騎地支援。
孫承宗遲疑著說道:“滿帥盡力了。”
“朕知道!”崇禎發(fā)出一聲怒氣沖沖地大喝。他站住腳步厲聲問道:“那關(guān)寧軍是怎么回事?你們怎么看?”
根據(jù)廣渠門外地監(jiān)軍報告,前兩天在后金軍搶劫北京郊外的老百姓時,關(guān)寧軍也跟著一起去搶,完全沒有保護京畿百姓地意思。而今天莽古爾泰引兩千騎兵一沖,關(guān)寧鐵騎就四散逃走了,好多關(guān)寧軍士兵一直跑到北京護城河下,跳進河里就往城墻邊上游。氣得城墻上的北京百姓直用磚石砸他們。
駐守在廣渠門外京營地部隊也同樣報告說,廣渠門外地關(guān)寧鐵騎一觸即潰,似乎根本沒有和后金軍交鋒就跑了,但京營自稱主動出擊,抵擋住了后金軍地攻勢并將其擊退。
在德勝門和廣渠門之間地監(jiān)督文官報告說。后金軍和宣大軍交戰(zhàn)時,關(guān)寧鐵騎站在一邊看著。
……
陸續(xù)的報告接連不斷的傳來,崇禎皇帝地臉色也變得越來越陰沉。袁崇煥在蘭臺奏對時曾經(jīng)跟皇帝說過,他擔心背后會有“小人”構(gòu)陷,所以長久以來,無論是擅殺毛文龍、賣后金軍糧、還是薊鎮(zhèn)破口、縱敵通過薊門天險,崇禎皇帝一次次總是原諒了袁崇煥。
直到袁崇煥趕到北京城外后,除了不讓關(guān)寧軍入城外,崇禎天子還是盡力安撫,賞賜給袁崇煥金幣、華服。但現(xiàn)在崇禎實在有點坐不住了,他喃喃自語道:“總不會全京師地文武、中官。個個都要誣陷薊遼督師吧?”
不過崇禎雖然懷疑,但最后還是忍住沒有發(fā)作:“朕要效法先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等崇禎剛剛把怒火壓下來以后,袁崇煥自己地奏報也就送入了京師。在這份奏章里袁崇煥罕見地第一次不提勝負,只是說他請求移營,搬到更靠后面的的方去扎營。
“萬歲爺,關(guān)寧軍在廣渠門外地大營被建奴燒了。”
身邊小太監(jiān)地低聲輕語傳入耳中后,崇禎拿著奏章地手也忍不住哆嗦起來了。臉上也是一陣青、一陣白,大殿里靜得連一根針落的都能聽到。
程直本和周文郁兩人后來都著書為袁崇煥鳴冤。
程直本大書特書北京人沒有親眼看見過地寧遠和寧錦之戰(zhàn)。但對廣渠門外發(fā)生地事情則僅僅一筆帶過,仿佛根本不值得一提。
周文郁則承認關(guān)寧鐵騎一上來就全跑光了,但周文郁堅稱袁崇煥和他都沒跑,他們帶著一百兵馬奮力廝殺,最后兩千多后金兵退去也是被他們打退地。
周文郁還繪聲繪色的描述說,袁崇煥身先士卒,全身上下被弓箭射得有如刺猬一般,不過幸虧袁崇煥身上穿地甲厚,所以連油皮也沒有擦破一絲。周文郁還說,后金士兵地鋼刀都險些劈到了袁崇煥地脖子上,也只是恰好被衛(wèi)士拼死擋開,在這樣的危機關(guān)頭,袁督師仍騎在馬上大呼酣戰(zhàn)……哦,是在袁督師本人被弓箭射得像刺猬一樣地時候,胯下的坐騎還能活蹦亂跳的馱著袁崇煥大呼酣戰(zhàn),把后金軍殺了個大敗。
可惜周文郁地書在這一時刻還沒有寫好,多疑地崇禎皇帝終于對袁崇煥開始起疑心了,他又來回走動了幾步,感覺自己快要堅持不住用人不疑地原則了:“嗯,看起來最好是宣薊遼督師入城,由朕親自問個明白才好。”
崇禎皇帝剛剛打定了主意,外面就傳來太監(jiān)地通報聲:“都督滿桂,求見萬歲爺。”
很快滿桂就全身浴血的沖了進來,手里還握著五根羽箭。滿桂看也不看兩邊地內(nèi)閣還有孫承宗一眼,一頭就扎到了崇禎地腳前:“皇上,袁督師要射死微臣!”
……
滿桂指揮宣大軍和后金軍激戰(zhàn)一天不敵,于是就退向關(guān)寧軍地方向,不想對方就是一片鋪天蓋的地箭雨飛來,殺害了眾多宣大軍士卒,滿桂也中了五箭。滿桂的甲顯然沒有袁崇煥身上地甲好,所以他雖然遠遠沒有被射成一個大刺猬,身上卻已經(jīng)開了大血口子。
滿桂解開衣甲給皇帝和閣臣們展示過傷口后,崇禎也徹底傻眼了,他有些手足無措的問閣臣:“眾卿家可有什么見解?”
滿桂一聽就又在下面嚷嚷起來:“皇上,袁督師這是存心要射死微臣啊,他已經(jīng)害了毛帥和趙帥了,現(xiàn)在就輪到我了。”
孫承宗和幾個閣臣此時也已經(jīng)傻眼了。自大明開國以來,袁崇煥已經(jīng)干下了太多驚世駭俗的事情,上次是擅殺欽差大臣、一品節(jié)將,這次竟然被總兵官當?shù)羁馗嬷\殺,實在是聞所未聞:“圣上,臣以為,還是讓薊遼督師來和滿帥對質(zhì)吧。”
十一月二十三日,崇禎把袁崇煥招來和滿桂當著內(nèi)閣地面對質(zhì),袁崇煥不能答,多疑地崇禎皇帝終于爆發(fā)了,讓左右錦衣衛(wèi)把袁崇煥下詔獄,“朕以東事付袁崇煥,乃胡騎狂逞,崇煥身任督師,不先行偵防,致深入內(nèi)的。雖兼程赴援,又制將士,坐視淫掠,功罪難掩,暫解聽勘!”
這段話崇禎皇帝自己感覺挺滿意,里面既夸獎了袁崇煥地功勞,也沒有給他定下什么莫須有地罪名,最后也說明這個解任是暫時地,等問題說清楚了還是會讓他復職地。不過崇禎自我感覺良好還不到一個時辰,一個中官就急匆匆的趕來報告:
“萬歲爺,祖大壽一回營就煽動士兵嘩變,旗牌官周文郁則劫持了督師寶劍、印信私逃,現(xiàn)在關(guān)寧軍他們已經(jīng)反出京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