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覺得父親說得蠻有道理,這樣一步步來,聽起來比較穩妥,就恭恭敬敬地說道:“遵旨。“
萬歷皇帝本來就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這番話雖然不長,但說完后就覺得有精疲力竭之感。他在心里不停地對自己說再堅持一會兒,一定要把事情盡可能地給這個傻兒子交代清楚了:“內庫有銀八百萬兩,此乃為父多年辛苦積攢,以備不時之需。吾兒可先發一百萬兩,抑或是二百萬兩,只是吾兒須知天有不測風云,切不可讓內庫一日無銀。“
“兒臣遵旨。“
萬歷皇帝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小金庫,把它交代好后,頓時就感到全身都輕松下來:“吾兒扶吾躺下吧。“
太子輕手輕腳地把萬歷皇帝扶著躺好,又幫父親蓋好了被子,眼中隱隱已經有淚光。萬歷皇帝一聲不吭地看著身旁的太子,他從來不怎么喜歡這個兒子,因為他總覺得這個孩子太厚道,不是當皇帝的料。太子很像他的母親王恭妃,膽小、寬厚又容易輕信,而皇長孫也和太子一模一樣。萬歷皇帝常常為兒子、孫子一點兒也不像自己而感到很傷心。
不過萬歷知道,這個傻兒子很孝順,既然今天他親口答應了自己,那想來日后也不會對自己的國策有太大改動:“不要相信東林黨!“
這個突如其來的囑咐讓太子愣了一下。
東林黨一直是太子的鐵桿支持者,萬歷皇帝幾次想立福王當太子,都遭到東林黨的無情謾罵,數年前更是發展到了**。那次皇宮內捉到一個精神病人,該精神病人打傷了東宮外一個掃地的大爺,但東林黨把這樁意外宣傳成“梃擊案“,他們聲稱:案件的幕后黑手是福王的媽媽鄭貴妃。她從城外雇了一個樵夫,然后通過一個老太監把一根粗木棍交給那個樵夫,并指使那個樵夫手持木棍襲擊東宮,目的是擊破東宮衛隊、直入東宮格斃太子!
東林黨把一樁皇宮里下人間的糾紛上升到謀逆高度,雖然太子也對此有些吃驚,不過東林黨的這份忠誠還是很讓太子感動,他覺得東林黨是出于對他安危的關心才變得有些神經過敏。
萬歷很清楚他兒子心里在想什么,他恨鐵不成鋼地說道:“東林黨拼命挑撥我們父子關系,玩了命地散布吾的謠言,就是指望把吾氣死——把吾氣得打他們一頓廷杖出氣,好為自己撈一個不避斧鉞、擎天保駕的名聲罷了!這些東林黨不是為了你好,他們想出名都想瘋了,吾兒絕不能信他們的話啊!“
雖然父親聲色俱厲,但太子猶豫了一會兒,還只是遲疑地回答道:“兒臣知道了。“
萬歷知道他的兒子啥也不知道,不過他相信太子遲早能醒悟,這個應該只是時間問題。萬歷不打算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熊廷弼精明強干,遼事交給他應該沒有大礙。但凡事不可盡數委任臣子,邊疆大事必須要讓臣子詳細上奏,應對得當與否吾兒當心中有數。“
“兒臣明白了。“
“好!“國事說完了還有家事,雖然萬歷深知太子是個厚道人,不過有些事情不安頓好了萬歷是不會放心走的:“你還記得你母親臨終前對你說了什么?“
太子的母親王恭妃終其一生也不得寵,最后郁郁而終。王恭妃唯一的寬慰就是兒子的太子地位保住了,她臨死前撫摸著兒子的手感嘆道:“見吾兒如此,雖死無恨。“
聽父親突然問起這個,太子想到苦命的母親,又看著眼前奄奄一息的父親,不禁失聲痛哭起來。太子哆哆嗦嗦地復述了他母親的話以后,萬歷皇帝長嘆道:“可憐天下父母心,吾兒寬厚,必能明了貴妃對你三弟之心,亦與汝母相同。“
太子泣不成聲,伏地頓首道:“父皇放心,兒臣定事貴妃如母,定讓皇三弟衣食無憂。“
萬歷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萬歷皇帝崩,群臣請上先帝尊號:
神宗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萬歷四十八年八月一日,太子朱常洛將其父萬歷皇帝奉安陵寢后,才接受勸進,在萬歷天子逝世九日后即皇帝位,詔告天下,改明歲為泰昌元年。
泰昌皇帝即位后,群臣請廢除萬歷皇帝定下的各種工礦稅、商稅和海關稅,泰昌皇帝下令先廢除礦稅和榷稅,并宣布其他的稅收暫時再繼續一段時間,等四海晏平后再一并取消。士大夫皆謂之曰德政,朝野讀書人一時贊聲如潮。泰昌皇帝隨后下詔稱廢礦稅乃奉其父萬歷皇帝的遺詔,他不敢竊據父親的德名。
萬歷皇帝辭世后,朝中東林黨群臣皆言當追查中宮小人,他們認為鄭貴妃犯有擅權、媚惑君王、襲擊東宮、圖謀篡逆、結黨作亂等種種罪惡。
朱常洛聞訊后即傳諭內閣:“父皇遺言:-爾母皇貴妃鄭氏,侍朕有年,勤勞茂著,進封皇后-卿可傳示禮部,查例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