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實在是太了解李世民的性格。
驕傲,驕傲,還是驕傲。
尤其是對無關緊要的小人物,毫不放在眼里。
可趙仙羆現在已經不是小人物。
看著李世民極力壓制著怒火,長孫無忌道:“陛下,你不能再被情緒左右了。
你現在應該把趙仙羆當成一個擁有幾十萬兵馬的高原霸主。
忘記他的年齡,忘記他之前對你的種種冒犯。
以前的事咱們改變不了,但將來會怎樣,我們現在正確的選擇、部署,還來得及。
不然,要解決他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李世民眼睛緊緊盯著長孫無忌。
今天的長孫無忌格外平靜。
當長孫無忌如此平靜時,也就意味著長孫無忌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不怕惹他惱火,只完全從理性角度思考問題。
長孫無忌尚且拋下了一切個人情感,自己作為皇帝怎么能連長孫無忌都不如?
李世民當即收起臉上的怒火,仰起頭閉上眼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
他按照長孫無忌說的那樣,放下對趙仙羆的過往一切成見。
只把趙仙羆當成一個雄踞在大唐西面,擁有廣闊領土,對大唐極具威脅的高原霸主。
長孫無忌見李世民已經冷靜下來,當即開始分析:
“首先,陛下您殺了趙仙羆的父親趙蘊古,不論趙蘊古到底有沒有徇私枉法,從趙仙羆過往種種行為來看,這個仇他并沒有放下?!?/p>
李世民睜開眼:“你想讓朕承認殺錯了趙蘊古?”
長孫無忌點頭:“這可能是決定趙仙羆,會不會在短期內興兵攻唐的關鍵。
他雖然說不會投靠異族,幫助異族傷害大唐百姓,但我們必須做最壞的打算,比如,實力膨脹后的他只想報仇,忘記承諾?!?/p>
李世民臉色難看。
君王強烈的自尊心又開始作祟。
長孫無忌繼續曉以其中的利害:
“陛下,咱們現在如果和趙仙羆交鋒,就算最后舉全國之力贏了,也會大傷國本,軍民死傷無數,這豈不讓您多年的苦心治理白費?
既然如此,為何不能先求和穩住對方呢?
當年您剛登基時,頡利可汗率軍南下,您不是照樣忍辱負重,方有后面的北漠大捷,讓頡利可汗灰頭土臉的親自到長安負荊請罪?”
李世民沒說話,臉色陰沉的可怕。
當年頡利舉兵南下,逼迫他不得已以疑兵之計,以及許諾給予大量財物,才讓頡利退兵,曾被他視為畢生恥辱。
好在他韜光養晦幾年后,打敗了突厥,生擒了頡利,洗刷了恥辱。
但是現在,曾經一個被他毫不在意,乳臭未干的罪臣之子,竟然也成為了大唐西邊的大患,迫使他不得不再次采取求和的策略,這讓他很難接受。
長孫無忌看了房玄齡一眼。
兩人來之前已經討論過眼下,最適合處理大唐與大秦兩國關系的方案。
以及如何合力勸說李世民放下面子,理智決策。
房玄齡收到長孫無忌的目光提醒,當即開口道:“陛下,咱們不妨換個角度來想這件事。
您本來就把平定吐谷渾,將吐谷渾納入大唐疆域,定為開疆拓土必做的第二件事。
現在趙仙羆既然合并了吐蕃和吐谷渾,對我們來說未必全是威脅,同樣也是機遇?!?/p>
李世民挑眉看著房玄齡:“機遇?”
房玄齡點頭:“趙仙羆現在是成為了大唐最強勁的敵人,可打敗趙仙羆,也就意味著同時打敗了吐蕃以及吐谷渾,收獲了這兩個國家的領土和資源。
而且趙仙羆還為我們省去了一個步驟,那就是他必然會以漢人的方式去統治教化吐蕃以及吐谷渾民眾。
那么往后吐蕃和吐谷渾納入大唐,其民眾對于咱們大唐的各項政令,也就不會那么抵觸?!?/p>
打敗趙仙羆,就是打敗吐蕃以及吐谷渾?
李世民瞇了瞇眼,臉色豁然明亮起來。
他轉身坐回龍榻,認真聽了起來。
房玄齡上前一步,繼續道:
“陛下您對趙仙羆承認錯殺了他的父親,對于顏面來說確實有損。
可從長遠角度來看,您穩住了他,為將來解決這個隱患贏得了時間?!?/p>
龍榻上,李世民摩挲著手指沉思。
長孫無忌見李世民心里已經松動,接著房玄齡的話說道:
“陛下,只是派使者去對趙仙羆承認這項過失而已,又不是下罪己詔,咱們大唐境內,誰人知道?”
正在沉思的李世民抬起明亮的雙眼看著兩人。
“讓朕好好想一想,明日朝堂上再議?!?/p>
房玄齡長孫無忌兩人點到為止,知道已經不用再勸,當即躬身行禮離開。
…
第二日,朝堂。
李世民宣布了趙仙羆所建的大秦,已經攻破吐蕃王都的消息。
這頓時引得文武百官一個個瞠目結舌,驚震的無以復加。
尤其是高履行,可謂是心情一直在大起大落間。
高履行才剛剛覺得吐谷渾在大唐吐蕃聯合攻打下,一定只有覆滅的結局。
到時候他就能親眼看到殺死他兩個兒子的趙仙羆,像喪家之犬一樣被生擒到長安問斬。
哪知道一轉眼,趙仙羆竟然變得更強大了,如有神助,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把吐蕃也給滅了。
“為什么!為什么那姓趙的總是如此好運!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如此的令人匪夷所思!我不服,不服!”
高履行在心里悲憤怒吼。
緊接著李世民在朝堂上又宣布了一件事。
那便是他重新審理了一下趙蘊古徇私枉法這件案子,發現趙蘊古犯罪事實不清,齊王長史權萬紀有受高家兄弟唆使,故意夸大其詞誣陷趙蘊古的嫌疑。
并且權萬紀經審訊后,已經對這件事供認不諱。
所以他決定派遣使者前往大秦,對趙仙羆說明這件事。
同時,作為自知罪孽深重后悔莫及的權萬紀,自愿請纓前往大秦,任由趙仙羆這個大秦之主處置。
聽到這個消息,朝堂之上瞬間炸開了鍋。
高履行險些氣得吐血。
他怎么也沒有想到一場能報仇雪恨的大戰沒有等來,反而等來了李世民對趙仙羆的主動求和。
他悲憤交加,和幾個耿直短視的御史,一起以此舉有損大唐威儀的名義,大聲勸說李世民改變主意。
結果被李世民冷漠下令,讓幾名金吾衛給拖了出去。
而放眼朝中多數文武百官,都是人精。
這些人一看李世民那副鎮定自若的樣子,就知道李世民心里已經有了長遠的計劃。
于是他們都跟著魏征一起,大力贊同李世民此舉,高呼‘陛下不以天子之尊避錯,實乃百姓之福,吾皇圣明!’。
李世民平靜退朝,等待著這次遣使交涉的結果。
他最想知道的就是,趙仙羆到底有沒有報復他的想法。
…
長安城中。
趙仙羆一躍成為吐谷渾、吐蕃兩個國家的掌權者。
大唐朝廷打算先遣使交涉,避免兩國發生沖突。
這兩個消息一經傳開,頓時在長安百姓當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早在之前,就有從疊州來的商旅,帶來趙仙羆以始皇帝轉世名義,在吐谷渾境內建立大秦帝國的消息。
現在趙仙羆又如此迅速出人意料的吞并了吐蕃。
這不禁讓很多人猜測,趙仙羆莫非真是始皇帝轉世,不然怎么可能有如此讓人匪夷所思的能力?
李世民雖然預料到會發生這種情況。
但眼下他也沒有辦法阻止百姓以鬼神以及轉世論,去議論趙仙羆的種種驚人之舉。
他現在最想的就是贏得時間,好與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想出一個最完美的策略,用最小的代價打敗趙仙羆。
只要時間夠,以大唐上千萬人口,全力召集至少可達百萬兵力,
對上吐谷渾吐蕃組合起來,總共不到一百五十萬人口的大秦,優勢在他。
…
官道上,權萬紀蓬頭垢面坐在囚車里,臉色灰敗。
李世民本來并沒有要用這種方式把他送到‘大秦帝國’。
是他自己,為了增加求和的勝算,堅持以這種方式到達趙仙羆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