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日王尸羅逸多自認為自己,是個英明偉大的君主。
他創(chuàng)建了龐大的戒日王朝。
疆域包括中天竺、北天竺、東天竺的大部分,以及西天竺的部分。
他還將原來只有幾千的象兵軍團,擴充到了數(shù)萬。
同時他也不是個封閉的君主。
在大唐玄奘法師來到他的國家,講起東方大國‘大唐’的強大富饒。
他心生敬佩,想要和大唐那位英明神武的皇帝,締結友好關系。
他已經(jīng)讓王都‘曲女城’的僧眾,開始籌備辯論大會,等待玄奘大師從那爛陀寺而來。
可就在這時,一股實力恐怖的鐵騎從北部尼婆羅一路南下。
這支鐵騎并不是尼婆羅的軍隊。
這支鐵騎號稱,大秦。
這支鐵騎擁有的甲胄兵器,以及士兵作戰(zhàn)能力,遠遠超過他悉心打造的軍隊。
他是有象兵數(shù)萬。
可是象兵只適合在平原作戰(zhàn)。
并且象兵更多時候是具備威懾作用。
而對方不僅精通對付象兵的作戰(zhàn)手法。
很懂得借用北部山區(qū)地形,戰(zhàn)馬可以快速上坡下坡,巨象卻做不到如此靈活,讓他的象兵毫無用武之地。
還極其了解象兵弱點,知道用火攻以及鼓聲巨響,就可以讓象兵陣型混亂,戰(zhàn)力大減。
戒日王同樣有馬兵。
可他國家的戰(zhàn)馬,都是小型馬,騎兵規(guī)模也不大,更別說覆甲。
戒日王還有數(shù)量龐大的步兵。
但是他國家的冶鐵技術落后,鐵的用途又主要用在農(nóng)具和宗教器物上面。
這就導致他的步兵,不僅絕大部分只能穿布甲、藤甲。
就連兵器,也大多使用最普通的長矛。
至于弓,普通士兵沒有強弓,更別說勁弩。
所以當一支上萬的神秘具裝鐵騎從北方一路南下,戒日王見識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戰(zhàn)場殺器。
可戒日王不明白。
尼婆羅沒有這個實力。
吐蕃軍隊他以前也派人了解過,同樣也沒有這樣的實力。
那這支殺人如割草的鐵騎,到底是從哪里來的?
最可怕的是為這支鐵騎開道的五百人軍團。
有從前線逃回的士兵說,那五百人根本就不是人。
每一個都是殺神。
前線城池一座接一座的陷落。
疆域面積成片成片的丟失。
戒日王終于體會到,當初那些被他大軍橫掃的小國,心里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由于都城曲女城距離北部邊境太近,戒日王早在這支大秦鐵騎到達王城外百里時,就帶著王室成員以及最后的精銳一退再退。
現(xiàn)在的他不能再退了,他已經(jīng)到達南部邊境。
在他的身后,是洶涌的秣陀河。
他如果再退,退到南邊敵國,也就意味著自己的國土盡喪,辛苦打下王朝的將不復存在。
是戰(zhàn)?還是…降?
戒日王陷入了抉擇。
…
夜晚。
秦軍大營。
篝火熊熊。
趙伯都正瘋狂的啃食著羊腿,前些天的連番大戰(zhàn)讓他饑腸轆轆。
他的食量已經(jīng)比得上趙仙羆當初體質(zhì)初次蛻變的中期。
在趙伯都對面,一名三十歲左右的大唐僧人,已經(jīng)站著不動對趙伯都講了一個時辰的佛法。
核心要義就是‘善’、‘悲憫世人’、‘不造殺戮’。
這樣既是讓世間安寧,也是為自己積福積德。
不管這名大唐僧人怎么講,趙伯都置若罔聞。
趙伯都心中只有兵家之道,以殺止殺,防范于未然。
還有,他兄長的命令,高于世間一切。
一個時辰不停的勸誡并不是玄奘大師的極限。
可是眼前這個年紀輕輕的大秦統(tǒng)帥從始至終的無動于衷,讓玄奘大師明白,眼前之人非常人。
而是一尊魔王。
勸魔王放下屠刀,哪有那么容易?
玄奘大師盤膝坐下,閉上雙眼,口中誦念佛經(jīng)。
趙伯都吃完羊腿,抹完嘴,洗凈手,也不去帥帳里休息,就在這位玄奘大師正對面坐下,閉上雙眼,不動如山。
清晨。
趙伯都起身咧嘴一笑:“法師,等本帥打完這一仗再回來聽你講大乘佛法。”
說完趙伯都拿起霸王戟,翻身躍上馬背,帶領大軍繼續(xù)向南追擊戒日王殘部。
玄奘大師望著趙伯都遠去的背影長聲一嘆。
這不是一尊歷經(jīng)世事變惡的魔王,而是一尊先天無垢的魔王。
這種魔王難以勸動,心中只有最簡單的殺念。
所以,想要阻止這場世間大劫,只能前往大秦,以大乘佛法感化那位神秘的大秦國君放下屠刀。
玄奘大師緊了緊身上的袈裟,手持法杖,向北而去。
…
幾日后。
“王!!”
隨著趙伯都冷漠的割下戒日王的頭顱。
隨著戒日王朝那些大臣們的悲呼。
余下在這片鮮血淋漓戰(zhàn)場上活著的戒日王朝士兵,一個個放下兵器,趴在地上。
不是他們沒有抵抗過。
而是這支鐵騎根本無人能敵。
趙伯都開始命令手下收繳兵器,并把這些俘虜押送到相應營地。
然后,他像之前一樣,開始命人將新攻陷的地區(qū)貴族、總人口、兵器作坊、礦場、糧食等作物進行統(tǒng)計。
按照趙仙羆這個兄長的交代,對于較大型國家,暫時不殺貴族,就用這些貴族協(xié)助統(tǒng)治底下的人。
再收繳所有兵器,控制所有金銀銅鐵等重要物資。
然后征調(diào)足夠數(shù)量的苦力,‘先’按必須的量供給食物,讓這些人修建大秦鐵騎能快速馳援抵達的大道。
以及修建一些在特殊地形方便屯軍駐守的要隘。
新的一天到來。
趙伯都放飛一只攜帶密信,經(jīng)過特訓的紅隼。
紅隼,以及‘千里目’(望遠鏡),是趙仙羆交給趙伯都,幫助趙伯都率領大軍征伐各國的秘密手段。
趙仙羆深知信息差,對于決定一場戰(zhàn)爭勝敗的重要性。
提前洞察地方蹤跡、動向,快速傳遞消息。
再加上士兵超高軍事素質(zhì),先進鎧甲兵器,以及充足的補給。
這些可以讓一只足夠數(shù)量的鐵騎所向披靡戰(zhàn)無不勝。
趙伯都早在從邏娑城領軍南下時,一路上每隔五十里就設置了一道‘軍情驛’。
每一驛有六名成員,負責為紅隼以及其它軍用禽類,提供休息場所、食物補充,還有確認密信未被破壞截收等等。
一只紅隼在食物充足以及必要休息下,白天可以飛行五百公里以上距離。
最關鍵的是不受地理環(huán)境限制。
除一開始通過特殊溝通能力,豢養(yǎng)的幾只紅隼外。
趙仙羆這大半年來還養(yǎng)了其它紅隼以及飛禽。
這些飛禽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成為了大秦帝國,最為重要和強大的情報組織。
這個組織的老大目前是‘紅一’,也叫大紅,是一只經(jīng)過體質(zhì)強化的雄性紅隼。
目前已經(jīng)和妻子小紅,成功孵化出四只幼崽。
由于不需要捕獵,大紅目前帶著部分紅隼手下,負責大秦王都的高空巡查工作。
…
大唐,劍南道,最南端,和六詔部落接壤的靡州。
經(jīng)過半個多月的艱難跋涉,幾名此前由戒日王派出的使者,終于來到大唐境內(nèi),見到了靡州刺史。
他們當即把自己國內(nèi)發(fā)生的變故,以及自家君主的急切請求告訴了靡州刺史。
靡州刺史聞言臉色大變。
他所管轄的地區(qū)西邊和吐蕃,也就是和現(xiàn)如今的大秦帝國相鄰,自然知道大秦出兵攻打戒日王朝這道消息的重要性。
他立馬派出八百里加急信使,前往長安匯報這道驚天消息。
同時派人將這幾名戒日王朝使者,護送至長安。
…
長安。
太極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