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李承乾的話,大殿里眾人紛紛變色,尤其是長孫無忌。
李世民前幾天剛和長孫無忌確認,將在一個月后為李麗質和長孫沖兩人舉辦婚事。
現在李承乾卻推薦李麗質這個妹妹,作為和親的人選。
長孫無忌愣愣看著李承乾,他有點不認識這個外甥了。
可他心里又好像覺得,這個外甥原本就該如此。
李世民掃了一眼長孫無忌,將目光轉向李承乾問道:
“太子,你提出的這個建議是真心在為大唐著想嗎?你可知長樂和司空之子已經有婚約,下個月就要成婚?”
李承乾看著長孫無忌道:“孤想問司空,如果讓長樂和大秦和親,能穩固大唐和大秦的關系,避免戰事,司空會不會同意?”
長孫無忌心中一震。
李世民把問題拋給了李承乾。
李承乾又把問題拋給了他。
他躬身徐徐道:
“如果此舉對大唐有利,臣自然,極力主張。”
有大臣道:“太子殿下為何非要建議讓長樂公主去和親,難道就不能采用冊封宗室之女?”
李承乾轉頭看著這名說話的大臣,又看了眼其他大臣。
他明白,其實很多人心里早就有了提議和大秦和親的想法。
只是礙于趙仙羆原先和大唐并不融洽的關系,怕惹惱皇帝,所以沒人敢提。
可從理性角度,大唐既然短時間內無法打敗大秦,也沒有辦法用較小代價打敗大秦,那么和親就很有必要。
李承乾道:“如果用宗室之女前去和親,那有何意義?大秦不是小國,實力不容小覷。
咱們用宗室之女前去和親,他會覺得咱們輕視他,豈不是弄巧成拙?”
有人氣憤道:“太子難不成是怕了大秦?別說不能用長樂公主去和親,就是不和親又如何?”
李承乾一眼看出這人是在替他的舅舅長孫無忌說話。
他看著此人道:“意氣的話誰都會說,怕大秦?孤是怕能用一人之取舍去完成的事,卻要用無數將士百姓付出生命去達成。
況且趙——”
“好了。”
李世民打斷李承乾的話。
李世民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
讓他的嫡長女去和親,他還沒到這個地步,大秦在他心里也沒到這個份量。
李承乾看著李世民。
他從李世民神色中看出,這個父親仍舊沒有放下對趙仙羆的芥蒂。
但他此時此刻說的話,全是為大唐著想。
而這個父親卻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所以這一次,他勝了。
李承乾在心里快速盤計著,等待著。
他今天來到朝會上說出這番提議,并不是毫無準備。
讓他重新說一次,他也一定堅持,盡快和大秦和親,而且和親人選必須是他的親妹妹李麗質。
就在李世民打斷李承乾的話,代表著和親這個話題即將過去時。
守衛在李世民下方的李君羨看到大門處,有屬下做出有急事稟報的動作。
李君羨當即走了出去,很快又走了回來。
他的臉上微有些呆滯,回過神朝著李世民躬身道:“陛下,靡州刺史派八百里加急來報,戒日王朝…已盡歸大秦管轄。”
什么!
大殿內眾人聞言紛紛睜大雙眼,一臉驚愕看著李君羨。
李世民也猛地從龍榻上站起,瞇著眼精光爍爍,不敢置信的看著李君羨。
“這…”
“不是說戒日王朝人口千萬,又有那么一大片疆域作為抵御退守之地,怎么會…”
文武百官神色呆滯,倒吸著涼氣,難以接受這個事實。
一個多月前,那幾名戒日王朝的使者來長安求救,當時包括李世民在內,所有人都覺得,戒日王朝情勢再危急,也不可能那么大一個國家被一萬鐵騎打的四分五裂。
而大秦那邊也不可能僅用一萬鐵騎,就能統治戒日王朝上千萬人口。
最多是劫掠一番物資,就往北撤回大秦境內。
哪里想到,這一戰竟然已經成為戒日王朝的滅國之戰。
大秦既然吞并了戒日王朝,那么勢力和國力就不能再和之前相提并論。
現在的大秦單論疆域面積,已經遠遠勝過大唐。
人口,加上戒日王朝,也勝過了大唐。
最重要的是物資儲備。
以前大秦最大的短板就是糧食不足,國內主要食物來源,除了少數適合種植農作物地帶收割的小麥、粟米,就只剩下牛羊牲畜。
而這些,還得看天吃飯。
但是現在,戒日王朝幾條大河流域形成的廣袤平原,已經變成了大秦后方用之不盡的糧倉。
整個大殿一片死寂。
一種極其不祥的感覺涌上所有人心頭。
盡管大秦是怎么在這么短時間內,用那么少的兵力打下整個戒日王朝,仍是個迷。
可相比較花時間和精力去弄懂這個問題。
所有人更想考量的是,現在該以一種什么樣的新方式、新態度,去對待西面這頭獠牙森森日漸強大的猛虎。
見李承乾一臉平靜。
許多官員頓時明白,李承乾看來早已經得到有關戒日王朝那邊的消息。
長孫無忌也在深深看了一眼李承乾這個外甥后,明白李承乾為什么方才會提議讓長樂去和親。
龍殿上,李世民同樣目光緊緊看著李承乾。
李承乾這次上朝變化如此之大,目光也如此深遠,懂得自己派人去邊境打探消息,這讓李世民心里既感嘆這個兒子成長了不少,又生出一絲對這個兒子的警惕。
他現在才三十六歲,正值鼎盛,可不想這么早的看著這個兒子對他產生威脅。
在看到房玄齡魏征兩人紛紛以復雜的目光注視著自己后,長孫無忌明白兩人的意思,緩緩站了出來。
他抬起頭看著李世民道:
“陛下,大秦已強大至此,按太子之前所言,和親確實刻不容緩,越早和親越能穩固兩國關系,避免戰事。
所以,如果陛下決定和親,臣提議,讓長樂公主前去和親。”
長孫無忌這番話說完,大殿里一片嘩然。
眾人既感嘆那個曾經被迫帶著親人離開大唐的少年,一轉眼竟然已經強大到這種地步,讓大唐都不得不主動采取和親政策來與之結盟。
同時也對長孫無忌大公無私,一心為大唐著想,甘愿舍棄自己長子這樁大好姻緣的胸懷感到敬佩。
眼見時機成熟,李承乾帶頭揖身拜道:
“兒臣再次提議,為長遠計,為邊疆百姓安寧著想,以長樂為和親人選,與大秦聯姻、結盟。”
“臣附議。”
“臣附議。”
杜正倫、于志寧、孔穎達等一群東宮屬官,連聲附和。
然后是房玄齡、魏征,以及,長孫無忌。
“臣…附議,如果要和親,長樂公主乃是最佳人選。”
說這句話的時候,長孫無忌心口感覺像是被扎了一刀。
他完全能夠想象這對他長孫家,對他那個日日期盼把長樂這個表妹娶進門的兒子長孫沖,是怎樣巨大的打擊。
見長孫無忌這個利益最攸關者都說這樣的話,其余官員哪里還有反對的意見,紛紛站出來表示贊成李承乾。
“臣等附議。”
一個被大唐驅離,本應該銷聲匿跡的少年,何至于強大到這種地步,把大唐逼到這種地步…
此時此刻,大殿里所有官員心里,都涌出了這個讓他們萬分感慨驚嘆的念頭。
李世民冷冷看著躬身站在下方的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