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
李世民正跟長孫無忌、房玄齡,坐在一張鋪著明黃色錦墊的木榻上討論著國事。
就在這時,之前派去傳旨的內侍低著頭來到門口:“陛下。”
李世民轉過身,沖內侍點點頭。
內侍走了進來,神色有些不安的說道:“啟稟陛下,那趙家二郎…抗旨不遵,他讓奴婢轉告陛下,說是,說是不需要陛下的賞賜,因為他…已經收過診金。”
李世民此前和長孫無忌房玄齡聊天時,臉上殘留的笑容頓時凝固。
他從榻上起身,踩上靴子,臉沉似水的來回踱步。
長孫無忌房玄齡兩人當即跟著起身。
李世民停下腳步,瞇眼問內侍:“那塊匾呢?”
內侍小聲道:“趙二郎他…不愿意接匾。”
李世民臉色瞬即一沉。
長孫無忌想了想,正要開口,內侍又道:“不過太子殿下和越王殿下也在趙家,太子殿下為趙二郎說了話,說趙二郎是自認為醫(yī)治皇后理所應當,愧受圣恩,希望陛下收回成命…”
李世民閉著眼聽著,臉上怒氣隱隱。
不管李承乾怎么為趙仙羆說話,怎么維護皇家體面,都改變不了趙仙羆抗旨的事實!
他猛地睜開雙眼,手指延福坊方向:“來人!去給朕把趙家二郎抓起來,朕——”
長孫無忌連忙將李世民攔住:“陛下,您又何必跟一個孩子計較?”
長孫無忌已經把趙家最近發(fā)生的事情了解的一清二楚。
在他看來,這就是一個十五歲的孩子,因為自己父親被殺,在跟皇帝置氣。
李世民臉色陰沉看著長孫無忌道:“無忌,他小小年紀膽敢抗旨不遵,你以為朕沒有給過他機會嗎?”
長孫無忌給了那名內侍一個眼神,讓內侍先出去。
內侍走后,長孫無忌對李世民說道:“陛下,您是圣明之君,怎么能因為一個孩子跟您作對而大動肝火?
況且趙蘊古一事剛發(fā)生不久,他的兒子對您有所怨言豈不是人之常情?”
李世民大怒:“照你所說,全天下人都可以對朕不滿?都可以抗旨不遵?”
“不不不!”
“臣不是這個意思,臣的意思是特殊情況特殊對待,陛下可知一個月前,在趙蘊古未被斬首之前,那趙家二郎正好生了一場大病,可以說是在鬼門關走了一趟。
他好不容易活下來,醒過來,結果聽到自己父親被殺,你說他一個十五歲的人能不崩潰嗎?
臣甚至可以說,他現在連死都不怕,因為本就死過一遭,何況他剛剛救了皇后,陛下您在這個時候因為他拒絕接受恩賞,就降罪于他,百姓會怎么想?”
李世民稍微冷靜了一點,但心頭怒火還是沒有消除,聲音低沉的吐出幾個字:“他抗旨…”
長孫無忌搖了搖頭道:“抗旨他可不是頭例。”
說著長孫無忌開始細數:
“貞觀初年,關中地區(qū)鬧災荒,您要征發(fā)徭役修繕宮殿,魏征抗旨不遵,最后勸您收回成命。”
“貞觀三年,鎮(zhèn)守北疆一名將軍因為戰(zhàn)敗被判死刑,您怒火攻心,二話不說直接要將人處斬,結果王圭抗旨不遵,認為應該按司法程序復核,確認量刑無誤,才能執(zhí)行。”
李世民眼睛微瞇,長孫無忌這是在點他,當初沒能按正常程序給趙蘊古定罪,直接將趙蘊古斬首,本就是一樁過失。
長孫無忌繼續(xù)道:“然后是貞觀四年,您要修繕洛陽宮,又是張元素上書抗旨,力勸您放棄了這個決定。
因為這件事,您還賞賜了張玄素很多東西。”
“是,這些人表面看起來抗旨不遵,違背了你的意愿,同時有損皇家威嚴。
可實際上呢,在百姓看來,您和歷史上其他君王不同,您是一個有血有肉,十分開明的君王。
將來這些記載于史書,傳于后世,后世之人只會覺得您是一個千古不遇的明君!”
在長孫無忌一番吹捧下,李世民漸漸平靜了下來。
他本就沒有打算真的處置趙仙羆,只是做做樣子。
李世民微沉著臉道:“這是他自己放棄了朕給他,以及給趙家的最后一次機會。”
長孫無忌連忙附和:“所以是他自己把路走窄了,這怨不得陛下。
百姓知道這件事,只會覺得這是趙家二郎的不是,是趙家二郎不明事理不知好歹,連累整個趙家錯失這大好的翻身機會。
而陛下您,對于子民,對于他一個少年,仁至義盡。”
李世民心里的氣徹底消了,重新坐回軟榻上,用小刀戳起盤子里一塊羊肉,放進嘴里嚼了嚼,嘴上濃密的胡須隨著咀嚼的動作而顫動。
最終,趙仙羆抗旨這件事,被幾人定性為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因為自己父親被殺,故意和皇帝置氣的小事。
在李世民眼里,趙仙羆只是個沒有任何威脅的孩子。
可即便如此,正如李世民所說,他不會再給趙家任何翻身的機會,也不會再給趙仙羆機會。
無論科舉、地方賓貢、又或者是因功行賞,種種仕途,趙仙羆已經在他心里永久除名。
見李世民重新坐回了榻上,長孫無忌房玄齡兩人也回到了原先的位置坐下。
三人繼續(xù)聊起之前沒有講完的話題。
……
立政殿。
長孫皇后從一名派去打探消息的親信口中,得知今天早上在趙家門前發(fā)生的事情后,心里嘆了口氣。
知子莫若母,李承乾果然像她意料中一樣,迫不及待的去找了趙仙羆。
不過趙仙羆的回應她沒有料到。
不僅拒絕了她兩個兒子的邀請,還抗旨拒絕了皇帝的御賜牌匾。
“還是太年輕了,不知道這樣的機會多么難得,這次拒絕,你想要再在皇帝心里留下好印象,你趙家想要翻身,就難了。”
長孫皇后對趙仙羆了解不多,從她的角度,下意識覺得趙仙羆太感情用事,完全不計后果。
哪怕她認為自己丈夫在處理趙蘊古這件事上,的確存在過失,但趙仙羆作為百姓,怎么能記恨一個皇帝呢。
不過救命之恩還是要報的,長孫皇后決定先觀察,如果趙仙羆的行為惹怒了她的丈夫,她會適時的幫趙家一把。
……
平康坊,越王府。
李泰眼里帶著淡淡笑意回到府里。
雖然趙仙羆拒絕他的邀請,他也目睹了趙仙羆當眾抗旨,但他一冷靜下來,就覺得趙仙羆抗不抗旨跟他其實沒有多大關系。
如果他父親都放過了趙仙羆,他又何必去計較?
相反,趙仙羆這樣的舉止,對他李家似乎心存怨恨,讓他覺得李承乾去請趙仙羆治病,絕對不會那么容易成功,這正合他意。
所以李泰沒有生氣的一回來,就把大殿里早就備好的美酒佳肴全部掀翻。
他馬上派人去把高無憂請了過來,兩人一邊喝酒吃肉,一邊聊起了剛才在趙家發(fā)生的事。
高無憂聽完,表情平淡。
即便長安城里現在正將趙仙羆的事傳的沸沸揚揚。
但在他眼里,趙仙羆這樣的小角色,根本上不了臺面。
一個仗著有點醫(yī)術救了皇后,就不知天高地厚的賤民罷了。
喝了幾杯酒后,高無憂對李泰說道:“青雀,你又何必大費周章的去阻止趙仙羆為太子治病?”
正吃著肉的李泰轉過頭看著高無憂。
高無憂道:“你覺得趙仙羆和孫思邈,誰醫(yī)術更高?”
李泰毫不猶豫答道:“當然是孫思邈。”
“那孫思邈都治不好太子的腿疾,趙仙羆又怎么可能治得好?”
“可是趙仙羆他治好了本王的母后。”
李泰很謹慎。
他現在還不知道趙仙羆只是救醒了他的母親,緩解了一下病情,并不是完全治好。
高無憂看著李泰問道:“那如果孫思邈人在長安,難道就治不好皇后?想必過程會更簡單。”
李泰語塞。
他表情僵硬的笑了笑:“還是謹慎一點好,不管怎么樣,本王絕不能讓太子看到一絲一毫的希望。”
高無憂看著李泰眼睛里的狠辣,舉起酒杯淡淡飲盡。
……
東宮。
李承乾自從回來后,就一個人坐在擺滿宴桌的大殿主座上,閉著眼睛,一句話也不說。
空氣里彌漫的低氣壓,讓東宮所有下人噤若寒蟬,不敢靠近大殿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