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巖山。
一百八十名士卒正在加緊搭建營帳,昨天還是三十人,現在一下子翻了六倍,這營帳自然是不夠住的!
不過雖然一名名軍卒都在忙碌當中,但他們臉上的神情卻滿是興奮與雀躍,像是在迎接一場新的生活。
楊承回到軍寨,見到這副情景,心中大感寬慰的同時,也不由陷入沉思之中。
“糧食好像有些不夠了……”
他頗有些苦惱道。
雖然手里頭有不少銀兩,但是拿這些銀兩去買糧食,儼然是劃不來的。
如今戰亂不斷,糧食的價錢可是比和平時期最少貴了數倍不止!
楊承手頭上的這幾十萬銀子看起來很多,實際上東花一下西花一下就沒有了。
而現在。
那些略微殘缺的戰馬,才是自己最為需要的東西。
畢竟按照正常的價格,自己想要買媲美戎金戰馬的優質戰馬,至少也要一百兩銀子,但是有了馬蹄鐵,那些略微殘缺的優質戰馬,便能夠重新投放入戰場上。
而且價格至少低了十倍。
若是談的好,要的數量多,保不齊能夠以五六兩銀子一匹戰馬的價格,將那些殘缺戰馬拿下!
既然如今已經成為了千戶,能夠統領上千人的部隊,那么便必須將這上千人全部武裝到牙齒,至少一人兩匹馬才行,而且全部都需要身披鐵甲,配備長槍、弓弩,缺一不可!
可沒有糧食的話也肯定不行。
上次抄了王員外的家,雖然抄了些糧食出來,但一百多張嘴,加上招募來的七八十名鐵匠以及那幾十個地痞流氓、家丁奴仆,一共三百多人,每個月耗糧至少三百石,也就是三萬斤的糧食!
加上戰馬的話,消耗的速度就更快了。
手頭上的糧食,楊承最多只能堅持三個月的時間!
倘若后續招兵買馬,糧食就更加緊缺……一個月內若不能尋到穩定的糧食來源,到時候必然會引發不滿情緒,即使以自己的威望能夠壓下來一段時間,但到了要餓死人的地步,你就算是天王老子,都會有人開始造反!
而那些個地皮流氓、家丁奴仆除了要挖坑之外,開墾荒山也是他們需要做的事情,而區區幾十人,想要養一支上千人的部隊,短時間顯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開墾完荒山,至少也需要到明年才能播種收獲!
也就是說,今年糧食問題對于楊承而言是最嚴重的,他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念及于此,楊承也是壓力山大。
糧食的穩定來源是一方面,軍隊建設是一方面、軍隊裝備是一方面、如何建造商隊是一方面、首先販賣什么商品賺取銀兩是一方面、軍醫的培養是一方面、戰馬的采購也是一方面。
這種種問題一下子放到眼前,確實是會累死人的。
想要打造一支軍隊,并且能夠穩定供給,這顯然不是一件輕易地事情。
而且現在關鍵的是,楊承雖然有錢買糧食,用以度過這段艱難的時期,可是在糧食價格高漲的情況下,這筆錢若是真的花銷出去,絕對會心疼老半天……只有到真的走投無路了,他方才會這么做。
相比于買糧食,還不如低價購買戰馬來的劃算!
楊承思前想后,默默將目光放在了草原之上……馬上就要入冬了,今年多半不會爆發戰事,草原上的牧民們,顯然也要準備牛羊、糧食以此度過長冬。
“既然戎金蠻子可以南下劫掠我邊疆百姓,為何我不能殺入草原,去劫掠他們部落?”
楊承臉上展露出一絲危險的笑容,這是將主意打到了對手的身上。
正好。
這一百八十名士卒,還能繼續磨煉一番,打造成百戰精銳!
未來若是招募了新人,也能借此見見血,加快成長。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還缺給自己挖礦的人手,劫掠一些戎金人給自己充當苦力不是皆大歡喜?
想到這,楊承頓時覺得此事可行!
“糧食的事情暫時可以放在一邊……接下來我該如何通過商隊賺取銀兩?”
楊承再度陷入沉思當中。
腦子里不少賺錢的點子,但現在除了姜媛,暫時沒有一個能夠信得過的人,可以讓自己把商會全權交予他人。
可是姜媛畢竟是學醫的,自己還需要她替自己培養出軍醫來,這件事也非常重要。
“冬天馬上就要到了,接下來大家都需要柴火過冬……蜂窩煤若是出現的話,加上配套的鐵爐子,絕對能夠大賣。”
楊承一邊咕噥著一邊頭疼。
其實煤炭在這個年頭已經出現了,只不過大家不可能在屋里燒煤,那可是會死人的。
而楊承的蜂窩煤以及配套的鐵爐子,完全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相比于柴火能省不少事兒,最重要的是,價格也非常低廉,比柴火貴不了多少錢,是足以造福天下百姓的好事兒!
大周王朝每年至少有成千上萬人凍死,如若蜂窩煤以及鐵爐子現世,至少能活一半以上!
這個點子能掙大錢……老百姓若是都能夠接受的話,每年的收益將會是一筆非常驚人的數額!
點子倒是有了。
替自己去施行的人,到現在也沒想好……實在不行就讓姜媛雇點人,上手先試一試,軍醫培養的事情,自己再去求求衛老爺子,先替姜媛頂一陣子,待自己后續尋到了適合的人選,再讓她去負責軍醫的事務。
現如今也只能如此了。
而除了蜂窩煤,楊承還有一個賺錢的點子……那就是賣酒!
大周王朝都是低度數的水酒,如若自己能夠帶來高度數的烈酒,必然會大受歡迎,賣出高價錢不是問題。
蜂窩煤和鐵爐子是針對老百姓,從他們身上賺錢。
而高度烈酒,楊承打算將價錢定高一些,專門賺那些世家門閥的銀子,他們手里頭的錢,估計比老百姓們還要多!
這兩個點子是楊承目前準備實行的,也相對簡單一些,其余的大部分點子,都是需要繼續研究的。
就比如水泥,他只知道大致的原理,需要別人按照自己的思路,替自己將那些產品研究出來,暫時不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