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組負責人胡赟一聲令下,攝像連接上直播平臺,《一起來垂釣》預熱直播節目正式開啟。
兩位主持人出現在鏡頭前。
男主持人叫黃程國,長相板正、大方有氣質;
女主持人叫許敏,貌美靚麗、聲音甜美。
節目組利用各平臺的渠道提前對預熱直播做了宣傳,又砸了重金提前買好了流量包。
節目才剛剛開始,就有大批網友涌入直播間。
黃程國笑對鏡頭介紹道,“歡迎大家來到由南江省電視臺聯合國家釣魚愛好者協會聯合主辦的《一起來垂釣》節目直播間。”
“我是主持人黃程國。”
“我是主持人許敏。”
“炎炎八月,風和水美、景致宜人,正是釣魚的好時節。我身后是位于臨近江州市的浣溪渡支流的……”
“今天的節目選在這諸多釣友的匯聚之地,是要進行一場釣魚高手之間的比拼……”
“下面我們來介紹……”
節目介紹完畢后,主持人就開始介紹起特邀嘉賓。
第一位嘉賓正是省釣魚協會會長許鑫源,二十年前,就在國際釣魚比賽中拿到過金獎,登上了“全國一級垂釣大師”的寶座。
在國內釣魚界,許鑫源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了。
第二個嘉賓劉東普,被稱為‘中國釣王’,多次在全國性賽事中奪冠,并在國際賽場為國爭光,是競技釣魚領域的領軍人物。
最后一個,王燕,著名的女性釣手,打破釣魚領域性別刻板印象,主攻路亞釣法,擅長擬餌設計與操作技巧。
特邀嘉賓會點評選手的釣技、釣法,并會充當裁判為選手評分。
然后,是三位選手。
和名聲赫赫的嘉賓們相比,選手相對就有些普通了。
三位選手都是參加過國內、國際各類比賽,并拿到一定成績的,其專業性也是不容置疑。
伴隨著嘉賓、選手的一一亮相,直播間也熱鬧起來,“都是釣魚大師啊!”
“高手,都是高手!”
“劉東普我知道,中國釣王啊,超級牛,據說參加國際賽事,一小時釣了幾百斤……”
“王燕,女釣手也很厲害啊……”
釣魚直播節目,對于觀眾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一些直播平臺的釣魚主播,都能有幾十萬、幾百萬粉絲。
《一起來垂釣》節目的預熱直播,內容要顯得更正式、專業一些,直播背景選地也很親民。
浣溪渡是周邊地區都知道的,也有許多釣友在附近釣魚。
這是親民的釣魚節目。
來過周邊的釣友肯定會非常感興趣,也會希望知道自己和專業選手的差距。
節目的嘉賓也很吸引人,都是最頂尖的釣魚高手。
主持人介紹以后,網友們的期待情緒已經被挑了起來。
接下來主持人給三位選手以及直播間的網友們說了一下比賽規則。
比賽時間是三個小時,釣到魚重量最大的選手獲勝,所釣到的魚的必須是一千克,也就是兩斤以上。
魚的種類不受限制,當然,不能是國家保護魚類范圍內。
其他限制就沒有了。
這是因為釣竿都是相同的,魚餌和漁具也同樣如此,就連打窩都是提前打好了,不允許選手用其他工具或方法。
比賽過程中再出現爭議,則會由三位嘉賓商議共同進行評判。
一切都說的很清楚,三位選手準備就緒,他們依靠抽簽選定了釣位。
許鑫源拿了個哨聲吹了下,也宣布比賽正式開始。
比賽開始,并不只是等待。
在選手們熟悉魚竿、漁具,并下桿起釣的過程中,三位嘉賓分別開口針對比賽說了起來。
許鑫源最有發言權,他對浣溪渡野釣情況很熟悉,“我來這附近釣過幾次,東側的運河支流適合船釣,這邊河道窄適合沿岸釣,但釣上來了好多都是鯽魚,要釣到兩斤以上的要靠運氣。”
“我最多的一次,一個小時差不多釣到十幾斤,還包括小魚。”
“你們聽到這個數據,是不是想笑?”
其他兩位嘉賓,包括主持人都配合著抿起嘴。
許鑫源則道,“你們對比的可能是比賽數據,實際上,比賽和常規野釣完全不同,哪怕是野釣比賽,選的也是有魚群的地方,否則選手長期釣不上來還有什么看頭。”
“我現在就敢說,以節目準備的釣具、魚餌水準,今天三位選手,平均一個小時能釣到十五斤都很不錯了。”
“他們可能釣上兩條魚,有一條就在兩斤以下,不符合要求……”
“那我們就來看看吧。”
……
直播節目主角,還是參賽的三位選手,從左到右分別是一號選手周凱、二號選手蘇志國以及三號選手王兆鑫。
三人選手一看就很專業,他們都沒有急著下桿,而是先檢查釣竿、漁具。
有句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熟悉了釣竿、魚餌以及其他漁具,接下來才能更好的發揮。
選手拋竿開釣的時間差不多,前后差不超過一分鐘。
蘇志國最后拋竿的反倒是最先起竿的,只過了短短三分鐘,他就起竿提上一條單手大的鯽魚。
工作人員過去稱重,655克。
重量不足,放生!
這正好應了許鑫源的說法,釣上來的大多是鯽魚,想釣到兩斤以上的要靠運氣。
許鑫源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須,繼續開口道,“我剛才就說過,這條支流要釣兩斤以上的魚不容易。”
“比賽的難度是很高的,當然,這也能體現出選手們的專業性。”
“當然,大魚還是有的,只是非常少見,我釣到過9斤重的翹嘴鱖……”
正說話間,網友的評論忽然爆了。
“看對岸,上大魚了!”
“我勒個去,那不得十斤以上?”
“最少十斤、可能有二十斤、三十斤,這么遠都能看的清楚……”
“是魚王吧!”
許鑫源還在繼續說著,就注意到其他兩位嘉賓、兩位主持人,再包括其他工作人員,眼神都已經飄向了對岸。
他帶著疑惑轉過頭,驚的下意識開口嘆了句,“好大的魚——!”
那是真大啊!
直播鏡頭下,對岸的人就只是背景而已。
網友們能看到對岸有人,也知道具體是幾個人,但在干什么看不清楚,只能猜測是他們是在釣魚。
現在確定了,就是釣魚!
而且,還釣到了大魚!
那條魚大到需要一個人抱著才能上岸的程度,畫面比例上來看,魚的體長最少也有五十厘米,也許還會更大一些。
十斤、二十斤,都是正常的。
斜對岸。
時耀、陳富順以及司機劉廣勝合力把魚拉了上來。
這條魚個頭太大,掙扎的很有力,擔心上魚的過程中脫鉤,他們還溜了一會兒才把魚拉上了岸。
劉廣勝也顧不上衣服,激動地直接伸手把魚抱上了岸。
陳富順盯著魚滿眼放光,“個頭真大,大鯉魚,有二十斤吧?”
“我還是第一次釣到這么大的……”
“趕緊,拍個照!”
他也顧不上衣服了,把魚直接抱在懷里讓劉廣勝幫忙拍照。
時耀也跟著拍了一張。
等拍好了照以后,三人一起把魚放進魚護里,幸好帶的魚護寬度夠,否則還真可能裝不下。
再重新坐下來,陳富順激動地說起剛才的情況,“剛才的震顫,我感覺到了!”
“太明顯了!”
“大魚就是不一樣,魚線的震動一下子感覺到了……”
時耀點頭,“所以我才建議釣大魚,感受魚上鉤時魚線顫動的情況,多感受幾次也就知道了。”
“對、對……”
陳富順感覺自己快要入門了。
等重新裝好了魚餌,用擊發槍把魚鉤打到河面上后,他頓時變得更認真了。
閉上眼睛、心無旁焉。
一邊聽著時耀說起魚線所發生的各類顫動,一邊認真的感受著魚線的顫動。
那種上魚時機的顫動,一定要仔細感受、深深的記下來,最好是刻在骨子里。
到時候,他就入門了!
對岸。
直播節目還在繼續著。
剛才是節目的一個意外,誰能想到‘作為背景’的釣友,忽然就釣上來那么大一條魚?
魚已經大到對岸都能看清楚!
這是直播的小插曲。
網友們都去關注對岸的‘大魚’,倒是也讓直播間熱鬧了一陣,近而吸引了跟多網友觀看直播。
當然,尷尬還是有的。
嘉賓劉東普開口幫著挽回了局面,“我們在這里恭喜對面的釣友了,這么大的魚,不能說是魚王,但目測也有半米以上。”
“這附近非常少見!”
許鑫源感覺有點沒面子,趕緊強調了一句。
他剛剛說過大魚很少見,自己在這附近釣到最大的一條有九斤,結果對面釣了個半米長的?
這不是打臉么!
嘉賓王燕則是笑道,“野釣,釣大魚,真的很難說,運氣成分很大。”
“釣魚技術再高超,河里沒有大魚也不可能釣到,多數人,十幾年有這么一次就很難得了……”
“我們還是來看看三位選手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