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汴城如此行事,究竟是將我大齊律法置于何地?還是說,您在暗中培植私人勢力,欲圖不軌,其心可誅!”
最后八個字,說得是聲色俱厲,擲地有聲。
整個大殿,瞬間雅雀無聲。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謝寧的身上。
這頂帽子,扣得實在太大了。勾結江湖勢力,無視律法,培植私黨,圖謀不軌。
任何一條,都是足以讓朝廷重臣萬劫不復的大罪。
賢王一系的殘余黨羽,眼中閃爍著幸災樂禍的光芒。
而宇文太極,依舊是那副老神在在的模樣,仿佛一切都與他無關。
聞太尉氣得胡子都在發抖,正要出言駁斥,卻被謝寧一個眼神制止了。
只見謝寧緩緩抬起頭,目光平靜地看向孫敬,嘴角甚至還勾起了一抹淡淡的,近乎嘲諷的笑意。
“孫大人。”
“本官在。”
“敢問孫大人,汴城水患,死了多少百姓?”
孫敬一愣,沒想到他會問這個,支吾道:“這......據戶部統計,恐有數萬之眾。”
“那因瘟疫而死的,又有多少?”
“亦......亦有數千。”
“那么,請問孫大人,造成這數萬生靈涂炭的罪魁禍首,該不該殺?”
謝寧的聲音依舊平淡,卻多了一絲冷意。
“自然......該殺。”孫敬硬著頭皮道。
“好。”
謝寧點了點頭。
“那我再問你,當本官抵達汴城時,官府癱瘓,災民遍地,瘟疫橫行,叛黨手握私軍,暗中投毒,欲置全城百姓于死地。”
“此等危急存亡之秋,孫大人,你倒是教教我,我該如何遵循你口中的法度?”
“是應該先寫一道八百里加急的奏疏送回京城,請求陛下批準,再等三司衙門派出人手,前往汴城,慢條斯理地搜集證據,開堂審理。”
“莫不是,真要等個一年半載,再將那罪魁禍首明正典刑?到那個時候,只怕整個汴城,早已變成了一座尸骨累累的鬼城!”
“至于你說的那些商賈。”
謝寧冷笑了一聲。
“他們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用發霉的糧食換取災民最后的活命錢,與那些投毒的叛黨,又有何異?”
“他們發的,是國難財!他們喝的,是萬民的血!此等豬狗不如的畜生,殺了,又如何?”
他每說一句,便向前踏出一步。
那無形的凌厲氣勢,壓得孫敬步步后退,臉色煞白,冷汗涔涔。
“你口口聲聲,為那些奸商叛黨鳴不平。那我倒想問問你,孫大人,你究竟是心憂我大齊的律法,還是更心疼那些害民的蛀蟲?”
“我看你眼中看到的,只有本官的逾越,為何就看不到那數萬慘死的冤魂!”
“你!”
孫敬被他一連串的質問堵得啞口無言,一張臉漲成了豬肝色。
謝寧的目光掃過全場,聲音陡然提高。
“至于我動用的是何勢力?”
謝寧瞪了孫敬一眼。
“我只知道,他們是心懷正義的大齊子民!在官府無力之時,他們挺身而出,協助朝廷,懲奸除惡,救萬民于水火。”
“此等義舉,在孫大人眼中,竟成了勾結草莽?照你這么說,若是匪寇臨門,我大齊百姓就該引頸就戮,等著官兵來救?”
“若是有人奮起反抗,便是無視法度,便是聚眾鬧事了?”
“陛下!”
謝寧猛地轉身,對著龍椅上的李慶志朗聲道:“臣以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無論朝堂,或是江湖,皆是我大齊的子民。只要他們心向朝廷,行正義之事,便是我大齊的臂助,而非威脅!”
“若連這等赤膽忠心之輩都要被猜忌,被污蔑,那將來國難當頭,還有誰,敢為我大齊挺身而出?”
一番話,說得是慷慨激昂,正氣凜然。
“說得好!”李慶志猛地一拍龍椅扶手,站了起來。
他目光如電,掃視著下方噤若寒蟬的群臣。
“朕也認為,無論是什么勢力,只要他們做的是利國利民之舉,便是我大齊的忠勇之士!朕不僅不該罰,還應該大賞!”
他看著面如死灰的孫敬,冷冷道:“孫敬,你身為御史,不思如何為國分憂,為民請命,卻在此混淆黑白,構陷功臣,是何居心?”
“來人,將他給朕拖下去,革職查辦,永不敘用!”
“陛下饒命!陛下饒命啊!”
孫敬頓時嚇得魂飛魄散,癱軟在地,被兩名如狼似虎的殿前兵士,像拖死狗一樣拖了出去。
至此,朝堂之上,再無人敢出言非議。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今日之事,將就此塵埃落定時。
一直沉默不語,仿佛置身事外的宇文太極,卻緩緩地從文官之首的位置走了出來。
他臉上依舊掛著那萬年不變的,溫和的笑容。
“陛下,老臣,亦有本奏。”
大殿之內,氣氛瞬間又凝固了起來。
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大戲,現在才要開場。
這位權勢熏天的老人,哪怕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都帶著一股無形的壓力。
他并未像孫敬那般急于發難,而是先對著謝寧,露出了一個贊許的微笑。
“陛下,靖安伯剛才那番話,可謂是振聾發聵,老臣聽了,亦是感佩不已。”
他的聲音溫和醇厚,聽著讓人如沐春風。
“靖安伯臨危不亂,以雷霆手段解汴城之危,此為大智。心懷萬民,不惜己身,清掃奸邪,此為大勇。”
“功成名就,卻不驕不貪,此為大德。有此等德才兼備的國之棟梁,實乃我大齊之幸,陛下之幸啊!”
他一番話,直接把謝寧夸上了天。
可謂句句都是褒獎,字字都是肯定。
可這番話聽在謝寧和聞太尉等人的耳中,卻無端地生出一股寒意。
事出反常必為妖。這只老狐貍,絕不可能如此好心。
果然,在進行了一番天花亂墜的鋪墊后,宇文太極話鋒一轉,流暢得沒有半點凝滯。
“陛下,說起為國分憂,老臣這里,也有一樁天大的喜事,要向陛下稟報。”
“哦?相國請講。”
李慶志亦是不動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