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娘娘,常更衣的孩子不幸夭折,臣妾聽聞也覺得可憐,宮里其他姐妹也覺得惶恐。皇后娘娘繼續查到些許線索,就該繼續查到底,也好告慰孩子的在天之靈。”
“惠昭儀沾上此事,本該是她自己親自查證,證明自己清白,不過眼下惠昭儀動了胎氣,需要靜養,臣妾跟惠昭儀熟悉,便代她查證了。這樣常更衣能夠安心,諸位姐妹也能安心。”
不會有比她更好的人選了!
太后沉吟,目光在皇后和苗妃,往后縮的麗妃中間掃過,“好,此事就交給你了,若是需要人手,來找哀家。”
“是,多謝太后!”
苗妃看著賢妃居然出頭,攬下這燙手山芋,心里一突。
平日賢妃一副悠閑安逸,懶懶散散的模樣,遇到沖突也以回避為主,今天居然主動站出來,難道是有什么殺手锏嗎?
哼,有也不怕,自己做的隱秘,誰也猜不到,等著瞧好了。
太后又安撫了一眾嬪妃,讓人用轎輦先把惠昭儀送回怡心殿。
韓舒宜牽著小六的手,聽著清月贊小六聰明機警時,心里有些難受。
她知道生在皇家的孩子,難免懂事早熟,不同于一般孩子,可瞧著小六卷進大人的紛爭里,還是覺得挫敗。
自己這個娘都不能替孩子遮風擋雨,還當什么娘呢?
孟庭禎瞧見娘失落的神情,過去悄悄牽著她的手。
只要娘好好的,自己就算暴露一些機靈,又有什么關系呢?
*
到了惠昭儀的怡心殿,太醫又過來扎了一次針,說要按時服藥,若是三天內有好轉,胎兒就保住了。
采蘭跪在殿外,正受著同事的言語奚落。
韓舒宜在惠昭儀床前守著,等她蘇醒。
惠昭儀夢囈著,額頭冒汗,掙扎著不自覺要醒來,韓舒宜連忙按著她的手,低聲喚她名字,惠昭儀終于從夢中驚醒,緩緩睜眼。
“沒事了,這是怡心殿,棠姐姐,我們都沒事。”
惠昭儀想起身,韓舒宜趕緊拿靠枕,惠昭儀呆了一會兒,才想起,“是小六叫了太后來?”
“嗯,他人小鬼大,不知怎么說動太后,救了我們。”韓舒宜又想嘆氣了,忍著了。
想起小六救場,自然想起今天對她的誣陷和誹謗,惠昭儀冷笑著,“皇后和苗妃真有意思,指鹿為馬,顛倒黑白,玩的再順手不過了!”
想起今天面對的場景,惠昭儀氣苦,委屈像泡泡一樣冒不完。
她從前總以為,這世上有說理的地方,有講公道的地方,上位者克己,下位者奉公,彼此都承擔起責任。
“但這是宮里,是最靠近權力的地方。棠姐姐,圣賢傳唱千載的言論,不就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做不到,所以才被傳頌嗎?”韓舒宜語重心長的說,君子德與行,光一個不雙標,很多人就難做到。
大家都是蕓蕓俗世的凡夫俗子,很難超脫。
道理,惠昭儀不是不知道,但遭遇現實打擊,她還是需要時間才能接受。
韓舒宜實在太了解這種心態。
在前世,她是個同樣清澈且愚蠢的學生,覺得這天底下就沒有不講道理的地方,就算撞破南墻,她也不肯改,直接的,間接的,吃過許多虧。直到當初一個學姐看不下去,對她伸出手。
“來,我帶你。”
跟學姐認識的兩年,她受益匪淺,漸漸才學到迂回行事,輾轉達成目的。
所以當初認識棠姐姐后,她既覺得棠姐姐像沒改變的她,又像當初對她伸手的學姐,總是忍不住想要回報一二。
“你說的對,或許吧。”惠昭儀垂頭,“我還需要時間。”
兩人都不開口,等到外頭送來安胎藥,惠昭儀喝完,一室沉靜才被匆匆趕回的皇帝打破。
皇帝連衣服都沒換,先趕來看惠昭儀了。
見到她臉上雖蒼白,但神情還好,就知道身體還好。
韓舒宜很識趣的說,“皇上好生安慰棠姐姐,今天她可是嚇的不輕。”
說完就先一步出去,站在花廳里。
采星氣憤的很,“采蘭這個吃里扒外的東西!看奴婢這次不好好教訓她!”
韓舒宜盯著采蘭,“別慌,你家主子的清名,還要落到她身上。”
沒人指使,采蘭敢站出來說污蔑的話?鬼都不信!
既然主動站出來,說了要查清真相的話,韓舒宜就不準備放過任何線索。采蘭的幕后主使,不說是真兇,至少也是知情的,才會順勢擺下這個局。
采蘭,是個破局點。
韓舒宜等著采蘭被罵的差不多,才讓采星說,“看著她,我去查案,還需要她的口供,還棠姐姐的清白。”
采蘭聽著,愈發的惴惴不安。
待了兩刻鐘,韓舒宜已經準備好帶小六離開,卻見皇帝一臉不虞,從寢殿出來了,吩咐了一聲好好照顧你家主子,就走了。
韓舒宜覷著他臉色,再結合惠昭儀的性格,猜到八成是惠昭儀提了什么讓皇帝不高興的話。
比如懲治罪魁禍首。
明眼人都能瞧出來,事情不是落到皇后頭上,就是落到苗妃身上,如此點眼,惠昭儀受氣又受罪,差點流產,這要求難道很過分呢?
在皇帝眼里確實過分吧,所以皇帝語氣淡淡的,“多留心惠昭儀,她如今孕中急躁。”
“是,棠姐姐平日很沉穩的,想來不是她急躁的,是她腹中的小孩子急躁,盡折騰親娘呢。”韓舒宜展顏一笑。
“她啊.....”
皇帝的未盡之意沒提,緩了緩神色,轉身吩咐何歡,照著規矩賞賜補品和金銀,這才走了。
韓舒宜松口氣,面子情全了就好,都能過得去。
而她養精蓄銳后,要準備去查常更衣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