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源哭笑不得。
戰士們在連長的招呼下也過來了,大家把地上的牛糞撕開,分了分,就開始往地里撒。
這時候,連長去把蓄了水的大渠開閘,根據地形與種子的不同,每畝地的水量都不同。
這時候林德源改裝的水閘就起了作用,能夠良好分配不同土地的水量。
看著林德源安裝的水車和扇葉把水流分得明明白白,通過不同的分水渠分水到了地里,連長心里又是一陣感慨。
這是沒有條件,如果有條件,小林真不知道有什么成就。
農場里,戰士們赤著腳盯著水流,盯著每一處埋下種子的地方,平日里以鋼硬著稱的三連戰士們,這個時候也展現出了鐵血柔情的一面。
戰士們細心呵護著這里的每一顆種子,每一培土。
這不光是他們未來的福蔭,更是他們灑下無數汗水的心血,是他們要拼了命守護的希望的種子。
這并不是什么遐想,而是寫實的種子,只等著它們開花結果,才是大家最為期待的。
整個三連,整個農八師,乃至所有援疆的兵團戰士們的最大愿望,就是來自這些土地里的歲物豐成的收獲。
而連長對于這個關鍵時刻,也不免得有些憂慮,眼瞧著種子種下了,他的心情也有些復雜。
希望是種下了,但是能不能結果,還真的說不清。
連長拉著林德源走到了一旁,小聲的詢問道:
“小林,你說咱們的農作物能活下來多少?畢竟咱們這屬于那什么來,酸型鹽堿地?!?/p>
“硫酸鹽型重鹽土?!绷值略丛谂赃呇a充。
“啊對,就是這個,就連師部的人都說,這里不好種活種子。
所以啊,我這心里頭還是有些擔心,萬一戰士們種不活多少農作物,那得多傷心啊?!?/p>
到了最后時刻,連長也難免有些沒信心,緊皺著眉頭。
他們日夜挖渠、墾荒,天天干活十個小時以上,喝鹽堿水,粗糧都吃不飽,為的就是能在這片地里種出糧食,萬一種不出糧食,恐怕戰士們的信心都會崩塌。
“放心把連長,成活率最差也在九成以上?!?/p>
林德源打包票,安慰連長。
聽到這話,連長心里也放松了不少,小林說的,總是沒錯的。
種子種下,水流也分完了,大家也沒閑著。
燒紅磚的紅黏土磚胚也曬得差不多了,正是開窯燒磚的時候。
在大渠堤壩處,早就修建好了十座土窯。
光修建馬蹄窯這個事情,就耗費了許久的時間,三次沖水的二十一天時間里,大家每次放水后都會抽出兩天時間來修建土窯。
三連戰士們修建燒磚的土窯,留有火門、火道,這是根據其他兵團經驗修建的磚窯,俗稱馬蹄窯。
這可是不知毀壞了多少磚塊得來的經驗。
連長帶頭,將所有模具里的磚塊取出,以井字形分層放在磚窯里,開始點火燒制。
用的柴火是胡楊木、紅柳樹等,這種木料火氣旺,需要專門看著火候不能出錯,連長又安排了人,分別在是個馬蹄窯前輪班值守。
如果燒制三天,可以通過加注水來冷卻土窯溫度,這樣能夠縮短磚出窯的時間,但是通過這個方法燒出的都是青磚。
只有經過自然放涼的磚,才是紅磚,但是耗費的時間也更多。
也好在大家并不急于一時,都覺著還是不要加水降溫了,以免發生不必要的麻煩。
土窯燒著,大家下午又去了地里轉了一圈,戀戀不舍地看完了之后,又去山上挖掘紅黏土去了。
不過這次有了拖拉機之后,大家再也不用推著獨輪車走山路了。
還記得上次有一位戰士,因為路不好走摔了一跤,渾身摔得青紫,疼了好幾天呢。
也幸虧也不在天山,不然危險性更大了。
大家伙扛著鋤頭、坎土曼,拿著一堆麻袋,坐在拖拉機的斗子里唱著歌謠,就到了附近的山里。
一袋袋紅黏土被裝上了斗子,大家也就沒空坐了,只能步行跟著拖拉機一道走。
連長也沒讓誰吃虧,每人開上一段路,也算是讓大家都過足了癮。
等到大家晚上回來時,分批守著土窯的戰士們已經做好飯了,大家圍坐在一塊,吃著窩頭和發糕,喝著苞米面嘎達湯。
此刻月光皎皎,繁星漫天,大家正好借著月光看著地里的情況,手里讓胃發酸的發糕也甜得多了。
阿依古麗呈了一碗面湯,給林德源遞上了兩個窩頭,坐在他旁邊發起呆來。
半晌后,她突兀問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小林,你說大家來到這戈壁灘墾荒支邊,究竟是為了什么呢?”
阿依古麗托著腮,望著星空遐想。
“當然是為了新疆發展呀?!?/p>
林德源老實回應。
“這個我知道...我想問的是,為什么要為了新疆發展,這個鳥不拉屎的戈壁灘,值得大家這么付出嗎?如果你們去發展中原內地,是不是會更好更簡單呢?”
阿依古麗眸子就跟星空一樣好看,但是里面卻充滿了疑惑。
聽完這句話,大家也都多了一絲不解。
“戰略上的目標,我的確不明白,但我明白的是,全面發展是必須的。
至于為什么這么困難,甚至付出都可能沒有收獲,大家為什么還要來呢?
可能是因為咱們中華文化的精神與傳承吧。”
林德源將碗里的最后一口面湯喝掉,這才放下搪瓷缸。
“在外國的神話中,人類沒有火,普羅米修斯偷竊火種,而我們呢?燧人氏鉆木取火。
如果有病痛折磨,那是神的懲罰,而我們先祖神農氏遍嘗百草,藥石救人。
如果發生天災水患,也是對人類的懲罰,而我們有大禹治水。
還有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故事,皆是讓我們懂得,什么叫做自強不息,什么叫做人定勝天。
越是有困難的事,我們越要去戰勝它。
魯迅先生曾在《故鄉》里說過,世界上本沒有路,但是走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路。
如果新疆不發展,那么他永遠也發展不起來。
在這片戈壁灘上,我們就是要把它發展成福蔭之地,把他們傳承給后人,后人再傳承給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