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在褲袋里震動的頻率突然變急,沈默摸出來時屏幕已經亮起三條未讀消息。
小吳的對話框里跳著紅色感嘆號,語音條的時長被拉到最長,他劃開的瞬間,技術宅帶著電子音的嗓音炸出來:“沈哥!
劉記者那篇文章上熱搜了!
現在展廳實時人流是平時三倍,社交平臺'我想看看那塊冰'話題下全是閉眼默哀的視頻——用戶平均停留時間四分十七秒,超過殘響激活閾值了!“
沈默的腳步頓在博物館外的梧桐樹下。
春末的陽光透過新葉篩在肩頭,他卻覺得后頸發涼。
昨天在展廳里檢測到的18Hz次聲波突然在耳膜上震動,像有人拿細鋼絲刮擦神經。
他捏著手機退到樹影里,指節抵著樹干,另一只手快速回撥:“具體數值?“
“情緒指數突破臨界點了!“小吳的鍵盤聲噼里啪啦,“用戶留言里'心疼''贖罪''想抱抱當年的她'這些詞出現頻率比上周高230%。
最要命的是......“那邊突然卡了下,“他們開始模仿吳奶奶燒手爐的動作。
有個視頻博主舉著銅手爐對著冰塊哈氣,配文說'讓我替你捂捂冷'——“
沈默的瞳孔縮了縮。
他想起今早陸館長拍在文件上的手,指節泛著老年人特有的青白,像冰芯里凍著的枯樹枝。“小吳,把所有模仿行為的坐標標出來。“他摸出煙盒,卻發現是空的,“另外,聯系網警......不,來不及了。“
“還有更糟的。“小吳的聲音突然低下去,“我黑進了博物館監控。
剛才有個穿藍布衫的老太太往展柜上貼暖寶寶,被保安攔的時候喊'當年那孩子手凍得像冰坨,我給她焐焐'。
現在圍觀人群在幫她說話,說'這點心意都不讓表達嗎'。“
沈默的后槽牙咬得發酸。
他望著博物館玻璃幕墻上晃動的人影,那些舉著手機、攥著手爐、眼角泛淚的臉,突然和解剖臺上死者的霜花重疊——放射狀的冰晶從眼角開始蔓延,像眼淚凝結成的網。
“我去吳奶奶家。“電話那邊突然換了女聲,蘇晚螢的聲音裹著風噪傳過來,“她今早給我發消息說'今年的火不夠旺',我總覺得......“
“等我。“沈默的拇指在手機屏上按出凹痕,“我和你一起——“
“不用。“蘇晚螢打斷他,聲音里帶著他熟悉的、翻舊書時指尖拂過紙頁的輕緩,“你去醫院,剛才社區主任給我打電話,說吳奶奶家煤爐沒關,她在地上坐著直打哆嗦,120已經到了。“
沈默的呼吸一滯。
他望著手機屏保上解剖實驗室的照片——不銹鋼臺面上擺著的骨鉗泛著冷光,突然覺得那光刺得眼睛疼。“蘇晚螢,“他說,聲音比平時低了半度,“你進吳奶奶家后,先開所有窗戶。
別碰任何金屬物件,尤其是她床頭的銅手爐。“
“知道。“蘇晚螢應得干脆,背景音里傳來鐵門吱呀的聲響,“我到了。“
電話掛斷的忙音里,沈默聞到了更濃的炭香。
他仰頭看向博物館頂樓的展廳,冰芯標本在正午陽光下泛著幽藍,像塊裹著眼淚的琥珀。
吳奶奶家的煤爐還在吐著紅焰,鐵壺里的水燒得咕嘟響,蒸汽在玻璃上凝成水珠,順著窗沿滴進擺在地上的銅手爐。
蘇晚螢推開門時,老人正蜷在褪色的藤椅里,枯瘦的手攥著本硬殼日記,封皮上的“1982“字樣被磨得發白。
“晚螢啊。“吳奶奶抬頭,眼角的皺紋里還沾著沒擦凈的淚,“你來聞聞,這炭香是不是比去年濃?
我特意托人從山西買的無煙煤,說燒起來暖得透。“
蘇晚螢蹲下來。
煤爐的熱度烘得她膝蓋發燙,可老人的手背貼上來時,她像被燙了似的縮回手——那溫度比她的掌心還低,像塊在煤爐邊烤著的冰。
“奶奶,你每年都燒這么旺的火,是怕冷嗎?“她輕聲問,指尖輕輕碰了碰老人膝蓋上的日記。
吳奶奶的手抖了抖。
窗外的風掀起日記扉頁,露出夾在里面的老照片:雪地里一群穿棉大衣的人站在井臺邊,最前排的小姑娘扎著羊角辮,鼻尖凍得通紅,正仰著頭看鏡頭。
“不是怕冷。“老人的聲音輕得像嘆息,“是怕靜。
一靜下來,就聽見那孩子喊'姐姐'......“她枯瘦的手指撫過照片里自己年輕的臉,“當年她掉井里時,喊的就是'姐姐拉我'。
可我站在井邊,手凍得抬不起來,腳也凍得挪不動——“
蘇晚螢的喉嚨發緊。
她想起沈默給她看的尸檢報告:1982年那起溺亡案,死者手腕有十道半月形壓痕,是求生時指甲摳進冰層留下的。
“后來每年冬天,我都燒旺了火。“吳奶奶翻開日記,紙頁間飄出陳年老墨的味道,“燒得暖烘烘的,就當是替她烤烤凍僵的手。“她翻到最后一頁,蘇晚螢看見上面新寫的字跡:“今年,我替她多燒一會兒。“
“奶奶......“蘇晚螢的指尖觸到日記邊緣的水漬,不知道是淚水還是蒸汽凝成的。
“你看這火。“吳奶奶突然抓住她的手腕,力氣大得驚人,“燒得越旺,我越能想起那天有多冷。
井邊的冰有多硬,那孩子的手有多涼......“
蘇晚螢的后頸泛起寒意。
她想起沈默在實驗室說的話:“殘響不是復制過去,是放大執念。“此刻老人眼里的光,像極了冰芯里凍著的某種東西——不是寒冷,是刻在記憶里的、無法消解的愧疚。
“奶奶,我們把火關小些好不好?“她輕聲說,“你看,水壺都要燒干了。“
吳奶奶的目光突然渙散。
她松開手,盯著煤爐里跳動的火苗,喃喃道:“關了火,就聽不見她喊'姐姐'了......“
蘇晚螢起身關煤爐時,余光瞥見窗臺上擺著七個銅手爐,每個都擦得锃亮。
最邊上那個刻著“吳“字的,爐壁上結著層薄霜。
沈默趕到醫院時,消毒水的氣味裹著寒意鉆進鼻腔。
吳奶奶的病房門虛掩著,他聽見儀器規律的滴答聲,還有老人含糊的囈語:“火......再旺點......“
“沈醫生。“護士抱著病歷本從他身邊經過,“老太太的體溫正常,但皮膚檢測出異常結晶。
您是法醫,能幫忙看看嗎?“
沈默點頭,推開門。
心電監護儀的綠線平緩得詭異,吳奶奶的臉像蒙了層白紗,眼尾的霜花正沿著皺紋往太陽穴蔓延。
他戴上橡膠手套,輕輕掀開老人的衣袖——小臂上的冰晶呈放射狀展開,和解剖臺上那些死者的傷痕一模一樣。
“代謝率下降37%。“主治醫生指著監測儀,“就像身體自己決定要冬眠。“
沈默的指甲掐進掌心。
他想起下午在辦公室分析的病例:第八到第十四例患者,就診時都說“看了報道,想去替當年的人道個歉“。
他們的霜花起始點都在心臟位置,和1982年那起溺亡案死者的傷痕軌跡完全重合。
“它不是要懲罰。“他突然開口,聲音驚醒了趴在床邊打盹的護工,“它要的是'被理解'。“
主治醫生愣住:“什么?“
“殘響。“沈默望著窗外漸暗的天色,博物館的穹頂在暮色里泛著冷光,“當年那個孩子在冰水里掙扎時,最強烈的執念不是怨恨,是'你們為什么看不見我的痛苦'。
現在我們越想贖罪,越在重復當年的'看不見'——我們看見的是自己的愧疚,不是她的恐懼。“
手機在口袋里震動,是小吳的消息:“信息對沖策略生效了!
《那塊冰里沒有救贖》被轉了兩萬次,'我想看看那塊冰'話題熱度降了12%。
剛有個觀眾在展廳外的展板前哭完就走了,沒進去。“
沈默盯著屏幕上的數據分析圖,藍色的熱度曲線終于出現向下的拐點。
可病房里,吳奶奶的霜花還在蔓延,像朵開在皮膚上的冰蓮花。
“陸館長說,冰芯展要加到下周末。“主治醫生翻著病歷,“說是觀眾反饋'太有教育意義了'。“
沈默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袖口的紐扣——那是他解剖時用來固定思路的小動作。
他想起蘇晚螢發來的照片:吳奶奶家的銅手爐里,未燃盡的炭塊還在發紅,爐壁上的霜卻比煤爐還冷。
“幫我調份資料。“他突然對主治醫生說,“小冰——就是1982年溺亡的那個女孩,十年來的私人氣象記錄。“
醫生挑眉:“一個小女孩的氣象記錄?“
“她父親是氣象站觀測員。“沈默望著窗外漸濃的夜色,博物館展廳的燈還亮著,“我需要知道,每年三月,她父親有沒有記過什么特別的......“
心電監護儀突然發出短促的警報。
沈默轉頭,看見吳奶奶的手指動了動,霜花正從她手背爬上手腕。
他摸出手機給蘇晚螢發消息:“今晚守著冰芯展,別讓任何人再燒手爐。“
窗外起風了。
這次的風里沒有炭香,只有博物館冷氣機排出的白霧,裹著若有若無的次聲波,像極了1982年冬天的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