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秀蓮母女一去,姜家小院登時靜了。
熱鬧似是也隨馬車一道出了村口,連晨風里都稀了幾分人氣。
窗欞無聲,灶臺無煙,瓦檐下那串舊風鈴掛得斜斜的,輕響幾聲,仿佛也有些失落。
小院里頭,一時只余姜家父子兩人,各顧各的清修。
姜明倒是一如往常。
清早去了寒地講學,哪怕聽者加上那條獵犬,也只剩兩個半,依舊板起臉來,一板一眼地講得周正。
講完便去了學堂,午后再鉆進后山林子里,一去便是大半日,不管寒風烈日,都是一副不肯偷懶的樣子。
等他回來時,天早黑了,烏鴉歸巢,炊煙三無,整個村子都像被夜色泡軟了。
至于姜義,自打送走妻女后,日子便過得極有條理。
每日果林藥地走一遭,回來煮上一鍋飯,分三盆盛好,早中晚一鍋到底,省得來回折騰。
剩下的時辰,盡數花在那套棍法上。
他底子到底不差,“意定”雖還差著火候,卻已有“心靜”之基。
不能如臂御氣,但那股氣機起落沉浮,沿著筋脈經絡游走,在他心中卻是清清楚楚,分毫不亂。
打起棍來,出招起式,自有一股圓轉之意,起落有度,合乎陰陽。
比起尋常苦練的武夫,多了幾分氣感通透。
不過月余光景,那套棍法已練得圓熟穩當。
出手時,氣隨勢轉,棍影颯颯,一招橫掃,能將丈外嫩草盡數壓倒。
蓄勢近身一擊,斷木裂石,也不算稀奇。
這段時日,劉莊主來得勤快。
每回都拎著食盒,一臉笑意,說是夫人多做了飯,怕姜家父子粗枝大葉,捎些菜過來湊頓飯。
話說得溫潤貼心,倒像是舊年寒門親戚。
可誰不知劉家莊子仆役成行,真要送飯,一張紙條都未必輪得到他親自遞。
姜義心里自有數。
這位莊主隔三岔五上門,八成還是為了來瞧自個這套棍法進展。
他也不推托,每回人一落座,便手起棍落,院中打將起來。
棍風獵獵,氣機如線。
一套打完,收式歸元,再客客氣氣請劉莊主賜教一二。
劉莊主也從不客套,氣息走向、內勁鋪排,說得頭頭是道,點撥得極是精準。
可每說到這套棍法本身,便只是連聲稱好,詞盡意竭,挑不出半點毛病來。
姜義雖不言明,心里卻早有幾分體察。
這位莊主不知何故,對自家修煉進度,分明是放在了心上的。
這一日,姜義飯也吃得簡單,熱飯熱菜三兩口下肚,剛拎起棍子打算再練一陣。
院門外,幾道身影拐過村口,遠遠望來,俱是熟面孔。
正是劉莊主,那兩個老隨也跟在后頭,俱是沉眉肅眼的模樣。
姜義迎將進去,茶剛沏上,熱氣還未散盡,劉莊主已然不繞彎,開門見山道:
“那回受襲以后,我心里頭始終不大安生,總覺得該往深山里走一趟。”
說到這里,他手指輕輕撫著茶盞,語氣也壓了幾分:
“一來,是為上回那樁事討個說法。總不能讓妖邪耍了把戲,轉頭就當風過水過、當沒那回事。”
“二來嘛,我總覺得那幾只東西,修行得邪門得緊,頭幾年還只是冒頭的小孽障,轉眼便刀槍不入、來去如風……”
“若不探探底,回頭再冒出來,可就不是咱們挑日子找它們,而是它們揀人下口了。”
他說到這兒,語氣一緩,唇角卻勾出一點似笑非笑:
“三呢……若真有那天時地利,順手宰幾只山里邪物,拿筋骨血肉回來給村里青壯補補身子,也算彼消此長。”
這一番話,說得不緊不慢,茶香裊裊,語氣里卻透著股子殺伐干脆,像是昨夜剛磨過刀鋒。
姜義自是不疑劉莊主的本事,只是聽他這般說著,心頭卻不免泛起上回那場妖襲。
雖是有驚無險,卻難免令人犯憂。
劉莊主卻似早料到他的心思,輕輕一笑,語氣從容得很:
“這回不同。那山里頭我會慢慢探,沒摸準個七八分,斷不動手。”
說罷,又似不經意地瞥了他一眼,語氣輕得幾乎聽不出分量:
“再說了,如今村中有姜兄坐鎮,劉某這一遭,才好放心走得遠些。”
話不重,落得也輕,卻叫姜義聽得一怔。
劉莊主說著,回身指了指身后那兩個隨從,繼續道:
“這兩個,是我身邊用了多年的老隨。說不上什么奇才異士,好在拳腳練得扎實,心境也沉穩。”
“若是單撞上一頭妖物,以二敵一,也能拖上些時刻,不至于轉身就敗。”
他說到這兒,眉梢一斂,語氣也頓了一拍,露出一絲藏不住的遺憾:
“可惜終究未踏入神旺,氣息用不上,傷不得那等神魂凝聚的精怪,纏得一時,撐不了久,遲早是要落敗的。”
說完那句,他便轉過身來,望著姜義,語氣不高不低,帶著幾分掏心的誠意:
“姜兄如今神魂初凝,又有那套棍法傍身,氣隨棍轉,勢起便能催動真意。”
“若肯出手,與我這兩名舊人互為照應,三人聯手,應付一只妖魔,倒也不虛。”
話至此處,他當場拱手一禮,語氣鄭重得很:
“是以來請,只求姜兄照看一二,我這一趟,也好放心得下。”
姜義聽著,心下立時清明幾分。
那三頭妖修到何種境地,他雖未得確訊,可眼前這位莊主,素來沉穩,不是輕舉妄動之人。
敢往深山里走一遭,定是有七八分把握的。
此番原是為著兩界村的安危出力,姜義自也不是個推三阻四的性子。
當即應了,只抬手一笑:
“若真有事,盡管遣人來喊便是。”
話說得爽快,氣度也沉得住。
只是話里話外,姜義心頭卻也留了個念想。
真遇見邀他出手的光景,那便說明劉家莊子還有余力遣人傳信,事情雖急,總還壓得住。
若是連傳信這點力氣都沒有了,那多半是大禍臨頭、山倒水覆。
自個若再一頭扎進去,只怕不是助人,而是自投羅網。
真到那時,也只得帶著一家老小,往后山避禍去了。
劉莊主自是不知他心頭這些彎彎繞繞。
見他答應得爽快,倒是眉開眼笑,連稱一聲“大義”。
又說待山中得手,獵了些血氣足的山貨下來,定第一個給姜家送些過去嘗鮮。
姜義也只一笑,未放在心上。
又閑話了幾句,劉莊主這才起身告辭,帶著那兩位隨從,出了院門,轉進了山路深處。
此后時日,姜義練功之余,也不免多留心幾分劉家莊子那頭的動靜。
只是左等右等,冬春易換,林頭泛綠,倒也未曾聽見什么風聲。
不見異動,未必無事。
可無風無雨,日子就還是得照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