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炅最終聽取了福桂二王的建議,派了任時秋去祭東陵,連王國興都沒有派,主要王國興是侯爵,任時秋只是最低等的伯爵。
也是因為這件事,朱慈炅才知道,南京的太常寺居然有兩個正卿,除了孫承宗掌內閣時起復的李標,還有一個林宗載。
朱慈炅注意到這個林宗載,是因為他是拜訪艾和尚艾儒略的官員之一,同時,他的調動顯得有些不正常,這人是北太常寺卿調南太常寺卿,相當于給錢謙益騰位置。
非常耐人尋味的是,這是他自愿的。
啥時候南京的官比北京的官更香了?
他的調任在朱慈炅繼位前就完成了,那時,可沒有人知道朱慈炅會來南京,連朱慈炅自己都不知道。
太常寺沒有祭祀的時候是個相對冷門的衙門,南京尤其如此,除了每年幫魏國公祭祭孝陵,他們基本沒事做。
朱慈炅對于當初工部有四個侍郎的怪事忍了,但南京太常寺也有兩個寺卿,就讓他不得不思考了。
他喵的,一個冷衙門居然兩個首長,朕的俸祿那么好拿?吏部在搞什么?
朱慈炅渾然忘了,大明在天啟八年極短的大半年時間內經歷了,王永光、文震孟、謝陞,周嘉謨、錢龍錫、錢士升,南北六任吏部尚書。
除了錢龍錫接南吏部時,周嘉謨屬于年邁正常致仕,其他變動全部非正常,都是朱慈炅的小翅膀導致的。
當吏部首長頻頻變動,天下官員的任命能夠正常就有鬼了。
朱慈炅和萬歷帝走上了兩個極端,朱慈炅的官員一個位置多個人,萬歷帝的官員多個位置一個人。
當然,這是臨時現象,首輔黃立極帶著吏部天官謝陞和都察院總憲曹思誠的京察大計此時正在北京如火如荼的展開。
除了南京被封鎖的這幫人,天下官員的目光都集中在北京,各種謀起復走關系。
黃立極將“薊州糧案”擴大化,沒有引起什么大波瀾,也是因為大計的原因,大家都巴不得某人倒霉好騰位置。
北京的風其實已經吹到了南京,比如新科進士呂大器的江寧縣令就是大計的小小成果之一,只不過,朱慈炅注意不到這么小的官員變動。
朱慈炅的小翅膀馬上也要影響到大明這個十分重要的政治活動,曹總憲京察著京察著會發現都察院都要京察沒了。
朱慈炅覺得重要無比的太祖三百年誕祭,絕大多數的大明普通官員其實也就是嘴上重要,心里根本不當回事,只覺得是場浪費錢糧的活動。
天啟八年九月十八日,寅時。
朱慈炅著常服走出了具服殿,今天他還要換兩次衣服。
以襄王朱翊銘為首,南監國朱由崧和周王朱肅溱分居左右,密密麻麻的親王郡王世子團皆已經等候在具服殿外,他們俱著常服。
太監、宮女們挑著燈籠將濕冷的空氣烘出一些熱量與龐大密集人群的呼吸匯合,讓朱慈炅感覺到一種即熱又涼的氛圍。周圍人群無聲肅穆,但山間的蟲鳴和值崗將士手中的火把燃燒,讓四周并不寂靜。
朱慈炅牽著一身紅袍的田維章的手,站在階前,看向周圍。
他的九衛都有出場,新六衛加上旗手衛、孝陵衛和錦衣衛。他們皆著禮裝,五步一崗,密布了整個孝陵,蜿蜒的火光直達內紅門前。
內紅門內,明樓前,今天將迎來大明開國以來,最龐大的人群。
朱慈炅攜二十七位親王或者候任親王,四百余位郡王及世子,兩千位各宗各支代表,還有五百余位大內太監合計三千零一人將進入這里,在朱元璋寶頂前進行家祭。
兩千宗親中沒有人想到,他們此生有機會進到太祖墳頭,肅穆的臉上,隱隱有激動的淚光。
朱元璋,一個民族都無法忘記的名字,他不僅是歷史的驕傲,整個大明的榮光,更是他子孫后代永遠的豐碑。
后世國父葬在他的身旁,而此時的大明,他就是真正的國父,只不過大明沒有這個詞,換成了太祖而已。
對比國父,朱元璋出生草莽,沒有政治妥協,也沒有任何外力,他是憑一己之力,聚四方豪杰,舉軒轅刀劍,灑漢兒熱血,蕩九州胡塵,續諸夏文華。
朱慈炅在夜風中仰望著各色洪武子孫,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下。
“出!”
隨著朱慈炅一聲令下,王坤盧九德挑著宮燈當先啟行,朱慈炅牽著田維章緊隨其后,然后是高舉華蓋的譚進,捧奉祭品的太監宮女。
朱慈炅的儀仗先行,然后才是諸王,不過他們并沒有再以督政院的排序,而是以輩份年齡為尊。唐王和岷王排到最前面,本來應該僅次于朱慈炅的南監國朱由崧也落在了親王隊尾,僅在荊王和趙王之前。
親王之后是郡王和世子,這里面出現了好幾個小孩,還有個被抱著的奶娃娃,不知道是誰家的王子,好在沒有異響,人家睡得正香。
再之后才是兩千王孫,此時他們身上還是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的常服,有人已經知道變故,有人只是聽到風聲,今日之后,他們的命運就變了。
朱家子孫分成兩列,皆奉祭品,緩緩而行。
夜色籠罩,但一路皆有火光照路,秋寒沁人,但太祖苗裔自有富貴護體。
朱慈炅腿短,走得很慢,導致后面的隊列有些擁堵。禮部和太常寺的官員隨時從兩旁護衛士兵身邊出來小聲呵斥,但他們也只欺負將軍們,同樣混亂的郡王隊列無人看見。
朱慈炅走了很久,才到達明樓,整隊停留又是很長一段時間,要等候宗親隊伍全部到達。
守候在此的南太常寺卿李標,終于派人來通知朱慈炅,可以開始了。今天小娃娃皇帝要全程罰站,但僅僅是開始前的準備,朱慈炅就有些疲憊了。
宗親都停在了明樓前,郡王繼續前行,也遠遠停留,寶頂前,只有朱慈炅和他身后的親王團才能靠近。
當朱慈炅最后到達時,寶頂周圍依然在黑夜之中,這都是欽天監的鍋,導致了太祖爺只能摸黑爬起來享用難得有一次的子孫親奉。
朱慈炅放開了田維章的手,肅立陵前祭壇之前,身后旗牌儀仗分開,禮樂就開始奏響。
南太常寺在旁邊設立了編鐘、編磬各一架,還有琴十張,瑟四張,鳳簫、洞簫、塤、篪、笙、笛各四件,繼承宋代《大成樂章》的咸和之曲奏響。
李標點燃三柱大香,遞到朱慈炅手中,朱慈炅執香三拜后插在祭壇之上,然后退回原位,行三跪九叩大禮,除儀仗外的朱家子孫集體跪下行禮。
禮畢,朱慈炅起身,田維章遞上帛書,朱慈炅的第一篇祭文用奶音發布:
維天啟八年,歲次戊辰,九月辛酉朔,越十有八日戊寅。
孝末孫慈炅攜諸王宗親,謹以玄牡清醴,泣告于太祖高皇帝玄宮前:
龍蟠峻極,三百載霜露薦新;龜鼎重光,九萬里山河垂祜。
緬維圣祖,提劍淮西:掃胡塵而清八表,復漢禮以正三綱。立《祖訓》為萬世法,定彝倫作百代綱。
然今世殊時異,孫臣泣血以思:法久則弊生。
宗藩坐食而民膏竭,郡爵濫授而國用空。孫臣夜泣孝陵:若守成法必致陸沉。
孫臣并諸藩承洪武精神,定新規以啟后人,今敢瀝血以告:
罷郡王以下之爵祿,收諸籓入京監察天下。敕朱氏子孫:既受天下之養,當負天下之望。背民者先斬其祀,惰政者永削其牒。
更立新規曰:凡男丁十歲皆習耕戰,女十三須通織算。太祖子孫,俯仰天地,堂堂為人,自食其力,方不墜太祖英名也。
陵前松柏青青,猶聞訓諭在耳。朱家天下乃黎庶之天下,夫謀天下者,方是天下人。
孫雖稚弱,豈敢忘懷。
伏乞圣靈,賜孫慧劍斬沉疴!
寒燈照影,素旒驚闋。魂兮歸來,鑒此赤誠。
伏惟尚饗。
小皇帝的奶音落下,郡王團中一聲奶娃的哭泣驚破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