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宮。
漢武帝坐在案牘前,心不在焉的看著奏簡,當他看到太學經學博士端木大興辭呈奏文后,眼神緩緩明亮了起來。
是不是也該給那小子找個老師了?
這十余年來,他從未在乎過他的皇長孫,不像太子劉據那樣,自幼就給他聘請名師。
漢武帝左手撫摸著銅桃,右手提筆寫道:“宜召壺關三老令狐茂赴京履任太學經學博士職。”
三老并非是指三個人,秦代正式設鄉三老,劉邦開國后,添設縣三老,并將其制度化,一般都是舉學問淵博德行兼優的人勝任。
壺關三老令狐茂才學品德都極高,景帝時在朝為教化官,后來因父母過世折返回壺關,此后不再出任官職。
漢武帝知曉他的才學和德行,用來教導那小子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
日子如常,劉進這些日子偶爾會去郊外看看老爺子,得知他身體完全康復,劉進才徹底放下心。
今日一早,石德再次出現在太子宮,正和劉據站在湖邊商討事。
劉進走了過去,行禮道:“見過石少傅。”
他本打算就過來見個禮就離去,畢竟碰上了,裝作看不見也不太好。
石德卻拉住劉進,道:“皇孫在此也好,我恰好有事要說。”
劉進安靜的站在父親劉據身旁。
石德面色凝重道:“太子還記得我本意邀請壺關三老來執教太子?”
這件事劉據知曉,他微微頷首。
石德嚴肅道:“陛下已召其為太學經學博士,這兩日就會抵達太學府。”
“陛下對壺關三老很是重視,故此在其抵達太學府的時候,太子和皇孫最好去一趟太學府,對他表明招攬之意。”
“若他能偏向太子宮,于我們而言有助力!”
壺關三老和端木大興不同,端木大興是太子劉據舉薦的,但壺關三老是兩朝老人,在陛下眼中的分量不同,獲得陛下召見的機會更多!
太子宮在陛下身邊沒有人,這不是個好現象,若是有人能在陛下面前時常美言太子德行,總歸是一件好事。
“長信宮那邊可能也會爭取。”
“所以吾才會特地強調壺關三老的重要性。”
劉據微微頷首,道:“我知曉了,謝謝石師指點。”
石德壓了壓手,又道:“老夫和他雖有些許交情,但上次寫信給他,他未回信,恐也是懷了不愿參與朝政的心思。”
“能否招攬到,全看造化。”
劉據嗯了一聲,道:“孤會盡量的!”
……
入夜,長信宮。
右向史劉屈氂深夜抵達長信宮,找到了昌邑王劉髆。
劉髆躬身行禮。
“勿要多禮。”
劉屈氂面色凝重道:“髆兒你應當知曉壺關三老即將入太學府的消息。”
“此叟兩朝臣僚,陛下能想到他,足以說明他簡在帝心。”
“他這兩日便會抵達太學府,髆兒屆時得過去一趟,務必要示好此叟,盡可能將他歸心于你。”
劉髆思忖片刻,道:“劉叔,父皇不喜下面的人結交近臣,我如何才能名正言順去太學府?”
劉屈氂道:“髆兒思維桎梏,陛下不喜私下結交近臣,那你為何不去光明正大請求陛下?”
劉髆微微一愣,然后拱手道:“多謝劉叔,我明白了。”
……
翌日一早。
劉髆早起,直奔未央宮而去。
“參見父皇。”
漢武帝看他一眼,問道:“有事?”
劉髆拱手道:“父皇,聽聞壺關三老即將抵京入太學府。”
“壺關三老學問淵博,兒臣想替父皇去迎一迎他,也好表達吾皇室對其重視。”
漢武帝點點頭:“嗯,你說的有道理,那便去吧。”
“多謝父皇。”
待劉髆離去后,漢武帝才背著手起身,來到內殿,笑著對一名頭發雪白的老叟道:“想要見你的人還挺多。”
令狐茂躬身道:“臣慚愧。”
漢武帝淡淡的道:“我讓你教皇孫,你確定要抗旨?”
令狐茂不卑不亢的道:“臣半只腳入土,抗旨與否亦無足輕重,即便今日陛下不賜死吾,他日吾依舊會死。”
漢武帝嗤笑了一下,道:“你倒是看的挺開。”
“說說吧,怎么才能教導朕的孫子?”
令狐茂道:“若其可塑之才,臣自教導之,若其心無萬民,非讀書之料,臣亦不教之。若昌邑王有賢才,臣亦教導之,有教無類,乃臣本心。”
“呵呵,你好大的膽子,一個是朕孫子,一個是朕兒子,你還要考一考誰值得你教?你的意思朕的子孫都是無能庸碌之輩?”
令狐茂拱手道:“陛下心存高遠,布局慮深,非臣能所窺探,但臣亦不想參與朝政之爭,只求本心矣。”
“老頑固!”
漢武帝無奈的道:“那就依你吧,看著誰順眼就教誰吧!”
“朕總不能真給你殺了,不然天下讀書人還不扒了朕的皮?”
“朕不妨告訴你,但凡朕沒遇到朕的孫子,你這老叟的頭已經落地了!”
“成了,明日去太學府履任吧。”
漢武帝揉了揉額頭,他將所有事都考慮到了,但沒考慮到令狐茂這個老頑固的性子。
不過他倒也想瞧一瞧,他的孫子究竟能否得到這個心高氣傲的老家伙青睞!
……
太子宮,這幾日,前經學博士端木大興一直求見太子劉據。
不過全部被劉據拒絕了。
端木大興早就懊惱不已,本以為太子還要依賴他,定會想辦法給自己官復原職,可誰能想到,自他祈求辭掉太學府的經學博士后,太子就再也沒管過他。
他只是子貢家族后代的旁系親屬,憑著太學博士這層身份,被族老重視,可待他失去這層身份后,族老們對他愈加輕視起來。
人情薄涼,莫不如是。
即便儒家內部,依舊蠅營狗茍。
因此端木大興才屢次求見太子,現在也不求官復原職,只求能繼續在太學府任個一官半職,好叫族老們重新對他重視起來。
今日一早,劉據和劉進穿戴整齊,準備前去太學府迎接壺關三老。
就在父子要出發之前,未央宮忽然來了一名內宦,召太子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