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輸了……
便是李建成!
便是李承乾!
富貴險中求!他已經退無可退了!
李亨的牙關,死死咬合在一起,因為用力,臉頰的肌肉都在微微抽搐。
他緩緩地抬起了頭。
殿中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楊國忠和李璘身上,沒人注意到他這個角落里的太子。
他看到楊國忠跪在地上,眼神里滿是志在必得的貪婪。
他看到李璘站在那里,看似平靜,但緊繃的下顎線卻泄露了他的野心。
他看到李林甫像一尊泥塑木雕,眼觀鼻,鼻觀心,
置身事外。
他還看到了那些交頭接耳的朝臣,那些閃爍不定的眼神,那些或支持、或反對、或觀望的嘴臉。
最后,他的目光,投向了那至高無上的龍椅。
父皇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但李亨卻能感受到那平靜表面下,醞釀著的雷霆風暴。
就是現在!
趁著父皇還在猶豫,趁著所有人都將注意力放在那兩個人身上!
李亨猛地吸了一口氣,那口氣又冷又硬,嗆得他肺腑生疼。
他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從隊列中邁出了一步。
“噗通”一聲。
李亨雙膝跪倒在地,沉重的玉佩和朝服下擺撞擊在金磚上,發出一聲悶響。
這聲音,在這死寂的大殿里,顯得格外突兀,格外響亮。
霎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過來。
竊竊私語聲戛然而止。
所有人都愣住了。
楊國忠愕然回頭,看到了跪在他身后的太子李亨,眼中滿是不可思議。
李璘也側過頭,眉頭微不可察地一蹙,驚詫從眼底劃過。
就連入定般的李林甫,也緩緩撩起了眼皮,渾濁的目光中透出探究。
所有人都懵了。
太子這是要做什么?
他不是一向最怕惹事的嗎?今天這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難道……他是要替楊國忠求情?還是支持永王李璘?
龍椅之上,李隆基的眉頭皺得更深了。
他看著自己這個一向懦弱的兒子,心中升起煩躁和疑惑。
這個亨兒,平時見了他,話都不敢多說一句,今天是怎么了?攪合進來做什么!
“太子,”李隆基的聲音冰冷而威嚴,不帶感情,“你又有何事?”
李亨伏在地上,額頭抵著冰冷的地磚,他能感覺到自己的身體還在不受控制地發抖,但他還是用盡全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盡量平穩。
“父皇……”
他的聲音有些沙啞,帶著顫音,但每一個字,都清晰地傳遍了大殿的角落。
“兒臣……兒臣有話要說。”
“說。”李隆基只吐出一個字,言簡意賅,卻帶著泰山壓頂般的沉重。
李亨又是一個叩首,額頭重重地磕在地上。
“父皇,荊州叛逆,猖獗至此,國之大賊,人神共憤!當以雷霆之勢,迅速蕩平,以安天下,以慰民心!”
他先是說了一通慷慨激昂的場面話,這是朝堂奏對的規矩。
楊國忠的嘴角,撇起不屑的冷笑。
就這?還以為他要說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原來就是些不痛不癢的廢話。
李隆基的臉上也沒什么表情,只是淡淡地看著他,等著他的下文。
李亨穩了穩心神,繼續說道:“方才楊相國與永王弟,皆請纓出征,忠勇可嘉,兒臣……兒臣感佩萬分。”
他先是捧了兩人一句,姿態放得很低。
楊國忠臉上的不屑更濃了。
李璘則依舊面無表情,只是眼神深處,多了警惕。
這個太子哥哥,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然,”李亨的話鋒,在這一刻,陡然一轉!
“兒臣以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之職,干系國朝安危,非同小可,所選之人,必須萬分慎重!”
他的聲音,不知不覺間,已經提高了幾分,顫音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堅定。
“楊相國,乃百官之首,社稷之棟梁,日理萬機,總理朝政,若離了長安,朝中樞機誰人運轉?此乃國本,不可輕動啊,父皇!”
這一番話,說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
聽起來,是在為楊國忠著想,實則直接堵死了楊國忠的路。
楊國忠的臉色,瞬間就變了。
他猛地轉頭,死死盯著李亨的背影,眼神是要噴出火來。
好你個李亨!平日里裝得跟個鵪鶉似的,今天居然敢在背后捅我刀子!
李隆基聽了,不置可否,只是眼神微微一動。
太子的話,雖然有些突然,但并非沒有道理。楊國忠是右相,他走了,朝廷中樞確實會受到影響。
李亨沒有停頓,繼續說道:“永王弟,孝心可嘉,欲為父皇分憂,此乃人之常情,兒臣亦深為感動。然,永王弟久居深宮,于軍旅之事,恐怕……恐怕尚欠歷練。荊州叛軍,非尋常流寇,兵兇戰危,刀劍無眼,若有萬一,豈不令父皇痛心疾首?”
這話,更是誅心!
他直接點出了李璘最大的短板:
——沒有經驗!
李璘的臉色,終于有了變化。他抬起眼,冷冷地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李亨,嘴唇抿成了一條直線。
大殿里的氣氛,變得愈發詭異。
所有人都看出來了,太子李亨今天不是來勸和的,他是來砸場子的!
他既反對楊國忠,也反對李璘!
那他想做什么?
所有人的心里,都升起了同一個巨大的問號。
李隆基看著跪在地上的太子,渾濁的老眼里,第一次閃過真正的詫異和審視。
他這個兒子,今天是換了個人。
“哦?”李隆基拖長了聲音,身體微微前傾,似乎來了興趣,“依你之見,楊相國去不得,永王也去不得。那這天下兵馬大元帥,該由何人擔當?難道,你要朕派范陽的安祿山去?還是派河西、隴右的哥舒翰去?”
李隆基故意提到了這兩個名字。
安祿山,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擁兵二十萬,是帝國東北方向最強大的藩鎮。
哥舒翰,手握河西、隴右兩大精銳邊軍,扼守西域要道,同樣是功高震主的一方雄帥。
這兩個名字一出,殿中許多大臣的臉色都白了。
外重內輕,藩鎮之禍,早已是朝野上下的心病。如今京畿空虛,若是再將平叛大權交給這些擁兵自重的外將,那無異于引狼入室,后患無窮!
李亨等的就是這句話!
他猛地抬起頭,雙目之中,閃爍著一種近乎狂熱的光芒。
“父皇圣明!”
“兒臣以為,安祿山、哥舒翰等節度使,身負守邊重任,乃國之藩籬,不可輕動!一旦抽調邊軍主力入關平叛,倘若北邊契丹、奚人,西邊吐蕃、大食趁虛而入,則邊疆危矣!此乃拆東墻補西墻之策,萬萬不可!”
李亨的聲音,越發洪亮,越發激昂。
他將積壓了半輩子的壓抑和恐懼,都在這一刻,盡數吼了出來!
“既不能用外姓節度使,朝中宰輔又不可輕動,皇子之中,又無善戰之人……”
他說到這里,故意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全場,最后,再次重重叩首,聲音已經帶上了哭腔,卻充滿了力量!
“父皇!兒臣斗膽,為父皇舉薦一人!”
“此人,既是李氏宗親,血脈高貴,絕無反叛之心!又是自幼熟讀兵書,深諳戰陣之道,有萬夫不當之勇!”
“朝野上下,軍中將士,皆稱其有高祖、太宗之風!”
“若由他掛帥出征,則上可以揚我大唐皇室天威,下可以安撫將士之心,定能一戰而定,蕩平寇匪!”
話音落下,整個太極殿,針落可聞。
所有人都被李亨這番話給鎮住了。
李氏宗親?
有太宗之風?
這是誰?
楊國忠的腦子飛速轉動,他把所有的李氏親王都過了一遍,也想不出誰能擔得起這樣的評價。
李璘也是一臉的茫然和警惕。
龍椅上,李隆基的瞳孔,猛地收縮了一下。
他似乎……猜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