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昱之罪,在于身為朝臣,卻背主求榮,顛倒黑白,此乃小人之罪,死不足惜。”
“而臣之罪……”
他深吸一口氣,聲音陡然拔高,“在于尸位素餐,蒙蔽圣聽,致使楊國忠此等奸佞竊據高位,禍亂朝綱!致使河北胡虜坐大,心生反意!致使大唐江山,險些毀于一旦!”
“此非小人之罪,乃國賊之罪!”
“國賊當死!臣,請陛下賜死!以正國法!以儆效尤!”
說完,他再次重重地將頭磕了下去!
“咚!”
這一次,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響亮。
整個太極殿,都為之震動。
滿朝文武,全都被李林甫這番話給鎮住了。
他們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位老相爺。
瘋了!
這個老狐貍,一定是瘋了!
竟然主動求死!
而且,還把自己的罪名說得如此之大,如此之重!
這簡直是……
然而,李璘卻笑了。
他看著伏在地上,以退為進,將自己逼入絕境,又從絕境中,找到一線生機的李林甫,發出了登基以來的第一次笑聲。
那笑聲,清朗,卻又帶著說不出的寒意。
“哈哈……哈哈哈哈!”
“好一個國賊之罪!好一個李林甫!”
李璘站起身,緩緩地走下御階。
他走到李林甫的面前,停下腳步,居高臨下地看著他。
“李林甫,你很聰明?!?/p>
“你猜到,朕不會殺你。至少,現在不會?!?/p>
李林甫的身體猛地一僵,冷汗再次冒了出來。
“因為,朕需要一條狗?!?/p>
李璘的聲音,輕得只有他們兩人能聽見,“一條懂規矩,會咬人,還能替朕辦事的狗?!?/p>
“楊國忠死了,朝堂上,總要有人來做這個惡人。你,很合適。”
李林甫的心,徹底沉了下去。
他明白了。
新君不是不殺他,而是要用一種比殺了他,更殘酷的方式,來折磨他,利用他。
他將成為新君手中最鋒利的一把刀,去清除那些新君不方便親自下手的障礙。
他將背負所有的罵名,成為人人唾棄的奸相、酷吏。
而當他沒有利用價值的時候,新君可以隨時將他拋棄,順便還能收獲一個“為民除害”的好名聲。
這,就是帝王心術。
何其毒也!
“怎么?”
李璘看著他變幻不定的臉色,嘴角噙著一抹冷笑,“李相,是不愿意嗎?”
李林甫艱難地抬起頭,迎上了李璘的目光。
在那雙年輕而深邃的眸子里,他看到了尸山血海,看到了權謀詭計,看到了一個嶄新而冷酷的時代,正在拉開序幕。
他知道,自己已經沒有了選擇。
從他跪下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不再是那個權傾朝野的李相,而只是新君座下,一條等待著被套上項圈的狗。
他緩緩地,再次低下他那顆高傲了一輩子的頭顱。
“臣……愿為陛下,效死?!?/p>
聲音,干澀,而又充滿了無盡的悲涼。
“很好?!?/p>
李璘滿意地點了點頭。
他轉過身,重新走上御階,坐回那張象征著至高無上權力的龍椅之上。
他的目光,掃過殿下戰戰兢兢的文武百官。
“朕,今日登基,欲改元‘神武’。諸卿,可有異議?”
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到每一個人的耳中。
神武!
好霸道的年號!
殿中一片死寂。
誰敢有異議?
剛才那具被拖出去喂魚的尸體,還未冷透。
“臣等,附議!”
不知是誰,第一個反應過來,顫抖著聲音喊道。
“臣等附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海嘯般的聲音,響徹整個太極殿。
那些剛剛還在為自己的身家性命擔驚受怕的官員們,此刻,爭先恐后地向新君獻上了自己的忠誠。
李璘靠在龍椅上,面無表情地看著底下這群卑躬屈膝的臣子。
他的眼中,沒有喜悅。
只有一片,深不見底的冰冷。
他知道,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真正的風暴,還未到來。
李隆基癱坐在大殿上,渾身脫力,雙目失神。
他那身明黃色的常服,此刻看來,黯淡無光,褶皺不堪。
他的耳朵里,嗡嗡作響。
“神武……”
“神武……”
這個年號,扎進他的腦海,攪得他五臟六腑都在翻騰。
曾幾何時,他也曾幻想過,用這兩個字,來為自己的盛世,做一個最完美的注腳。
神功武德,蓋世無雙。
那是在他剛剛掃平韋后之亂,登基為帝,意氣風發的時候。
他站在大明宮的含元殿上,俯瞰著萬國來朝的盛景,心中豪情萬丈。
他覺得,自己會是超越太宗皇帝的存在,他要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輝煌時代。
“神武”,這個年號,他曾在無人時,于宣紙上,用朱筆寫下過無數遍。
筆鋒凌厲,充滿了帝王的霸氣與自信。
可后來呢?
后來,他漸漸老了。
開元盛世的榮光,漸漸被天寶年間的奢靡所侵蝕。
他沉溺于溫柔鄉,醉心于道法長生,朝堂上的事情,也懶得再去費心。
他知道,自己的功績,已經配不上那兩個字了。
于是,他退而求其次,用了“天寶”。
天賜寶物,多么諷刺。
他親手將大唐這個最珍貴的寶物,送到了別人的手中。
而現在,那個奪走了他一切的逆子,就坐在他夢寐以求的龍椅上,用著他不敢奢望的年號,接受著本該屬于他的朝拜。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隆基的嘴唇哆嗦著,喉嚨里發出一陣怪響。
他想嘶吼,想怒罵,想沖上去,和那個逆子同歸于盡。
但他動不了。
那股子支撐了他一輩子的精氣神,在剛才那一刻,被徹底抽干了。
他現在,只是一個行將就木的糟老頭子。
一個,失敗者。
李璘冷眼看著底下那群搖尾乞憐的臣子,也瞥見了身旁李隆基那副失魂落魄的模樣。
他心中毫無波瀾。
成王敗寇,自古皆然。
若今日,是他敗了,他的下場,只會比李隆基凄慘百倍。
正當他準備開口,宣布退朝,去處理更要緊的后宮和禁軍事務時:
——“報——?。。 ?/p>
傳令兵,連滾帶爬地沖進了大殿。
“八百里加急——!安祿山史思明,上書!”
滿朝文武驚疑!
安祿山史思明,已經起兵勤王。
但是如今,大唐已經換了主人。
安祿山史思明則是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