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軍果然是個小惡魔。
自己這話一說完,他就又開始念叨了:“永淳二年,冬月初三,李賢承諾……”
天知道自己回去長安之前,還會對劉建軍許下多少這樣的承諾。
李賢望著劉建軍離去的背影這樣想著。
但李賢很享受劉建軍這樣待他。
這是他在長安從來沒有感受到的,該被稱之為真誠的東西。
長安的人就像是有兩張臉面,白天的時候是一張,晚上的時候又變成了另外一張。
甚至有的人不止有兩張臉面,他們就像是一個個帶著無數張面具的人,或許前一秒在自己面前還是紅臉,忠肝義膽,但一轉身就變成了狡詐的白臉,將匕首朝著自己心口上刺。
李賢忽然又想,劉建軍該是什么臉呢?
他低下頭,看著劉建軍留下的板車,那上面放著那只裝著冬瓜的籃筐。
劉建軍剛才直接把冬瓜拉到了自家門口,說這東西就放在自己家里了,省得他天天盯著,說話的時候還一副嫌麻煩的樣子。
但其實李賢知道,劉建軍就是想讓自己放心。
這只冬瓜關系到自己能不能回到長安,能不能見到父皇,所以放在自己面前,是最讓自己安心的。
所以,李賢心想,無論劉建軍是什么樣的臉,但他對自己都是極好的。
“篤篤篤。”
李賢敲響了房門,里面傳來繡娘的喚聲:“誰?”
聲音輕快,已經沒有了先前的警惕和驚恐。
這些也都是劉建軍帶來的。
李賢輕聲應道:“是我,繡娘。”
……
李賢很少回來這么晚,但因為出門的時候跟繡娘說過這趟出去是跟劉建軍一起,所以家里人也沒有太過擔心。
反倒是年齡最小的兒子李光義瞧見了李賢身后的板車,驚呼著湊了過來,就要將手朝竹筐里探。
他從未見過家中有這么大的“家具”。
李賢心里一驚,急忙拽住了李光義,用極其罕見的嚴厲語氣訓斥道:“這東西不許碰!”
李光義被李賢嚇了一跳,委屈巴巴的就縮回了手。
繡娘顯然意識到了不對勁,將李光義拉入懷里,柔聲問:“夫君,這是……”
“這是我們一家重回長安的希望。”
李賢眼睛里像是有光。
……
李明史已經答應把祥瑞的消息送往長安了,但蜀地險峻,這一來一回也需要近二十日之久,李賢能做的只有等待。
等長安的天使送來讓自己帶著祥瑞赴京的消息。
李賢有點擔心這冬瓜會放壞,但劉建軍說這瓜是剛摘的,蜀地冬天寒冷,即便是放上一個月從外表看上去也像是好的,但里邊肯定是爛成一團了,吃是不能吃的,但看還是能看,當成祥瑞進獻給父皇圖個樂呵也是沒問題的。
李賢有些不滿劉建軍無所謂的態度,但一想到這么大的冬瓜卻只能任由它爛掉,心里又莫名升起一陣彷徨。
這只冬瓜肯定是劉建軍耗費了很大的精力才尋來的,結果它卻不是作為它本身菜肴的身份被端上餐桌,而是成為了一只觀賞物供父皇觀賞。
祥瑞的意義不該是它能填飽一個人的肚子嗎?
李賢把這話說給劉建軍的時候,劉建軍是這樣說的:“你就是吃飽了撐得閑操心,你自個兒的命都還懸著呢,有那心思操心一只冬瓜呢?
“別忘了,上次那批惡霸雖然解決了,但丘神勣指不定什么時候派下一批狗腿子過來,到時候把你這瓜劈得稀巴爛,徹底絕了你回長安的心思!”
李賢瞬間后怕不已,連夜挖了個地窖,將冬瓜藏了進去。
但劉建軍后來又這么說:“若是統治者都能像你一樣為百姓想點實事,少整一些花里胡哨的形式主義就好了。”
劉建軍說這話的時候表情很古怪,李賢形容不上來。
他同樣也聽不太懂劉建軍說的形式主義是什么意思,心想大概是巴州的某種俚語。
距離兩人去找李明史已經過去九天了。
按照驛站的腳程,這時候李明史的奏疏應該也已經送到父皇面前了吧?
李賢這樣想著。
可下一刻,門外就傳來劉建軍的吆喝聲:“賢子!去爬山啊!”
李賢無奈的走出院子門。
這些天劉建軍經常叫他去爬山。
他本身是不愿意浪費體力在這種沒有意義的事上的,但架不住劉建軍說他的身體太虛弱了,得多鍛煉鍛煉。
李賢心想劉建軍皮實得就跟個猴兒似的,他當然有使不完的精力了,可看著劉建軍那鼓勵的眼神,李賢最后又只是把這些話吞進肚子里。
爬就爬吧,權當離開巴州之前,領略一下這里的風景了。
李賢跟著劉建軍一路走。
劉建軍所說的爬山,是真正意義上的爬山,什么地方難走,他就往什么地方鉆,為此,李賢不得不斥巨資買了一身麻衣,否則那身儒衫被劃破了,繡娘該心疼死了。
這次爬的山是什么山李賢也不知道,是從劉建軍那片山頭繞了好幾個彎才到的地方,倆人走了將近半個時辰才到達山頂。
一到山頂,李賢就癱軟在了地上,揉著發酸的小腿,連半根手指頭都不想動。
但劉建軍卻像是有使不完的精力似的,站在山巔上,對著山下鬼哭狼嚎。
李賢本不想搭理他來著,但劉建軍說:“賢子,我給你作首詩怎么樣?”
李賢啞然失笑:“行,你作吧。”
劉建軍裝模作樣的咳嗽了兩聲,望著腳下的山巒,大聲嘆道:“噫吁嚱!”
李賢輕笑。
自己果然是高估劉建軍了,一個山野之人哪兒能有什么文采作詩?
哪有什么詩是這樣的?
他之前念的那兩句,估計也只是長安那個被貶到巴州的官員懷念長安所作的,他順帶抄了過來罷了。
這也就能解釋為何只有半闕了。
但劉建軍又開口了,還是那副夸張的表情,還是那副驚嘆的語氣:“危乎高哉!”
李賢又笑了笑,正想打斷劉建軍的感慨。
可劉建軍的語速突然加快,聲調也變得越來越高:“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李賢愣了一下,但這一會兒的功夫,劉建軍就像是找到了靈感似的,語速越來越快,情感也越來越飽滿。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李賢愣住了。
劉建軍……真有點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