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黼聞言,心中警鈴大作,他如何看不出蔡京的盤算。
宋代皇室“重道德輕技術”的教育傳統,是培養皇子端正的三觀,使其遠離狂悖、暴虐、荒淫等無道行為。
具體事務則交給相應的賢才來做,這是“士大夫政治”成熟的體現,太子的培養方向是“最終裁決者”。
可作為皇帝,不能只學習文化素養??!
農業、軍事、經濟、工業等領域的知識,肯定掌握的越多越好。
而宋朝過度弱化皇帝的實務能力,使得皇帝不了解許多政策,自然成不了一個合格的“政策制定者”。
例如:蔡京的泡沫經濟,童貫的軍事奏報,簡直一騙一個準。
這種教育也削弱了皇帝面對危機時的應對能力。
王黼剛才那套漂亮話,也只能騙騙趙佶這個門外漢。
他急步出列道:“陛下!臣蒙圣恩提舉應奉局已是勉力而為,若再兼漕運司,恐分身乏術,反誤了陛下大事……”
蔡京輕笑打斷:“呵呵,王相太過謙了,正所謂一事不煩二主,而且以王相之才,區區漕運何足掛齒?”
蔡京語氣轉為戲謔,“王相不是想督辦江南織造嗎,正好拿這個練練手?!?/p>
趙佶撫掌道:“太師所言極是,王卿既能者,自當多勞?!?/p>
“可臣恐怕……”
“陛下既然已經首肯,王相就不要推辭了。
當然,若王相實在沒有精力,不如把其他職務先辭了,專職操辦陛下交代的花石綱和漕運,畢竟陛下對王相可是寄予厚望的。”
王黼不得已,只得領旨。
禮部尚書白時中出班奏道:“陛下,《周禮》云‘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嘗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今秋孟祭在即,太常寺已提交祭祀儀程,備齊禮器牲牢,請陛下示下主祭人選。”
北宋祭祀分為大祭、中祭和小祭。
規模最大的,當屬三年一次的“南郊祭天”,在冬至舉辦,皇帝親祭,屆時文武百官、禁軍儀仗、宮樂舞姬等數萬人參與,耗時數日。
其次是九月份的“明堂大禮”,也是每三年一次,與南郊祭交替舉行。
而白時中說的“秋孟祭”,是最后一種大祭,祭祀太廟,稱為“太廟時享”,因春夏秋冬每季一次,也可稱為“四孟祭”。
前兩種大祭,畢竟每三年才舉辦一次,需皇帝親祭,至于“四孟祭”,皇帝一年主持一次即可。
趙佶道:“燕王掌宗正寺,亦通曉禮樂,就由燕王佐禮吧?!?/p>
趙俁出列,“臣、領旨?!?/p>
北宋嚴防宗室干政,判宗正寺通常不參與軍國大事,僅限處理皇族的內部事務。
讓趙俁主持祭祀的事,趙佶提前讓人傳了話,不然他可不會過來。
之后,又有幾名官員奏報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不為別的,只為在趙佶面前露一露臉。
一名小太監在趙佶耳邊低聲道:“官家,高衙內今日進宮了。”
“哦?”趙佶明顯來了興趣。
梁守忠在青州得了高世德的好處,回來后對他贊不絕口。
趙佶聽說他擁有兩只能載人的巨雕,心中不禁為之向往。
趙佶不光喜歡奇珍異寶,珍禽奇獸也在他的喜愛范疇,延福宮內就圈養著不少飛禽走獸。
趙佶滿身都是藝術細菌,他的繪畫題材豐富,風格細膩優雅,而且他還偏愛畫鳥。
如今高世德回來了,他自然要觀一觀對方的大鳥了。
他輕輕擺手,打斷了一位不知名官員的侃侃而談。那官員見狀,忙識趣地退回隊列。
趙佶看向高俅道:“高卿,日前青州捷報頻傳,高世德立下不少功勞,朕聽聞他已經回京了?”
高俅連忙出列,躬身道:“犬子微末之功,全賴陛下天威庇佑。
昨日他回京得見封賞敕書,當即向北叩首,涕淚俱下,感激陛下隆恩浩蕩。
臣見他誠惶誠恐,今日特地帶他入宮,專候朝后向陛下叩謝天恩?!?/p>
“難得這孩子有這份忠心,高卿既然已將世德帶來了,何不此刻宣他上殿?”
高俅一副激動地瑟瑟發抖的樣子,“臣惶恐!”
其實,高世德謝恩這種小事,沒必要在朝會上接見。
而且趙佶說話的語氣、稱呼都略顯親近,這在私下很正常,可現在畢竟是朝會。
所以他才會表現出受寵若驚的激動模樣,當然,這也是俅哥的拿手好戲。
趙佶笑著擺了擺手,太監唱道:“宣——高世德進殿——!”
……
空曠的大殿內,高世德獨自閑坐,好在內侍給他奉了一壺茶,他一杯接一杯地喝著,打發無聊時間。
高俅交代,等下朝后,會帶他去見趙佶,并要求他跪著謝恩。
高世德本不愿遵從,奈何俅哥吹胡子瞪眼,苦口婆心加威逼利誘,最后連大棒都拎出來了。
一名內侍急步跑來,“高衙內,陛下召您入殿?!?/p>
高世德一愣,“?。亢?,請前面帶路?!?/p>
……
高世德頭戴三梁冠,青纓垂肩;身著紫羅袍,氣宇軒昂;腰懸金束帶,流光幻彩;腳踩鹿皮靴,步履生風。
高世德行走間,步伐沉穩有力。
行至御前七步,他一撩袍服前擺,雙膝跪地,俯首朗聲道:“臣高世德,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殿中驟然一靜。
朝堂面圣,慣例只呼“圣躬萬?!?,?重要慶典上則喊“萬歲”?。
具體流程是,禮儀官引導“山呼”。
群臣齊喊“萬歲”。
禮儀官引導,“再山呼”。
群臣再次齊喊“萬歲”,只喊兩遍,禮畢。
至于“萬歲萬歲萬萬歲”這樣的疊稱,聞所未聞。
趙佶先是一怔,繼而龍顏大悅:“哈哈,好!好個‘萬萬歲’!”
高世德順勢雙手奉上謝表:“臣蒙天恩,擢升神衛軍兩廂都指揮使,特此叩謝圣恩!”
一名太監忙快步走下階梯,接過謝表,又返回呈到御案上。
趙佶點頭,“嗯,世德快快起身吧?!?/p>
“謝陛下?!?/p>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們可能會對形象氣質佳的人產生本能的好感。
因為這類人的外表、衣著、舉止儀態,都能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愉悅。
而趙佶更是外貌協會的活躍會員,他見高世德儀表堂堂,心中好感倍升。
“《詩經》有云:‘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接著,趙佶竟當場打開謝表,翻看了起來,百官只能默默等待。
只因高世德謝恩,趙佶竟將百官晾在了一邊,顯然,他的心情很不錯。
蔡京瞟了一眼高世德,心中暗忖:‘這小子怎會想出這等新奇賀詞?回頭讓蔡績多跟他學學?!?/p>
高世德從那次春獵開始,便進入了蔡京的視線,之后的買官,壽宴,至現在。
蔡京覺得高世德不是池中之物,讓蔡績與他交好也不是壞事。
王黼心里酸溜溜道:‘呸,高家子嘩眾取寵!’
童貫站在武官之首,微微側頭,笑著小聲道:“呵呵,高太尉,你這義子倒是有意思?!?/p>
高俅嘴角微微上揚,謙虛道:“嗨,這臭小子平時沒個正形。”
高俅沒有蔡京的“學識”,沒有童貫的“戰功”,但他卻能擔任殿帥十幾年,巍然不動,自然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他見高世德老老實實地按照吩咐叩首,心中想道:‘這混小子昨天嘴還挺硬,沒想到事到臨頭,竟比老子還會拍馬屁,嘿,后繼有人了?!?/p>
高世德覺得,趙佶是馳名中外的藝術家,自然有資格受他一拜。
他這么心思單純的人,是尊重藝術的,絕不是因為趙佶的權力。
……
【南郊祭天】
【明堂大禮】